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东北抗联后辈忆父母:父亲离开时我才出生2天

分类:战史风云 2022-05-19
柴世荣当时40多岁,而胡真一只有17岁;柴世荣是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军长,胡真一却只是一名小战士;日本人悬赏6万大洋缉拿柴世荣的人头,胡真一对这一切全然知晓。为了躲避日本人的通缉,柴世荣留了一脸大胡须。见胡真一不同意,柴世荣的反应却让胡真一出乎意料。<br/> 印记三<br/> 新中国颁发的光荣纪念证<br/> 1953年3月6日,毛泽东主席代表中央人民政府,为柴世荣的家属颁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这张证书引出了这对东北抗联伉俪在战争中的传奇故事。70年后的今天,他们的儿子王辽宁娓娓讲述,把父母当年的经历带回眼前。<br/> 柴世荣<br/> 1894年生于山东省胶县一个农民家庭,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他的战斗足迹遍及黑龙江、吉林两省东部地区,为抗日救国身经百战。1941年,柴世荣奉调进入苏联。次年冬,被周保中任命为八十八旅第四步兵营营长。1942年被远东军谍报部门的人带走审查,从此杳无音信。<br/> 胡真一<br/> 胡真一,沈阳人,1920年2月出生于辽宁省丹东凤城市。1937年,年仅17岁的她参加东北抗日联军,先后在教导团、妇女团、机械团工作,并与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军长柴世荣结为伉俪。1941年,随东北抗日联军撤入苏联境内。1980年任四川省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08年9月13日去世。<br/> <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A8/F1/A8F1AB92AB582F03C29A7C71AD4BDB01.jpg"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alt="东北抗联后辈忆父母:父亲离开时我才出生2天"/><br/><br/> 她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苏联是我生活过、战斗过的地方,在那里留下了我的青春、热血和友情,我一直眷恋着我曾经战斗过的那片土地。”胡真一说:“在东北抗日联军在国内最艰苦抗战期间,我们部队用的武器、子弹很多都是苏联援助的。鞋子是苏联援助的胶鞋,都是男人尺码,妇女们就用乌拉草搓成团,塞进大鞋子,照样跑得飞快”。<br/> “父母当时在苏联都换上了苏联军人的军装,生活上也随着苏联人开始穿裙子、吃黑面包、说俄语。”王辽宁说。<br/> 不幸突临<br/> 被远东军防谍部带走 柴世荣下落不明<br/> 柴世荣从1932年到1942年间一直战斗在反法西斯战场,1942年间,曾任抗联教导旅第四营营长。然而,最后却被远东军谍报部门的人带走了。<br/> 胡真一记得,1942年6月,柴世荣从中国东北抗日战场回到远东哈巴罗夫斯克的抗联密营,远东军防谍部于8月上旬突然将柴世荣带走,据说将他送到了远东苏联的集体农庄进行所谓的“转职”,从此下落不明。<br/> 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88旅杀回东北。胡真一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随中国抗联及苏联红军回到了祖国的东北,抗击日本关东军。<br/> 88旅派出的先遣队员为部队的顺利进军也做出了杰出贡献。苏联空军在他们的帮助下,准确轰炸了日军几乎所有的军事目标,日本关东军经营十几年的东北防线顷刻瓦解。这几百名先遣队员,绝大多数在侦察任务中牺牲,生还者寥寥无几。<br/> 苏联远东方面军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给88旅发去致敬电:“感谢你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情报,为我们远东军进攻中国东北起了重大作用。特别是在日本关东军戒备森严的要塞所进行的侦察、营救活动,高度体现了中国战士的优秀品格和顽强的战斗精神。”<br/> 终生遗憾<br/> 胡真一病逝前致信俄方 望找回亲人遗骨<br/> 柴世荣的离世,给胡真一留下了终生未了的遗憾。儿子王辽宁至今提起此事也是唏嘘不已。<br/> 王辽宁听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父亲在被拘捕后,抑郁病死;一种是被苏联“红卫兵”杀害。但是,他更愿意相信父亲作为一名忠诚的革命战士,是为了战争的胜利战死沙场。<br/> 1953年3月6日,毛泽东主席代表中央人民政府,为柴世荣签发了烈士证书。证书上写道:“柴世荣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br/> 柴世荣的战友王一知、朱光、王效明、季青、韩光于1982年7月8日在《人民日报》上联名撰文,高度评价他是“无畏的民族英雄,我党的忠诚战士”。<br/> 1995年,俄罗斯颁发卫国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章,授奖名单中包括72名88旅中国老战士。2005年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纪念章颁发给了30个抗联战士,其中就有当年尚在人世的胡真一,胡真一也是当时重庆唯一一名获此殊荣的88旅中国老战士。<br/> 时任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的鲍里斯·格雷兹洛夫当时专程到重庆,为胡真一颁发“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勋章”,以表彰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英勇无私的表现。<br/> 2008年初,胡真一写信给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鲍里斯·格雷兹洛夫。信件中写道:“我晚年就一个心愿,能够在有生之年,把亲人的遗骨找回来,这样我就是死也能瞑目了!我两眼望穿,殷切地期盼着亲人魂归故里的那一天。如果找到将军遗骨,我将不惜抱病弱之躯,前去迎奉。”同年9月13日,胡真一病逝。<br/> 至今,王辽宁一家仍未收到关于柴世荣的信息。<br/> 后辈经历<br/> 幼年随母颠沛流离 40年再没离开过重庆<br/> “战乱的生活和现在的安逸形成非常强烈的对比。受战争的影响,我无比向往安定的生活。”王辽宁从1岁多起,就随着胡真一的部队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南下生活。<br/> 当时胡真一所在部队的任务是接管前方部队攻打下来的城市,接管后建设城市,但是又不能长期待在一个城市。“通常都是部队先走,留下警卫员照顾我们这些军人的孩子。当时我家有两个警卫员照顾我和哥哥,跟着部队我们去过宜宾、泸州、自贡等等五六个城市。有些城市待半年,有些城市待一两年。”<br/> 6岁,王辽宁随部队到了重庆,开始在巴蜀小学上一年级,“那时候我母亲在中央党校深造,隔一段时间才能回来一天。我年纪小,老是见不到大人,感到很孤独。每天都想见到母亲,好不容易盼到母亲回来,以为把她的鞋藏起来,她就走不了了。可是我第二天早上起来以后,发现鞋还在,母亲却又走了。”王辽宁免不了号啕大哭,可是身边只剩下警卫员。王辽宁和警卫员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小时候生活起居几乎都是警卫员照顾。<br/> 王辽宁上初一的时候,哥哥已经上了高中,那时候哥哥得到一些父亲的消息,就独自北上东北寻找父亲的踪迹。“从此我们的生活就分开了,他定居大连,我跟着母亲留在重庆。”<br/> 高中毕业以后,王辽宁参加了上山下乡,返城后重庆市铁路局接管了他们这批知青。王辽宁在重庆市铁路局兢兢业业工作了40年,再也没有离开过铁路局,没有离开过重庆。<br/> “我就是希望能够安定,在一个地方能留下就感觉很不错了。我的两个孩子一个是公务员一个是药剂师,都留在我和老伴身边。我们不想再离开重庆,也坚决不去日本。是这个国家让我的家庭支离破碎,我的舅舅也是被日本人杀害的。受母亲影响,我们都很痛恨日本人挑起的战争。”王辽宁愤慨地说。<br/> 王辽宁继承了胡真一做事果断的精神,从不拖泥带水,执行力非常强。<br/> 胡真一的老朋友曾经从苏联营地带回来一罐黄土,由于苏联肃反期间伤亡较为惨重,已经无法辨认出柴世荣的墓地。但是胡真一的遗愿也算是完成了。2008年胡真一去世后,这罐黄土和胡真一的骨灰一起被葬在重庆市龙山公墓的墓穴里。<br/>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zhanshi/88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