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刘智先的书法“有仙气” 刘智先的画意境深远

分类:传统文化 2022-05-19

刘智先作品

为书作画不能随波逐流,赶一时之风气只能获得当时的虚荣,而艺术是要流传给后世看的,真正的艺术必能子孙永保。也许正是这种求史名、不求虚名的心态,使得刘智先先生一心浸润于他的笔墨世界,从不为迤逦光色流连。其气息传之于笔墨、镂之于金石,便自然而然地成就了一派静穆、雅致的高风古韵。

刘智先先生的书法时常被人赞为"有仙气",过誉是当然的,并非仙人,哪来仙气?但是,这正传达出了刘先生书法中的一股不俗之气。观其书,融法帖的秀婉温润与碑版的冷峭峻拔于一炉,既有中国文人传承千载的书卷气,也有厚重历史沉淀、凝结的金石气,因此其气质虽柔却不媚,虽工却不俗,虽温婉却也骨力超群,虽字字力透纸背而又连绵逶迤、流婉洒脱、浑厚华滋。从其字的线条、结体,可以看出刘先生对于碑、帖皆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故而才能在其别具己意的书写中将中国书法的流丽之美与骨格之气均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从其作品的气息、调格,则不难看出刘先生必然是个真正做到了书里书外都是功夫的人,这书外的功夫便是学养,是使书法本身进入别一种境界的必经之途,也是惟一之途。刘智先先生幼年即开始学书,承庭训,勤临池,加之天赋非常,"童子功"自非一般;少年时又涉文学,诗歌、散文的陶润,蜀中山水的滋养,纯净而闪耀的青春成了他挥之不去的情结,而这又恰恰是一个艺术家所必备的气质。后来进京,一直又从事专业书法工作,韬光养晦近十载,其书法日臻高格,便成了今日所见:静穆雅致,承古开今,蕴藉而生动,深沉而隽永的个人风格。

中国文人,诗、书、画、印似为必修之课,而刘智先先生这四门功课不仅皆修,而且皆善。诗、书、画、印的相通、相承,也可以从他身上得到印证。

刘智先先生的花鸟画取材新颖,立意必有奇趣,且造型简约,情态别致。简疏淡远的纸面上,寥寥数笔之间呈现的是一种生活的情趣、内心的乐事。说到这乐事,我不禁想到了刘先生在其一篇《自述》中曾写道:"每有心得,则独自窃喜也,从不与外人道说。无他,盖与时人所求不同也。"俨然一副"有喜偷着乐"的心态。

[page]

刘智先作品

刘智先先生的画是典型的文人画,甚至可以说那一点一划所呈现出来的是与其年龄极不相符的老文人的心态。不是衰老,而是老练、老辣;不是凝固,而是积淀、厚重;不是缺乏生气,而是沉静、清穆。这"老"乃是根源于对世事的透析、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艺术的一心一意、至死不渝。这样一份大意境,成就了刘先生画中的大境界。格高韵足,风神自远,书生本色,跃然纸上也。

另有一颇值得称道之处,刘智先先生无论书画,款识尤佳。一者是其内容,其信手拈来之句,有画不尽意用言、言不尽意配画的味道,两者相得益彰,但又都是点到为止。直挠得人心里痒痒,却又道不出个所以然,这正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妙之处,意尽则味寡也;二者是其情态,包括位置、写法等等技术上的安排,也包括意兴所到时的性所由至、字里行间的气息韵动,让人不得不由衷感叹其自然的文人雅趣。

书画作品需适宜的印章来点缀、陪衬、提升,刘智先先生的印却绝不仅仅是为书画而作的,虽然其中隐约可以窥见诗、书、画的影子。刘先生之印,源自三代吉金铄石,胎息于明清两季而自成一家,秀雅可观。在时人多以大刀阔斧的力量和速度取胜时,刘先生却始终不急不厉,凡印必精心结构、朱白相宜,虽方寸之间却显出一派生气、灵气,隽秀而不乏古拙之气,刀笔之外自是人石合一的浑然天成。

如此这般,所作小文已大略完成,然而却总有意犹未尽之感,大概是受了其作品尽情不尽意的传染,觉得话说多了反而是徒劳,内中情意自不必与外人道说。不过至此我却也明白了这小文的由来——为了不辜负这样一份艺术、这样一种情怀。

■中国画·鸡冠花立轴

刘智先,别署大智、大之、同善楼主人,四川犍为人。先后毕业于四川大学、北京大学,艺术学书法专业研究生。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并获奖且被各大文博单位收藏,有数十件书法作品被国内各旅游景点制匾或刻石纪念。曾供职于中国书法家协会,参与编辑《中国书法》30余期,参与撰写《中国艺术大百科全书·书法卷》。编辑出版有《中国书法全集·秦汉刻石》卷(副主编)、《中国书法全集·三国两晋南北朝碑刻摩崖》卷(副主编)、《中国书法全集·北朝造像》卷(副主编)、《北京大学书法研究生班精品集·刘智先》。《书法导报》、《书法报》、《中国书画》、《时代书法》等专业媒体曾做专题报道。现为《中国书法全集》编辑部主任、国际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办公室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wenhua/20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