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联合国军将军们的震撼语录:除了投降我别无选择

分类:战史风云 2022-05-19
“联合国军”第一任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元帅:<br/>他们是很危险的敌人。<br/>沃克曾报告,中国军队常常避开大路,利用山岭、丘陵作为接近路。他们总是插入我纵深发起攻击。其步兵手中的武器运用得比我们充分。敌军惯于在夜间运动和作战。<br/>“联合国军”第二任总司令马修·邦克·李奇微将军:<br/>中国人是坚强而凶狠的斗士:他们常常不顾伤亡地发起攻击。他们又是文明的敌人:“有一次,中国人甚至将重伤员用担架放在公路上,尔后撤走。在我方医护人员乘卡车到那里接运伤员时,他们没有向我们射击。”“有很多次,他们同俘虏分享仅有的一点食物,对俘虏采取友善的态度。”<br/>“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守卫在孤零零的碉堡(碉堡四周堆放着沙袋,设置着铁丝网,可以在各个方向上对付敌人的攻击)中的士兵往往吃惊地发现,四五个穿着胶底鞋的中国人已不声不响地潜入他们与前哨警戒线之间的地带。这时信号弹就会从敌人战线那边升起,疯狂的军号声就会把我方哨兵吓进碉堡,几乎来不及发出口令,战斗就打响了。”<br/>“联合国军”第三任总司令马克·克拉克将军:<br/>“志愿军将领在朝鲜战争中的领导,是一种军事与政治智慧的巧妙混合体。它不仅能够维持一个大家认为是‘乌合之众的农民军队’在战场上对抗一个现代的军事强权,而且它也能够在面临逆势与退却的时候,把部队锻炼成一个有训练、有装备和有团结力的战斗体。”志愿军是由各个野战军“拼凑”组成的一支军队,有很多弱点,但志愿军在朝鲜把他的军队带得很好。“我必须承认:志愿军是一个资质很高的敌人,我们不是在和一个容易被打倒的对手作战。”<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D8/69/D869898AF3892AF59AF04D89B84A217C.jpg"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alt="联合国军将军们的震撼语录:除了投降我别无选择"/><br/>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托兰(《漫长的战斗》)认为,中国进入朝鲜冲突是被迫的,中国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免遭一个威胁要使用原子弹的强大敌人的入侵。他说:“麦克阿瑟想拿下整个朝鲜,而且或许向更北的地方推进,迫使毛介入一场他几个月来一直试图避免的战争。”他在一次与中国学者的学术交流会上强调说:“中国出兵朝鲜,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是不得已。如果苏联侵略墨西哥,那么美国在5分钟之内就会决定派军队去的。”<br/>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大外交》一书中评论说:“刚在国共内战中获胜的共产党,把杜鲁门的宣告视为反映出美国人害怕共产党阴谋,色厉内荏;他把它解读为,美国开始想采取行动,扭转共产党在中国内战得胜的局面。杜鲁门保护台湾,等于是支持美国仍然承认为中国合法政府的国民党政府。美国逐步加强援助越南。北京视之为资本主义包围中国的行径。凡此种种加起来,都促使北京采取美方最不愿见到的措施。志愿军有理由认为,如果他不在朝鲜阻挡美国,他或许将会在中国领土上和美国交战;最起码,他没有得到理由去作出相反的结论。”<br/>战争期间的美军和战后编写的陆军官方战史都认为,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有“吃苦耐劳精神”,“智勇双全”,“在没有联络飞机和通信设备很差的条件下,面对联合国军的空中优势和联络飞机,仍然成功地实施了他们的防御行动”。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官方战史认为:“如果用它自己的战术和战略标准来看,它也是一支第一流的军队。”<br/>韩国国防部战史编纂委员会编写的《韩国战争史》认为,中国军队在国内战争期间形成了一套特有的战术,“因而这次一参战,就结合我国的地理、气候和风土条件,采用了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战术”。他们归纳的志愿军常用战术有:机动进攻、尖刀突破、穿插分割、随机应变的防御、机动防御、第二战线、对精锐强大敌人的进攻、中心开花战术等。<br/>新加坡前总统李光耀回忆说,朝鲜战争前他在欧洲旅行,人们常对华人持歧视态度,可是新中国出兵朝鲜并连获胜利后,西欧海关人员一见华人都肃然起敬。从此,李光耀开始认真学习汉语。许多漂泊在海外的华人毅然回到新中国的怀抱,也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英勇作战、扬威异域,有实质性的关联。<br/>长期以来,在美国老百姓心目中,朝鲜战争是不受欢迎的,不值得多谈。因此,近十几年来一些外国学者,如美国著名的朝鲜战争史专家布鲁斯·卡明斯等以“鲜为人知的战争”、“被遗忘的战争”为研究著作的标题。美国政坛老手艾夫里尔·哈里曼谈到朝鲜战争时,曾称朝鲜战争是“一场苦涩的战争”,主要是因为一个超级大国,又是打着联合国的旗号,死伤了那么多人,损耗了巨额物资,花费了巨额的战费,竟然战胜不了一个弱国,颜面丢尽。美国学者约瑟夫·格登在其很有影响的著作《朝鲜战争———未透露的内情》一书中说:“在美国不愉快的经历中,朝鲜战争算是其中的一个:当它结束之后,大多数美国人都急于把它从记忆的罅隙中轻轻抹掉。出于某一原因,朝鲜战争是美国第一次没有凯旋班师的战争。美国使朝鲜处于僵持状态,同***中国这个庞大而落后的亚洲国家打成了平手。尽管美国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武器,中国则以人海战术和对国际政治巧妙的纵横捭阖,制服了美国的现代化军事力量。”<br/>美国学者罗斯托认为,每一个美国人都认为朝鲜战争是一次不愉快的经验。朝鲜战争中美国“伤亡重大,而且在拖延整整两年的往往令人感到屈辱的谈判的时期里,伤亡有增无减”。“不管对国家政策进行怎样更加成熟的考察,一个简单的、众所周知的真理就是,美国下了赌注,也说了大话,但却没有用行动来兑现。”很多国家和人民的看法是,美国的行为只是为了它自身的利益,它所维持的只是强制性的全球秩序。<br/>美国陆军官方战史说,中国在朝鲜战争中提高了地位。“从中国人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所显示出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中,美国及其盟国已经清楚地看出,共产党中国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由于共产党中国有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和坚强有力的领导,因此它也在朝鲜战场上赢得了自己的声誉。”(沃尔特·G·赫姆斯《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停战谈判的帐篷和战斗前线》)另一本陆军官方战史说:“共产党一个引人注目的收获是从去年(指1950年)冬天的战斗胜利中得到的。这些胜利提高了共产党政权的威望,并为之赢得了军事强国的地位。”(詹姆斯·F·施纳贝尔《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战争爆发前后》)J·R·麦克法夸尔和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认为,由于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人深刻印象的表现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一个应予以重视的军事强国。<br/>美国著名记者索尔兹伯里认为朝鲜战争中中国军队能征善战给美国人印象极深。“从此以后,没有一个参谋长联席会议共产党会像麦克阿瑟那样轻易地和满不在乎地冒命运之险。”<br/>在越南战争期间,中国政府严正警告美国,不得越过北纬17 度线侵犯越南民主共和国。约翰逊说他相信中国说的话,始终不敢派美国地面部队越过北纬17度线。这是汲取了朝鲜战争的教训。当时李奇微对一些人扩大战争的鼓噪很担心。他说:“当我听到有影响的人物向我们担保中国‘不敢’采取这种或那种行动时,我感到不安。我相信,我们军界的决策人再也不会由于错误地判断共产党中国人的意图而产生麻痹情绪了。”<br/>《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作者认为,“抗美援朝运动”在国内掀起了爱国主义热潮,并且帮助巩固了新政权。<br/>索尔兹伯里说:“(这场战争)给毛以无可比拟的机会,在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团结中国人民来支持新的和尚未经考验的革命政权。在斗争中所达到的爱国主义的一致给毛以极大的帮助,使他能统一全国。它使许多原本会继续支持蒋介石的敌对分子沮丧了,使军队团结一致,使刚冒头的地方主义不能发展。”而且,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采取边打边建边稳等方针,通过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国民党“三套锣鼓一起敲”,极大地调动了全国人民生产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国民经济恢复的艰巨任务顺利完成,赢得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一个战略性胜利,为大规模经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br/>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zhanshi/74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