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毁掉大清的新军哗变:清廷未来的支柱为什么要暴动

分类:战史风云 2022-05-19
甲午战争中,中国惨败于岛国日本,李鸿章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盛极一时的淮军与湘军也迅速瓦解,清朝军制的落后充分暴露出来,引发了许多官员对于改革军队的思考并纷纷提出建议。清廷也觉察到日本是采用西方的训练方法在编练军队,便决定编练新式陆军取代淮、湘旧军,以捍卫岌岌可危的清王朝政权。但正是这支新军力量,成为后来辛亥革命多次起义中的主力,继而变成了清王朝的掘墓人。<br/>武昌首义、辛亥革命的主体是湖北新军,而湖北新军是清末重臣张之洞用了十多年心血训练的一支近代军队。而参与逼宫,彻底推翻清王朝的是袁世凯的北洋新军。这两支新军曾号称南北两大新式军队。<br/>1903年,清政府以推行“新政”的名义,设立练兵处,由奕劻任总理,袁世凯为会办,而后由练兵处制定陆军军制,各省设督练公所,准备用十年或更长时间在全国编练新军三十六镇,每镇包括步、马、炮、工程、辎重等兵种,每镇总人12500余人,由统制率领。<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64/28/6428749B6441752C3353F048519C4D50.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募兵制,应募士兵在年龄、体格、文化程度等方面有较严格的规定。中下级军官多由国内各武备学堂的毕业生充任,也任用一些学习军事的归国留学生,或文化素质比较高、眼界开阔的优秀人才。<br/>在这之前,清王朝的军队主要是八旗兵和绿营军。八旗兵长期养尊处优已丧失了战斗力,绿营军后来也腐朽、衰弱下去。士兵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往往负面、猥琐且丑陋,民间甚至流传着“好男儿不当兵”的说法。<br/>所以,清政府在创建新军之初就很注重军人的文化素质,识字的士兵更容易得到提拔。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后,参军便成为年轻人不错的选择,更多的读书人加入军队。新军士兵树立了有知识、有文化、有志气的良好形象,集中了一批当时的社会精英。<br/>到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的新军已编成十三镇。北洋新军六镇为中央军,各省新军为地方军。由张之洞一手训练的湖北新军就属于地方军系统。张之洞重视士兵素质水平,将“识文断字”与“通文理”作为招募士兵的原则之一,使得湖北新军成为当时兵员文化素质最高的一支新军。不仅如此,张之洞选送的优秀留学生归国后,大多在新军中担任军官。这些“海归”在军中任职,不仅提升了部队的整体素质,也使这支新军更加容易接受新的思想。<br/>[page]<br/>袁世凯训练新军一切按照德国军队的制度进行,教官主要是德国人,吸引了不少青年才俊参军入伍,新军规模随之扩大至7000人。<br/>从1901年起,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和练兵大臣后,大肆扩充军事实力,开始编练“北洋常备军”。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唐绍仪、曹锟、张勋、吴佩孚等风云一时的杰出人物皆出自其门下。<br/>新军这支强大的军事力量早在1898年清廷一次政治风波中,就被维新派盯上了。谭嗣同曾经夜访袁世凯,希望他出于大义动用军队包围颐和园,劫持慈禧太后。袁世凯却说:“我平时训练军队总是教以君臣大义,告诉他们皇上和皇太后如何伟大,你谭大人现在让我去命令他们将皇太后抓起来,我这个命令一下达,他们很可能就先将我袁某人给抓了起来。”<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9F/32/9F32ED50775490D7C13F6725F0C4BC05.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皇帝忠于皇太后的思想,革命党人就可以在军队中宣传皇上和皇太后罪大恶极,是革命的对象。这些新军士兵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容易受到新思潮的影响,当他们渐渐发现现实真相后,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br/>这实际上正是湖北新军在武昌首义之前几年间的真实写照,那时湖北新军中流行着一种对国家政治普遍的关心和忧虑,特别是中下级军官和士兵对官方的宣传总是将信将疑。清廷难以抵消革命党人对新军的宣传,在新军军人心目中的合法性也渐渐地失去。<br/>而革命党人在确立了发动新军参加革命的目标后,就着手对新军进行了高密度的渗透。武昌首义是由湖北新军发动的,当时这支新军中军官思想较为先进,普通士兵同样思想开明,这使得湖北新军成为首先支持湖北革命团体的清廷军事力量。武昌当时主要有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组织。在经过大量的宣传、组织工作后,截至辛亥革命前夕,约有10000人的湖北新军中直接加入革命团体的就有2000多人,还有近4000人支持革命。<br/>就这样,原本以维护清廷统治为目而建立起来的新军,反而以清王朝掘墓人的身份被载入了史册。<br/>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zhanshi/73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