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中原王朝为什么一直想夺回​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在哪里?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燕云十六州包括燕(幽)、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共十六州。幽、蓟、瀛、莫、涿、檀、顺七州位于太行山北支的东南方,其余的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九州在太行山的西北,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之于南方犹如岭北行省之于北方,所处的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地缘战略价值巨大。

公元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后晋。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燕云十六州为险要之地,易守难攻。失去燕云十六州这个北部屏障,直接导致中原赤裸裸地暴露在北方少数民族的铁蹄下,从此中原王朝开始了近四百年的噩梦。

失去幽云十六州,中原受到游牧民族的严重威胁,寝食难安。后周时,周世宗柴荣曾经御驾亲征契丹(959年),周世宗柴荣率军攻辽,水陆并进,一个多月内收复瀛、莫、宁(天津静海县南)三州,以及益津关(河北霸县)、瓦桥关(涿县南)、淤口关三关。就在柴荣准备乘胜追击攻取幽州时,却突然病倒,后周被迫撤军,中原丧失了收回幽云十六州的最好机会。

宋朝开国之后,面对辽朝(契丹)铁骑由燕云十六州疾驰而至的威胁,不得不在汴京附近广植树木。宋太祖赵匡胤不忘收复燕云,曾在内府库专置“封桩库”,打算用金钱赎回失地。宋朝还在河北南部兴建“北京”大名府和辽国对峙。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移师幽州,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地区,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展开激战,宋军大败,宋太宗中箭,乘驴车逃走。之后北宋与辽进行了长期的战争,一直未能占领此地,宋太宗连遭两次惨败,葬送几十万精锐军队。

宋太宗两次北伐失败后战略上由进攻转为防御,思想上放弃了收复燕云十六州。宋真宗时,契丹大举南侵,长驱直入开封附近的澶州,由于契丹主将萧达凛意外中箭而死,萧太后受到打击,态度上转向和谈,双方签订“澶渊之盟”,宋朝每年向契丹缴纳岁币三十万,之后一百多年两国未再发生大的战争。

自古以来,燕云地区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它不仅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天然屏障,同时它还是重要的农业、畜牧业生产基地。据北宋叶隆礼的《契丹国志》记载:“幽、燕诸州,盖天造地设以分藩、汉之限,诚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也”,这句话足以阐释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

此外燕云十六州的地势非常险要,本身就是抵御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华北地区向来以平原为主,横亘在其两侧的燕山山脉和北太行山山脉,成为了北方游牧民族骑兵难于逾越的障碍。这巍峨险峻的山脉俨然构筑了燕云地区在战略上抵御北方铁骑南下的天然的第一道防线。

在山脉之下,更是有着桑干河和巨马河这两条河流作为抵御游牧民族铁骑的第二道天然防线。事实上河流在战争当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预估的。在中国古代,江河沼泽特别是河流常成为拒敌于外的防御屏障。在那个以刀枪弓箭为主要武器的冷兵器时代,利用江河设防是战争双方常用的御敌办法。

在宋朝之前的封建王朝,就是依托了燕云十六州巍峨险峻的山脉、川流不息的河流以及雄伟壮丽的长城这三道防线抵御住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随着燕云十六州的丢失,使得宋朝在对外作战当中,屡战屡败。

燕云十六州地处北纬 39°~ 41°之间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同时也是我国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交界处。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造就了该地区发达的农业、畜牧业。幽州地区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历史上,一直以来就是我国农业最发达、经济最繁荣、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随着燕云十六州被契丹吞并,伴随着是大量汉族人口的涌入。这些汉人给契丹王朝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带来了改变,农业经济取代游牧经济一跃成为契丹的主要经济形式。自此燕云地区成为契丹的农业经济中心,同时也是主要的赋税来源地,据史料记载仅燕京析津府一地就“兵戎冠天下之雄,与赋当域中之半”。

人口也是燕云十六州赐予契丹人的礼物。本身契丹人口相较于中原王朝而言就不多,在占领了燕云十六州之后,该地区众多的汉族人口,为辽国提供了大量的兵源,成为了辽的重要兵源地。辽国有一重要征兵制度叫做“五京乡丁”。这个“五京乡丁”是由汉人充当,而燕云地区因其人口密集,更是此项兵役的最主要来源。

石敬瑭割让了燕云地区对宋朝的影响不仅仅是丢失了这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兵源地,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一个发达的战马生产基地。因为燕云地区自古就与游牧民族的领地接壤,在千百年的文化交流当中,养马文化已经植根于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当中。再加上本地区的战马相较于内地地区的战马,无论是耐力还是爆发力上都更胜一筹。北宋建立之后,一直渴望收复该地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想要夺回这样战马生产基地,组建自己的骑兵。

燕云十六州对于中原王朝的意义不仅仅是巨大的军事价值和经济价值。作为北方地区的重要门户,它能在中原王朝强盛之时,成为经略控驭北方游牧民族的据点和桥头堡;而在中原王朝颓势之时,成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天然屏障。这一双向作用使得历朝历代都特别重视这一区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37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