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战神'薛岳的哪一举动险些改写了中国近代史

分类:战史风云 2022-05-19
导读:国民党第一代军事将领中,先后参与北伐、剿共、抗日、国共内战者,多如云汉星斗。然而真正能征惯战,教对手折服,战功永载史册,名传中外,垂于青史者,则薛岳将军堪称第一不凡战将。薛将军个性耿直,不喜钻营,如非凭借历次战役立下赫赫战功,何能在派系林立、恶性倾轧的国民党军中拔尖而起,鹤立鸡群?<br/>薛岳,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一八九六年,广东省乐昌县九峰乡人。将军字伯陵,原名仰岳,后改单名岳,以示对岳飞精忠事迹之崇仰。十七岁投入黄埔陆军小学第六期;十九岁,加入中华革命党;二十二岁,考入保定军校第六期。一九一九年,将军二十四岁,正式投身军旅,第一个职务是中华革命军闽粤军第一师中尉排长。夫将者,不可单凭匹夫之勇,更要依仗智谋,知己知彼,方能谈笑用兵,决胜千里。将军有古风而又不泥于古,故能成就其百战英雄之“战神”美名。本文分成四个段落,概述薛岳参与几次着名战役之不朽事功。<br/>一、陈炯明叛变薛岳挺身护卫孙中山夫妇<br/>近代史各式书籍汗牛充栋,大凡叙及孙中山先生蒙难事件的段落,制式的国民党历史教材,必着重描述蒋介石如何冒险犯难,九死一生,营救孙中山;英勇事迹,点滴积累,故而受孙先生信赖,许为国士。彷佛历史要人都是循此轨迹,平步青云。是耶?非耶?譬如一本蒋介石侍卫写的官方记录就写道:“由于领袖蒋公的机智,终于成功登上永丰舰,立即晋谒总理,畅谈近日经过及各方情况,患难与共,倍感亲切,直至深夜方休。总理曾谓:『蒋君一人来此,不啻增我两万援军』。总理因领袖蒋公之赴难,除增加剿逆助力与信心外,对于蒋公的人格,非凡的勇气与作为,获得进一步的认识。…”<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07/68/0768E63999954C7F74C2AEE5E5A7EAD8.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李云复、洪兆麟等部队,全部乘隙涌进广州城,就在一阵混乱之间,广州城全城被陈炯明部队占领。陈炯明向前方的孙中山通电提出要挟,威逼孙先生恢复他的粤军总司令、广东省长的职衔。六月一日,孙中山偕同夫人宋庆龄回师广州,欲好言劝服陈炯明。薛岳率领警卫营一路护卫,孙先生夫妇下榻粤秀楼。<br/>六月十五日傍晚,薛岳事前侦悉陈炯明将于当夜兵变谋反,立刻通知孙中山秘书林直勉、参军林树巍,火速通报孙中山,请其化装成出夜诊的医师,乘黄昏时分,通过叛军哨站,直奔广州天字码头,辗转登上永丰舰。当天深夜,陈炯明果然称兵作乱。陈逆谋反时,率领之叛军有二、三万之众,薛岳带领他的警卫部队八百多人,坚守广州大总统府,指挥若定,有大将之风。这时,孙夫人宋庆龄尚藏身大总统府左近之粤秀楼,她身边有二十几名卫士保护她。叛军发动数波攻势,都被薛岳所部击退,叛军见久攻不下,准备以煤油纵火焚烧粤秀楼,薛岳急请宋庆龄下楼,并由廖仲恺夫人等陪同,在重重卫士护持之下,将孙夫人安然撤离,与孙先生会合永丰舰。[page]<br/>广州大总统府保卫战,一共打了三天三夜,战斗持续到十八日晚间,薛岳才率领残存的两百多人警卫营士兵,向韶关方向突围而去。薛岳这一仗,不仅以寡敌众,而且还制敌机先,事前巧妙安排孙中山突破重围,安然脱身,并在千钧一发危险关头,冒着枪林弹雨护送宋庆龄脱险,对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无疑是中流砥柱第一功。薛岳智勇双全,给孙先生留下极为深刻之印象。<br/>二、五次追击红军头疼人物<br/>薛岳在北伐期间起历任团长、师长、军长等职。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蒋介石发动清共,导致宁汉分裂。据薛岳生前回忆,一九二七年八月,蒋介石下野后,广东的李济琛与桂系暗通款曲,独树一帜,同年十二月十一日,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率领教导团于广州**,时任北伐军教导第一师师长薛岳,予以敉平,第四军及粤军等商议未来动向,薛岳则主张为达成国民革命,非拥护蒋介石总司令不为功。<br/>北伐完成,何应钦(时任军政部部长)恣意排挤,利用编遣军队的机会,将薛岳之第四军缩编为第四师,打胜仗的第四军,精英官兵竟全部被打散到各个部队,薛岳心灰意冷,有意辞乡归里,途经南京,向蒋介石辞行,蒋推诿说:“并非我对你不好,是何敬之不谅解你!”薛岳意兴阑珊,打算赴德国深造,正积极研习德文,为日后习军事作准备,这时,一个偶然机缘,让他改变主意,继续留在军旅。<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86/20/8620B2D9D56756AC2755F717C2486634.jpg"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孙立人,孙立人简介,孙立人的故事">孙立人三人,公认乃国军将领之佼佼者,甚至在网友中享有“战神”之虚誉。但去台后,三人均不获重用。白、孙之缘故,《短史记》已有阐释——白氏政治立场反蒋,更在内战末期频频“通共”;孙氏在台任陆军总司令期间,一脚“通共”,一脚亲美,且欲联合“自由派”推翻蒋介石。<br/>薛岳去台后长期闲置,究其原因,实与白、孙二人雷同。早在1944年,抗战尚未结束,薛氏即与李济深密谋合作倒蒋,试图在史迪威的支持下,脱离重庆另组新政府。据李济深自述,“我派李卓贤到重庆去见史迪威,……又派人去与薛岳联络,薛岳那时也与美国接上了头。”薛氏“反蒋”一节不算秘密。但内战期间,其“通共”情事,则迄今鲜有人知。据大陆解密档案文件,1949年5月间,薛氏与中共过从甚密,且一度承诺反蒋举事。<br/>薛氏其人,政客色彩颇浓,本质上并非一纯粹军人。三次“长沙会战”,其政治考量远甚于军事谋划,故战报谎话连篇,以至于军令部部长徐永昌慨叹:“我国军人无耻,可谓达于极点”。1948年,薛氏更与余汉谋、张发奎等粤籍军人合谋,欲扶植孙科组阁,且内定张发奎为国防部长,薛岳为参谋总长,余汉谋为军政部长。惜乎粤系不敌桂系,谋划未成。其后,薛氏又趁蒋氏嫡系部队苦战于淮海,与张发奎、余汉谋提出“粤人治粤”之口号,意在将宋子文驱离广东。蒋氏无奈,遂任命余汉谋为广州绥靖公署主任,薛岳为广东省政府主席,张发奎为陆军总司令。1949年2月,薛岳走马上任;5月,即与中共建立了秘密联系。<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AE/32/AE32A49E5C540102A0342D5C0275BC5A.jpg"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alt="“战神”薛岳的哪一举动险些改写了中国近代史"/><br/>至5月22日,“黄季宽约见告我,薛岳反蒋之意已暂打消”;其拟投共一事,就此告一段落。值得一提的是:早在薛岳走马广东之初,宋美龄即由美国致电蒋经国,询问“薛岳态度近来究竟如何,盼复”;蒋经国则回复:“人心之坏,出人意料,万分寒心。薛之态度暂无特殊之表示”。戒心若此。1952年,蒋氏父子以薛氏可能勾结“第三势力”为由,搜查其住宅,非为无因。<br/>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zhanshi/74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