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我们为什么不能成佛?人与佛的差距究竟在哪里?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指点江山谈“儒释道”第六期)

为什么有的人能领悟人生的真谛,而有的人只能将希望寄托于神明、日夜祈祷以求消灾得福?为什么我们不能成佛?我们和佛之间的差距究竟在哪里?

让我们来看看乔达摩—悉达多太子的一生:

公元前七世纪,雅利安国王喜得太子。这位太子一出生就站在了种姓制度的最高层。据说太子刚落地时便能行走、能说话,而且步步生莲,因此国王极宠爱他。后来有算命的婆罗门告诉国王,太子以后极有可能会出家修行。

这让国王十分心惊:若是太子出家,那王位岂不是后继无人?

因此国王坚决不让太子接触到外面的世界,要什么给什么,就是不能出宫门半步。太子自出生起便享遍荣华富贵,穿的是绫罗绸缎,身边无数美姬侍奉,日子过得十分舒心。但是,太舒心的日子反而让人觉得乏味,他想要出去看看。国王耐不住爱子的请求,便派了侍卫陪太子出游。太子第一次离开浮华的皇宫,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他看到有人老去,有人病着,还有人死了,这让他觉得既新鲜又害怕,回到家中他忍不住思索:人为什么会遭遇这些不幸呢?自己将来也会老病死吗?他想着想着便一身冷汗,茶饭不思。太子找到国王,说要出家寻找人生的真谛。一心想要传承王位的国王自然是千分不愿、万般不肯,派人严防死守、不让太子出家。可太子还是逃了出去,他跑出去的第一件事就是遍访名师,想要了解超脱生死的办法,可是,没有人帮他解决这个难题。

当时的雅利安人有一种古典哲学叫“沙门”,就是人通过思辨的方式来度厄,但也无法解答太子的疑惑。于是太子跑到河边坐下,效仿沙门中的禅定,让自己专心进行一种急速的思考,自己寻求答案。在思考过程中,太子遭遇了很多干扰和阻挠,甚至几近饿死,但最终太子还是坚持了下来,参透了妙处,成为了能够解救众生之苦的菩萨。但是这离问题的解决还有一段距离,此时的太子已经看到了更高的一层境界,那就是一个永存的境界,即佛的境界,只有成佛才能够超越生死。太子最终在菩提树下大觉悟,之后便四处传教,解救苦海中的世人。

世人将其尊为释迦族的圣人,也就是释迦牟尼。

太子生来便站在了权力顶峰,但并不需要操劳国事,一切都由自己的父王打理,自己只需要好好活着,顺便继承王位就可以了。虽然生母难产而死,但是太子有一个疼爱自己的继母,而且二者出身同样高贵,都是公主,连后来自己的妻子也是。他仪表堂堂,自幼接受精英教育,文武兼修,名扬四方。身边有无数美姬,妻子还为自己生下儿子,太子是真正的人生赢家。而我们呢,生下来便为自己的欲望所驱使,每日蝇营狗苟,就是为了得道我们想要的东西,或者是生存的权利,或者是荣华富贵,或者是权倾天下。而我们为之苦苦奋斗的一切,太子在出生时便已拥有,世间的一切快乐他都已经享受过,一切都对他失去了吸引力,我们追索的正是他已经厌烦了的。

如此,他不成正道谁能成正道?相较之下我们应该能够找到自己不能成佛的原因了吧?

欲求的产生是人的本性所驱,在尘世间,我们想要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富贵、名利、美色……但生命是有涯的,总有苦难挡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往往耗费了大半生精力,却还是一无所获。而我们原本可以平坦的人生大道,却被欲望砸出了一个个大坑。这些坑的尽头,就是人生的真谛、佛的境界。如何走过这坑洼不平的道路到达人生的终点?这是我们要花一辈子时间去解决的事。有的人选择填平欲坑,所以不断纵容自己满足自己的欲望,甚至有的时候不择手段。而有的人选择去跨越这些坑,这势必会耽误很多时间,所以到生命终止的时候他还没能完成整个旅途。最后能够到达终点的人一般只有两类,一类有常人不及之福气,一类真正无欲无求。前者的修行过程比一般人少却许多阻力,后者则是天生的圣人,这种人似乎离我们非常遥远,以至于我们从未听说过。

我们与佛之间的差距就在于其已经走到了人生之路的尽头,看到了宇宙的玄妙,因而召唤我们一同前往。我们对佛的崇敬和礼拜就是希望能够在其感召下跨越人生的沟壑,努力向尽头前行。学佛其实很简单,只要过好我们平常的日子就可以了。要有公德心,要相信自己,要慈悲,要善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参禅。学佛其实很难,难就难在坚持。只有一门心思才算得上虔诚,才有可能到达理想的境界,才能自度。

文|江山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119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