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明清红釉瓷器的七个主要特征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明代红瓷的烧制到宣德朝完全成熟,无论质量和产量都达到最高水平,因此,业界对宣德红釉以专有名词“宣红”称之。180年后清康熙朝郎廷极主持御厂窑务时,又重新烧制出了新的品种红釉瓷,人们称之为“郎窑红”或“郎红”。永宣红釉器为国家祭祀礼仪需要而研烧,故又将其称之为“祭红”。三者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都是以铜为呈色剂,都是高温釉种,都是在还原焰气氛中烧成。

二、名称涵盖不同。祭红外延广泛,凡宣德以至明清、民国和现代同宣红类似的高温红釉皆称祭红,故祭红包括宣红,而宣红不等于祭红。

三、釉质高温黏度不同。包括宣红在内的所有祭红釉,其物理性质中高温黏度系数都大大高于郎红,因此郎红器都有“脱口”现象,即烧制过程中器物口沿及其相邻部位因釉汁下滑变薄,铜离子无法形成红色层,致使该部位釉面呈无色状态并露出白胎底色。而祭红釉器仅在器口顶部露出白胎底色,因其红白界线分明、宽度一致,极似中草药材中的灯草,故行内人名之曰“灯草边”。釉质高温黏度不同的另一结果是釉汁向器物下部流淌的效果不同,祭红釉垂流性差,器物根部积釉少或不积釉,而郎红釉垂流性强,烧成后器物根部积釉很厚。康熙器利用修足阻止红釉垂流,故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而清末民初仿康熙郎窑器则往往釉垂器底同匣钵粘连,取出后必须敲去垂釉方可,而敲釉时往往伤及圈足,使之伤痕斑斑,这是判别郎红器是真康熙还是后仿器的重要标志之一。

四、釉质透明度不同。祭红釉为乳浊状釉,失透,釉中大、中、小气泡较多;郎红釉为玻璃状釉,透明度高,釉中气泡较少。

五、祭红釉面不开片(除宣德“桃花面”品种外),郎红釉面开片。

六、宣德祭红与清三代祭红的异同。相同处是宣德祭红和清三代祭红都不开片,都不易流釉,大部分产品器口都有“灯草边”,大部分产品釉面都有“橘皮纹”。不同之处在于:永宣祭红釉比清三代祭红釉色鲜艳;永宣祭红器釉层比清三代厚;显微结构上,永宣祭红釉中气泡周围有红圈而清三代祭红没有,永宣祭红釉中有红色斑块而清三代祭红没有;永宣祭红釉不积釉而清三代祭红有积釉现象。造成上述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永宣祭红属于石灰碱釉配方但已失传,清三代祭红用的是石灰釉配方。

七、永宣祭红、清三代祭红同清末民国祭红的区别。永宣和清三代祭红器除在器型、胎质及釉质肥润上同清末民国祭红有区别外,另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清末民国祭红的“灯草边”不是自然烧制出来的,而是人为用白釉涂抹成的,祭红祭蓝都是如此

主编:15618698593青铜器鉴赏评估洽购交易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107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