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最早因盗墓被中国政府驱逐的老外是谁?太丢人了,他从不提起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原题:英国人斯坦因西域盗宝秘闻(三)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盗墓,如果是中国人可以治罪,如果是洋盗贼咋办?民国时,就遇到了这种情况。

由于以探险、考察为名进入中国的外籍盗墓贼成批出现,导致中国宝物大量流失,这引起了中国学界和政府部门的警惕和重视。较早进入中国西域“探险”的斯坦因,最后一次进入中国后,便遭到了中华民国的驱逐——斯坦因因此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因盗墓,被中国政府驱逐的外国盗墓贼,也是迄今惟一的一位,这成为他的终身遗憾和探险生涯耻辱!

图:斯坦因在西域“探险”宿营地留影

斯坦因第三次中亚探险,从吐鲁番盗得的古物很多,要用50匹骆驼来搬运。他将这一大堆古董交给他最放心的助手,运往今新疆西南部的疏勒县。之后,在余下的时间他又到吐鲁番西边的雅尔湖遗址继续盗掘。

但在这里,斯坦因的盗掘行为被当地官府派人阻止了。斯坦因只好暂时放弃,转移到南边库鲁克塔格山的沙漠中去,斯坦因自称:“只有在沙漠里才不会有人管我。”

斯坦因的行为为什么能得逞?其实关键是没有遇到像在雅尔湖遗址盗掘时的阻力。不只如此,还得到很多地方官的帮助。他在盗掘楼兰古城后,来到乌鲁木齐,首先去看望一位姓潘的新疆藩台。为什么这样?他后来在自己的书中说:“潘大人在我三次考古行动中,不论远近都给予了巨大的帮助,有一次当局准备阻止我,多亏了他,我才得以继续留下来。”

图:曾遭斯坦因盗掠的敦煌莫高窟

图:敦煌壁画双首飞天神女

斯坦因很感激“潘大人”,称他是一位清官,死后什么也没有留下。但是,那么多的中国文物都从他眼皮底下被斯坦因偷出了国家,要这样不管事还坏事的所谓“清官”有什么用?

斯坦因的盗墓行为被发现后,接下来他想在中国进行“考察”便难了。

民国十九年(1930年),斯坦因在英、美驻华使馆的帮助下,悄悄地从国民党南京政府外交部取得在中国新疆、甘肃游历3年的护照,开始了第四次中亚考察。斯坦因如何拿到中国护照的,有的传记中是这样说的——

图:西域壁画,所绘年轻女性十分性感、时尚

图:西域壁画中的裸体美女,比现代女性还开放

民国十九年四月,67岁的斯坦因经日本南下上海,于当月底到达民国首都南京。

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洗礼,此时的中国人早已不是晚清小民,中国民众特别是中国知识界,早已觉醒。所以,斯坦因再度来华的消息,马上引起中国知识界的高度警觉。上海、南京的一些新闻媒体以《文物大盗抵华》、《不能让文物悲剧重演》为题,曝光斯坦因过去盗掠中国文物的丑行。

这种情况是斯坦因本人万万没有料到的,但这位“中国通”很快想到了一办法。他知道南京政府的弱点在哪,便带着一名英国公使馆成员、一名美国外交部代表,找到南京政府,借英美势力向中国施压。南京政府最终让步,低调批准了斯坦因提出的西域探险计划,并给他颁发了护照。

图:斯坦因使用过的护照

南京政府给斯坦因颁发护照一事很快传出,引来了国内学术界更大的反对声。一些有名有良心的学界精英,向政府提出强烈抗议,坚决反对斯坦因在华探险,攫取中国文物,要求政府禁止斯坦因从事任何在华发掘工作。

民国十九年八月,新疆省主席金树仁下令,关闭新疆与克什米尔间的边境关口,变向禁止斯坦因的探险队进入新疆。后因英国驻华公使的抗议,南京政府只好密令新疆省政府准予斯坦因入境。中国学界的抗议声再次响起,要求南京政府明令新疆,把斯坦因“驱逐出境,以维主权”。

由于反对声太大,新疆省主席金树仁加强了对斯坦因一行的管控,派员同行,明是陪同,提供方便,实是监视,以阻止斯坦因发掘中国文物。在克里雅,斯坦因故伎重演,雇了10多位当地人,正欲发掘时,被及时赶到的当地官员制止。

民国二十年一月,行政院将斯坦因的事情提交国府第四会议讨论,会议最后作出决定:“饬外交部取消游历护照,并电令新疆省政府令其即日出境。”

图:斯坦因(前排中)与雇来帮他挖宝的中国民工现场合影

由于新疆省主席金树仁有私心,拖延决定,国民政府为此先后两次电令新疆,要求将斯坦因赶紧逐回印度,并扣留其所获一切古物,不得带走一件。民国二十年四月,回到喀什的斯坦因通过英国驻喀领事与新疆省政府交涉,希望继续留在新疆活动,遭到严拒。五月三十日,斯坦因只得离开,由蒲犁(塔什库尔干县)边卡出境,灰头土脸地结束其在中国西域曾经十分辉煌的“探险”、盗宝活动。

算起来,斯坦因是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被中国政府驱逐的外籍盗墓贼。因为有被驱逐这桩丑事,斯坦因后来从不在公开场合提他有四次“中亚探险”,回避被中国政府驱逐经历,丢人啊,以致现在外界都说斯坦因曾进行过三次中亚探险。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 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提倡无负担阅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事先联系作者!作者:nifangliu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108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