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一二八事变的历史影响:正式推行'攘外必先安内'

分类:战史风云 2022-05-19
积极的一面 <br/> 1,促进了国内团结。一二八事变前,蒋介石下野,国民党内宁粤对峙并未结束,群龙无首。事变后,国民党各派系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团结,汪蒋合作,蒋介石复出,自此南京政府的地位相对稳固。而国内各阶层、各界人士,也因支援淞沪抗战,激发了民族精神,促进了团结。 <br/> 2,建立了抗战的信心,转变了国际观念。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对外战争几乎逢战必败,而且几乎每次都以割地赔款告终。淞沪抗战期间,国军屡挫强敌,迫使日军三易主帅,而最后的停战协议中,既无割地内容,又无赔款条款,实为百年来所罕见。一二八抗战中,十九路军和第五军的广大爱国官兵表现的高度爱国热情和抗日救国的英勇牺牲精神,表明了为民族生存而战的中国军队,虽然武器装备远不如敌军,但抗日卫国的正义性质,和广大人民的支援,使中国军队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在中国的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荣的一页。中国军队的英勇表现,也为在沪西方人所亲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清末以来西方人轻视中国军队的心理,提高了中国军队的形象,改变了中国的国际观感。 <br/> <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6E/DF/6EDFF9B8D89F9080E3852A238F27CD0F.jpg" class="cont_pic" alt="一二八事变的历史影响:正式推行“攘外必先安内”"/><br/> <br/> 消极的一面 <br/> 国民政府确立“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br/> 早在1931年7月23日,蒋介石即已发表《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书》,首次提出“攘外必先安内”口号:“惟攘外应先安内,去腐乃能防蠹。”“故不先消灭赤匪,恢复民族之元气,则不能御侮;不先削平粤逆,完成国家之统一,则不能攘外。” 在此通电中,蒋首次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规定攘外即反对包括日本在内的所有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安内”即平定反蒋势力及剿共。但当时“安内”主要指平息内外冲突,解决两广问题。 九一八事变后,蒋和南京政府于1931年9月21日决定“将讨粤和剿共计划,悉行停缓”。 <br/> 一二八事变时,国民党指责中共乘国军在上海浴血抗战之时,扩大湘、赣、粤、闽苏区。国民党惊呼“中共豫鄂皖边区旷继勋部,与鄂中段德昌部、鄂西贺龙部、湘东赣西李明瑞部,互相呼应企图包围武汉。一时扰乱范围,遍及七省;‘赤化’面积,达200,000方里。大有燎原之火,不可收拾之势。” <br/> 蒋介石声称鉴于“九一八”、“一二八”两次事变,中共皆乘机“扩大叛乱,涂炭生民”,国军难以全力抵御外侮,乃于1932年6月9日,在庐山召开“五省‘剿匪’会议”,宣布“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br/> 1932年6月11日,国民政府行政院长汪精卫在北平外交大楼接见新闻记者,以江西红军在淞沪抗战中不仅不支持抗战反而攻击援军为借口,说:“中央认定不‘剿共’不能抗日,故派蒋委员长、何应钦同志担任剿匪工作,努力进行,务期消灭。”至此国民政府正式确立“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br/>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zhanshi/67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