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史上我国第一支装甲部队,就这样被少帅张学良送给了鬼子

分类:战史风云 2022-05-19

中国军队历史上中接触坦克最早的应该是奉系军队了。

当我们常常羡慕于德国二战装甲部队的闪电攻势,殊不知1922年中国已经组建第一支装甲部队,指挥官就是张学良。

1916年9月15日,坦克在索姆河战役中跃入人们的视野,此后它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武器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与发展。

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处于混战割据状态,强烈的军事武器的需求和列强在战后销售剩余军火的愿望不谋而合,于是坦克于1919年第一次由白俄带进了中国。

一战德军装备的雷诺在索姆河附近

1919年协约国武装干涉苏俄革命,法国军队曾经派出自产的雷诺FT-17坦克一同参战。后来法军把撤离时剩下的雷诺坦克交到了白俄卫军手中,以增强白卫军的力量。

1922年白卫军溃败,不少白俄散兵进入中国境内被张作霖收容,其中包括这些坦克一起归到了张作霖门下。

雷诺FT-17坦克

1922年掌握北京政权的张作霖野心膨胀,想通过武力一统全国。

被雷诺坦克开了眼的张作霖,于是武器采购成为第一要务。一方面将已装备的雷诺坦克机枪护盾进行了加强。另一方面通过法国的布瓦苏公司以“农用拖拉机”为名,从法国重金购买了36辆雷诺FT—17坦克。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支坦克装甲部队也正式组建,编为6个中队,每中队6辆坦克,队长商业昌,隶属于奉军第1集团军第1骑兵旅序列,部署在中苏边界上。 名号:“铁钩子战车部队”,作为特种部队直属于张学良。

此后,奉系军阀在1924至1925年间又购买了约14辆雷诺FT-17坦克。

在法国刚完成组装的雷诺

雷诺坦克协同奉军作战

作为奉军的秘密武器,积极参加历次奉军登场的军阀战争。

首战1926年直奉联军和冯玉祥国民军驳火。

8月, 张学良率部进攻国民军据守的居庸关,此战中奉军动用了一个坦克中队,并有空军(就2架飞机)协同作战。于是,张学良成为中国历史上同时指挥步、坦、空协同作战的第一人。

当时中西方都没有好的坦克战术,加之奉军步坦协同不熟练,冯部士兵利用雷诺坦克视野有限,拿着鸟枪霰弹通过坦克的观察缝射杀奉军驾驶员。奉军损失雷诺FT-17坦克4辆,装甲部队无功而返。

TIPS “雷诺”FT-17轻型坦克

它是世界上第一种装有可360度旋转炮塔的坦克,而且动力舱后置、车体前设驾驶席,如今我们所看到的绝大部分现代坦克都沿用了这一设计。德国在遭到英国坦克的沉重打击后,在匆忙中开始设计自己的坦克,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坦克的国家。

1918年初,德国研制的第一种坦克A7V被投入实战,但还没等它发挥什么作用德国即战败。美国、俄国也都在这一时期研制生产了自己的坦克,但此时它们的产品无论在性能和数量上均不如英国。

一战期间的这些坦克虽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因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其火力、机动性、防护性和可靠性都比较差,乘员的工作环境也很恶劣,只能引导步兵完成战术突破,不能向纵深扩张战果。

尽管如此,由于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并在战场上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坦克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第一篇章。

极其狭小的操作舱

1927年6月,阎锡山投蒋反奉。10月,晋军傅作义部进占涿州,与张学良激战于该城。在长达3个月的作战中奉军再次动用6辆雷诺FT-17坦克引导步兵进行攻击,结果又被晋军用平射炮摧毁2辆,此役中装甲部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两军于次年1月议和。

1928年蒋介石发动“二次北伐”。 北攻奉军,奉军节节败退。于是装甲部队又被派往河南阻击蒋军,结果又告失利,在损失6辆雷诺FT-17坦克的情况下随军退回东北。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归顺蒋介石。奉军的雷诺FT-17坦克装甲部队名义上被划归于当时国民革命军的第一骑兵旅。

1929年8月中苏之间爆发了中东路武装冲突。

该月14日,苏联沿中东路一线向中国进攻。东北军通过铁路向满洲里运送装甲部队,苏联也派出了T-18轻型坦克用以对付东北军的雷诺FT-17坦克。

结果由于苏军动用大量先进武器和兵力,东北军的装甲部队行进速度极慢,未及赶到战场,东北军便已被迅速击败,双方坦克未得交手。

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

未经任何战斗,停放于沈阳北大营的12辆“雷诺”FT-17轻型坦克和1922年购买的一些NC27轻型坦克悉数落入日军之手。

这批坦克随后被编成两个坦克连,用于进攻黑龙江的马占山部,后又有一部分被移交给伪满洲国军队和皇协军。

日军从沈阳奉军北大营唾手而得的雷诺坦克

其实,日军在沈阳投入的战车,多为轮式装甲车。从战斗力对比而言,雷诺NC-17战车还是要胜之一筹。因此,有战斗经验的东北军战车部队未经抵抗就束手被擒,实在是一件令人扼腕的事情。

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装甲部队就此断送了。

为何拱手相送日寇,问败家子张大少爷了。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zhanshi/88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