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气势恢宏《赤壁》之战,侠义勇谋三国英雄

分类:战史风云 2022-05-19

本来还是想看《闪电狗》Bolt,结果又阴差阳错的看了《赤壁(下)》。整体感觉还算差强人意,这已经足够了。《三国演义》作为中国民众耳熟能详的古典名著,在大家心目中的分量是不言而喻的,很多人心中也怀着一份不大不小的“三国情节”。越是深入人心的东西,你要去延伸它、诠释它,就越容易引起争议,所以吴宇森同志选择用电影来诠释三国故事,确实是一次很大的挑战,也需要很大的勇气。

电影所讲述的赤壁之战,在《三国演义》当中基本上是从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到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的内容。中华语言文字的智慧和精妙之处在于它的精练和充满想象力,而电影是由一幅幅画面和一句句台词集合而成的,如何把海量的文字信息处理得细节化、具体化甚至是合理的想象化,这是一项艰巨庞杂和需要智慧的工作。就拿《三国演义》中对火烧赤壁战争场面最典型的描述来说,其内容不过数十余字:“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可就单单营造这个场景,总体策划、过程控制、场景布置、人员调度、服装道具、剧情台词设计、演员指导……这是一项多么浩大的工程!吴宇森不愧是经过无数大风大浪的大导演,他营造出了一个气势恢宏、金戈铁马的古代战争场面。他对待观众的认真态度,是很多浮躁的中国导演所缺乏的。

拍一部有关赤壁之战的电影,确实是不可避免的要在基本忠于原著的基础上,用导演和编剧的风格对它进行具体加工、修饰和想象。这也就是为什么吴宇森同志拍一部《赤壁》需要酝酿十六年的原因吧,因为他对待中国经典古典名著的严肃态度,因为每一个细节、每一幅场景、每一道流程,都需要导演了然于心。导演用自己的风格来诠释原著,或许有些地方总会让人不太接受,因为每人心中有一部自己的《三国演义》,也有一场自己的《赤壁之战》。但试想若是换作你,也未见得比他做得好。

《赤壁》既然如此用心的塑造了一个英姿飒爽、惹人喜爱的周瑜,一个英气逼人、神机妙算又不失幽默风趣的诸葛亮,更有写书法的张飞、编草鞋的刘备、温柔若水的小乔以及各路不同气质有血有肉的英雄好汉,何不抱着更加包容的态度来看待它呢?

至少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战争题材类电影的最高制作水平,茶道、琴音、诗赋、谋略、兵法……也无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智慧和博大。某些导演同样也在片子中加入过很多中国文化元素,可是比较而言就显得太过外在,太象硬生生夹杂在空洞剧情中的一些零零碎碎的秀。

还有最宝贵的一点,就像吴宇森导演所说,他更多的去表现英雄豪杰的侠义、惺惺相惜以及团结联合这样正面积极的东西,而更少以往古装片子中那些让人压抑的背叛、仇杀等阴暗和负面元素。这一点我非常赞赏。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zhanshi/56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