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的秦国到底有多强大?为什么秦国会越来越强?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前221年,秦王政称帝,史称“秦始皇”。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秦国的先祖给周王室养马,因为养马养得好,周王把秦地分封给他,这时候的秦连诸侯都够不上,只是作为周的附庸。直到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立下功劳,才被分为诸侯,建立秦国,与齐、楚、等老派诸侯平起平坐。秦国一步步崛起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贤明的国君,比如有名的秦襄公、秦穆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始皇等,正因为有了他们励精图治的决心,使得朝政清明,才会让秦国走上强盛之路。

自秦穆公独霸西戎起,秦国每代君主都励精图治。他们都推崇改革,例如: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改革,使秦国国富兵强;秦惠文王驷,他虽杀商君,但他却是商君改革的拥护者,且自身又进行了由公到王的变革,成为秦国第一王;从秦昭襄王到秦王政期间,无明显改革;秦始皇时期,又对商君之法进行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使秦国成为虎狼之师,为一统六国打下基础。

秦国的强大,离不开围绕在秦国君主周围的能臣,最主要的是这些能臣还不在少数,百里奚、由余、范雎、商鞅、吕不韦张仪等等皆在此列,他们的思想和治国方略为秦国的崛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比如,商鞅变法,范雎间赵,张仪连横,都是非常高明的谋略。

肥沃的关中平原曾经是西周的发祥地,自从镐京被攻破,平王东迁后,把关中平原封给了护驾有功的秦人,秦人在赶走西戎,稳固关中后,肥沃的关中平原是秦国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进入战国时期,各国争相变法图强,国家间的战争愈演愈烈,而变法最彻底、最深刻的就是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的政策,使秦国有了真正强大的基础。

秦国的综合实力是全方面碾压六国的,除了的人口、军队、名将等表面实力外,秦国的政治、经济是远远超过六国的。秦国是经历过最彻底变法的国家,因此人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政治制度好,所以六国之民皆降秦而没有死战。秦国的经济实力十分强大,说白了就是粮多钱多,有成都平原、关中平原、江汉平原几大粮仓作支撑,基本就没有缺过粮。最后秦国是法治国家,六代七君没有出一个昏君,君明臣贤,故秦国的实力得以超常发挥。

所以,虎狼之师的秦军,意志坚定的老秦人,促成了秦国横扫六合的基础。有一个段子不是这么说嘛,给秦始皇足够的时间和一个地球仪,他能统一全球。同时代的其他的那些国家的军队战斗力,不及秦军十分之一,什么马其诺帝国罗马帝国,在秦军面前,只能是摧枯拉朽的被打到满地找不到牙!

说白了大秦帝国能够强大,因为善于发现人才,善于沟通,落实政策啊,每个代君主都有强秦梦露啊!商鞅变法最彻底了啊,其他各国虽然也进行了变各,可是守旧派的重重阻碍,使变法不能够真正的落实下去了啊,从此各国和秦帝国的距离越来越远啊!!各国的私心太重了,又不团结起来啊,这才被秦帝国步步吃了下去了啊!

同样是经过长期杀伐而存活下来的大国,为什么秦国就能这么强盛,甚至吊打关东各国呢?

第一,秦国的历代国君都比较“有正事儿”。秦国在秦穆公当政的时候,就已经把西戎一带的蛮夷小国都给收服了,那时候秦国就已经是关西的霸主了。秦孝公在位的时候,启用商鞅来治理秦国,也使秦国更加强盛了。后来的秦惠文王、秦昭王当政的时候,各个都励精图治,而且秦昭王还活得还比较长久,他的主张也能得到长久的推行和延续,所以秦国也就越来越强盛了。

第二,秦国人才济济。秦国不仅国君各个都很能干,连秦国的臣子都很能干。秦国能干的文官有很多,百里奚、商鞅、樗里子、范雎、吕不韦等人,都是当世数一数二的治国能臣。“人屠”白起、老将王翦和小将王贲等人,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秦国的常胜将军。除了上面的文臣武将,秦国还有一个很能忽悠的“国嘴”,就是大说客张仪。有这么多人才,秦国再不强盛,那就没天理了。

第三,关东各国国君都“没正事儿”。秦国虽然后来很强盛,但是秦国早年的起点其实比关东那些大国都低,秦国的强盛是历代国君不懈努力的结果。秦国国君们努力修炼“内功”的时候,中原的国君们正在干啥?以赵惠文王为表率的一拨国君正忙于抢王位,以楚考烈王为“典范”的国君们在忙着生儿子,都忙成这样了,他们也不忘了多搜罗点美女,还得抽时间亲近佞臣。

第四,关东各国的贤臣得不到重用。赵国有两个最让人惋惜的忠臣,一个是为赵国的国土安全鞠躬尽瘁却被撤职的廉颇,另一个就是用兵如神却被赵王迁给弄死的李牧。信陵君也是魏国顶尖的人才,安釐王却不重视他,他援救赵国还得靠偷兵符。鞠武是燕国晚期出现的能臣,也是太子丹的老师,他曾经多次制止学生要杀嬴政的脑抽行为,可惜他学生有点“执着”,他也没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36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