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飞虎队命名由来:因中国内地民众未见过鲨鱼

分类:战史风云 2022-05-19

驰名中外的飞虎队名字由来竟是因民众不识鲨鱼?汪精卫和溥仪会面上演“心机斗”?重庆解放碑一度三更其名……

8月17日,区政协办公室、区委统战部、区文联举行了永川区统战政协系统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专题讲座暨文艺演出。讲座请来重庆大学谢祖全教授,以邮政文化的角度出发,解读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侵略的悲壮历史。

区政协主席刘祥全,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玉芬,区政协副主席魏智、马玉平、李光远、罗朝友等参加,副主席钟代华主持政协讲堂。

有人把“鲨鱼飞机”叫“飞老虎”

讲座上,谢祖全教授结合各国发行的一枚枚珍贵的邮票,带领与会者回顾了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悲壮历史,以及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其中关于著名空军“飞虎队”名字的由来;溥仪和汪精卫会面“斗心机”;毛泽东替戴安澜写挽诗;解放碑三易其名等小故事,引起了听众的兴趣。

“飞虎队”全称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正式名称为美籍志愿大队(英文:American Volunteer Group,简称AVG)。创始人是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日开战前夕成立、由高薪聘请的美国飞行人员组成的雇佣兵性质的空军部队,在中国、缅甸等地对抗日本。

由于中国内地居民从未见过鲨鱼,于是误将这些飞机称作“飞老虎”,昆明一家报纸上便使用“飞老虎”一词来形容志愿队的飞机。航空队里的中国翻译见到后,将其翻译为“Flying Tiger”这个名字告诉给陈纳德,于是将航空队命名为“飞虎队”。

汪精卫跟溥仪会面后大哭

汪精卫和溥仪都是让人为之一叹的人物,这两个人都做过日本人扶持下的傀儡政府首脑。1943年,在日本人的操纵下,汪精卫曾到“满洲国”的伪都长春与“康德皇帝”溥仪进行会面。这次会面不仅让汪精卫颜面尽失,他自己也因此痛哭不已。

说到这次会面,还得提到一段历史。1909年,汪精卫埋炸弹暗杀溥仪的父亲载沣。事败之后,他在狱中写下绝命诗:“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块,不负少年头”。一度引来有识之士拍手称赞。

1943年,日本人安排汪精卫和溥仪双方进行会面。为了这次会面,双方斗起了心眼,特别是汪精卫和溥仪为会见的礼仪产生了很大的争执。汪精卫坚持一定要以两国元首礼仪相见,而溥仪则坚持以旧制礼仪相见。最后在日本人的斡旋下,双方商定采用西礼,同意汪精卫入宫和溥仪互相握手,互相致意。

但当汪精卫走进伪满皇宫时,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只见溥仪站在高高的台阶之上,俯视着走上来的汪精卫,而汪在礼仪官的指引下则立于台阶之下,在礼仪官的“一鞠躬”的呼喝下,汪精卫猝不及防,勉强行礼,三鞠躬毕,溥仪与汪始才握手,其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让汪大感受辱,气愤不已。

当天,汪返回下榻的宾馆,一个人反锁屋门,里面传来痛哭声。

重庆解放碑曾三易其名

重庆解放碑曾三易其名,尽管它的历史非常短暂,但它的历史文化却因跨越两个不同时代而显得非常厚重。其实,重庆解放碑从修建至今才74年,在历史长河中,它只是一瞬。但它在中国近现代的巨变中,则三建其碑、三易其名,反映了近代中国两次重大历史变迁。

1941年12月,蒋介石为树立全中国人同仇敌忾的精神,坚定抗战信念,在重庆市区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即市区都邮街广场,一个被日军用炸弹爆炸形成的大弹坑上,建起了一座“精神堡垒”,意指坚持抗日的精神丰碑。从沦陷区进入重庆的抗战将士和难民,看见“精神堡垒”,抗日信心大增。从重庆出发的抗战将士,也都要在“精神堡垒”前宣誓,以鼓励信心和力量。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的抗日战争也随之结束。重庆各界及广大市民得知喜讯,数十万人潮水般拥向“精神堡垒”和较场口广场,欢歌笑语不断、鞭炮鼓锣震天。时任重庆市市长的张笃伦,提出并决定在原“精神堡垒”旧址上,建立宏伟的“抗战胜利纪功碑”,以纪念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陪都重庆也于11月30日解放。1950年10月1日,西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对抗战胜利纪功碑进行改建,将碑文改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简称解放碑。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zhanshi/93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