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食足兵”,诸葛亮在刘备集团中的作用前期只是一个搞后勤的?
现代某些所谓专家学者贬亮成风,哗众取宠,纷纷抨击诸葛亮,其中之一就是诸葛亮在刘备集团中的作用前期只是一个搞后勤的,为刘备前方军事做好后勤保障,其依据主要有:
《诸葛亮传》有云: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史论多以诸葛亮“足食足兵”,谓之补给前线之工作,然考诸源流,细较之则不然。“足食足兵”一词,出于《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翻译此文: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孔子说,只要有充足的粮食,充足的战备以及人民的信任就可以了。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人都难逃一死,但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什么都谈不上了。
可知,“足食”、“足兵”皆为政之道,“言仓廪实而武备修”者也。古之“政”,泛指国政,非局限于民政事务,由此可见一端。
故诸葛亮之足食足兵,乃掌控后方军政事务,与其“署左将军府事”之刘备代理职务相映衬,亦与“镇守成都”之职责相呼应。故备在荆州,曹操入汉中,诸葛亮率军出屯江阳布防;备在汉中,欲得成都援军,亦需书与诸葛亮,以其为主者也。可见,“足食足兵”并不是现代汉语中理解的后勤保障,而是泛指军政大权,掌握辖区内的所有军政要务!
刘备“三顾茅庐”在“隆中对”政策的指引下,不断发展自己的实力,始终都未曾偏离过这一基本国策,唯一偏离这一国策的一次是为关羽报仇而伐吴,致使大败而归,刘备认识到错误,反省之后托孤于诸葛亮,后者辅佐刘禅,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此可见,诸葛亮在刘备集团中的作用和贡献是无人可比的,基本国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刘备对诸葛亮也是相敬如宾,以为鱼水,并做到用人不疑以尽其才。
刘备在诸葛亮联吴抗曹政策的指引下联合东吴败曹操于赤壁,这是奠定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关键战役,诸葛亮在其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之后,一生颠沛流离无立锥之地的刘备终于取得了荆州,有了自己的根据地,有了发展实力的资本。以后刘备出兵西川,夺取汉中都没有带诸葛亮随行,有人说诸葛亮在刘备集团前期除了出使东吴之外,并没有像样的政绩,也没有得到刘备多大的信任,或者说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有限,所以刘备每次用兵都不带诸葛在身边。然而细想起来并非如此。
想想刘备入川是以什么名义?是刘璋请刘备入川帮助抵抗张鲁,昔时刘璋集团内部也有人质疑刘备入川的真实目的,怕引狼入室,实为夺取西川。这种顾虑是对的,只是刘璋没有听取他们的意见,还是让刘备带兵来了。所以在刘备这边对于带兵的多少、人员的选拔就有很大的讲究,多带兵,怕刘璋有猜忌,进不了西川,带的少,怕不足以成事。之后让诸葛亮带兵入川,是因为重点发生了转移,前期刘备集团的重心在荆州,后随夺川迫在眉睫,胜利在望,刘备受困,此时的重心已在夺取西川方面了,所以才有诸葛亮、张飞、赵云的入川。
另外,荆州刚刚占领,需要把守,还要安民,稳民,发展生产,东吴不甘心失去荆州,随时都有可能侵夺,如果荆州有个好歹,西川尚在他人之手,叫刘备如何是好?所以必须留下可靠、懂军事、懂政治、懂民生、懂经济、镇得住的人,纵观刘备身边,唯诸葛亮一人是耳!刘备把诸葛亮放在最关键时刻的最关键位置,即使是刘备本人也没有如此才能,何况他人乎?
此后的刘备与曹操夺汉中也没有带诸葛亮基于同样的原因!所以诸葛亮在刘备集团中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的作用无人可比、无人可代。刘备以诸葛亮为肱股、以法正为谋主,以关张为爪牙。肱股者,治世安邦、经纶纬济者也,那些军事战术、谋术让谋主去忙吧,非孔明军事不智,乃不需也!
“足食足兵”只是搞后勤的,得此谬论者真是可笑之极!
来源:历史资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