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长城抗战失败的历史原因:是战是和高层犹豫不决

分类:战史风云 2022-05-19
导致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br/> 第一,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是导致长城抗战失败的根本原因。虽然蒋介石在长城抗战中多少改变了九·一八事变以来不抵抗的政策,实行了“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方针。但这种抵抗只不过是为了平息国人抵御外侮的呼声,是为了争取接受不是在最苛刻条件下的妥协,因而实质仍然是“消极抵抗,积极谋和”。<br/> 当长城抗战正处在最紧张的时候,蒋介石正指挥40万大军对江西中央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面对广大爱国官兵强烈的抗日爱国呼声,蒋介石曾严令:“如再有偷生怕死,侈言抗战,不知廉耻者,立斩无赦。”何应钦、黄郛在与冈村宁次进行秘密谈判时,何对冈村说:“实际上我国现在最难办的是共产党势力的抬头,故而不愿引起对外问题。如果日本不就此停止对我国的压迫,其结果中日两国都将给共产党以可乘之机。”何应钦的话道出了国民党屈辱地接受《塘沽停战协定》的真实意图,是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最好的注释。<br/> 第二,两线作战是长城抗战失败的必然命运。对日作战是关系全中国命运的大事,需要集中国内主要力量应战,但蒋介石只派中央军四五个师的兵力北上参战,中央军主力精锐一直在南方围剿红军。面对强敌,却如此轻率应付,这种两面作战,重南轻北的做法,一开始就决定了北方长城抗战必然失败的命运。正如有的台湾学者指出的:“热河之役的失败,张学良固然责有所归,唯蒋委员长实亦不无坐观成败之嫌。”<br/> <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1A/8E/1A8EEA8E62C10B0EEAFB0656FAF2AC10.jpg"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alt="长城抗战失败的历史原因:是战是和高层犹豫不决"/><br/><br/> 第五,中国守军装备落后,日军装备精良。中国军队虽有优势的地形和杀敌的勇气,但在敌强大的火力下,徒增伤亡。日军的作战装备有装甲车、坦克,下有火炮作掩护,上有飞机轰炸相配合,机动性强,火力猛。而中国军队的装备与日军相比,大相径庭。以第29军为例,该部装备差,火力弱,有兵无枪,有枪缺弹,只是每人大刀一把,手榴弹六枚。即使中央嫡系部队如第2、第25师上阵的士兵还是“赤脚草鞋”,第2师的“轻机枪还在仓库里”。该部守备的古北口、南天门险要地段之所以被日军攻占,日军的优势火力起了重要作用。由于中国军队装备差,中国军队大多打的是击溃战,很少有歼灭战,就是包围了日军也不能歼灭,只得放弃而归(如兴隆之战)。日军强大的火力给中国守军很大的杀伤。据战后全国统计,中、日伤亡的比例为11:1,可见中国军队在日军火力下伤亡之大。消极防御的战术思想,加上低劣的武器装备,使守军不得不依赖长城这个古老的工事进行作战,落后的战术思想和过时的防御设施带来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br/> 第六,中国守军一部分官兵素质差,缺乏斗志,也是失败的重要原因。中国守军不乏训练有素的部队和忠勇爱国的官兵。第29军发场了西北军刻苦训练的传统,平时训练,以日本为假想敌,所以第29军印象是“卒伍整觞,无矜气,无怠容”。虽然装备低劣,然而用大刀杀出了威风。中国军队的不少官长在作战中能身先士卒,带头拼杀,如刘汝明、赵登禹、佟泽光、关麟征等人皆是。可惜像这样的人太少。中国一些军政官员的腐败昏庸在这次作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北平军分会的主要官员平时沉湎于酒色之中,一些军国大事竟在交际苑里处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各军师团作战,或因斗志不坚、指挥失当,或因麻痹松懈、缺乏协同,导致了战斗失败。如中央军第2师一部在防守古北口八道楼子时自恃地形险要,官长带领士兵赌博,致使日军趁夜偷袭成功,八道楼子阵地全失,古北口防御全线动摇。“……东弱军苟遇日人攻击,靡不望风奔溃,事实昭彰,毋庸隐讳。愚意其过不在士兵,而其主因在乎官长之素质与营长以上之动作。”万福麟部在儿河设防时,线长兵单,“分散兵力,既不能增援,又不能固守”,“并且师以上指挥官的位置均距第一线200里以上,交通不便,通信器材不足,前后方通一次电话需要若干时间。这对于作战已经不能及时应付,更谈不到兵力的活用和互相呼应了。对群众没有联系,没有宣传,故对敌方行动毫不察悉,敌不找我,我不找敌。这也是失败的因素。”商震第32军防守冷口一带正面百余里的防线,只派了一个师,“其余的两个师和军部直属部队都控制在远远的后方北平”,“所谓准备也不过是加强工事,把炮兵推进到冷口外面,准备支援前进阵地,但又不敢推进过远”,实际上是摆个架子,指望日军占了热河以后不再向冀东进展。这些军队的战斗力可想而知。<br/> 从凝聚力上看,内部不团结。从古北口战役中,也可以看出在国民党政府的军队中,不同派系的军队在一道作战,是很难团结互助的。关麟征要利用张廷枢作掩护,而张则在战况吃紧时把自己的部队撤走,使关部吃很大的苦头,可谓“弄巧成拙”。即使同在一个派系内,也各有各的打算。同样的道理,蒋介石对于他的中央军也是不轻易给别人指挥的,所以最初他派杨杰担任古北口方面的第8军团总指挥,杨曾提出“后退配备的战略,”即打算在九松山(现在的密云水库附近)一带构成一个口袋阵地,诱敌深入,一举歼灭。这个计划与当时那种“节节抵抗,步步挨打”的战略相比,在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说,要高明得多。可是就敌我双方军队素质与装备的悬殊,以及当时华北的具体情况来看,杨杰的战略是行不通的:更重要的是他的这种战略思想,与蒋介石“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方针是背道而驰的。所以何应钦对他大为不满,请求蒋介石赶快把他调走,由徐庭瑶兼代第8军团总指挥的职务。<br/> 长城抗战虽然失败了,但是长城抗战的精神史载千秋,长城抗战的英勇事迹,永远激励着国人。<br/>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zhanshi/84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