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刘备伐吴是一个正确的战略决策——论刘备伐吴的必要性

分类:战史风云 2022-05-19

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刘备皇帝位於成都武担之南。 做为新立之国,建立国家和皇帝威信、显示国家强盛、增强人民的信心,是非常必要的。

两年前的建安二十四年,东吴背信弃义,偷袭荆州的关羽,不仅占领了整个荆州刘备的防地,还杀害了与刘备结义的大将关羽。 这对于蜀汉的利益、威信以及刘备个人的信义都是巨大的损害。但是由于当时刘备刚刚经过与曹操大军的血战,夺取汉中,部队损失较大、又极度疲劳,加上曹操还在关中虎视眈眈,刘备实在无力立即对东吴展开行动。 两年后的今天,形势已经不同了: 1、 刘备正式称帝,建立了名正言顺的蜀汉帝国(正统); 2、 部队经过两年的休整、补充,虽无法再达到当年鼎盛时期的兵力,但是也足以组建一个强大的机动兵团,进行出征; 3、 国内经济、内政在诸葛亮的大力治理下,发展很快,已经具备足以保证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财力和物资; 4、 汉中在任命魏延负责驻守之后,其依托险要地形部署的防线,足以保证蜀汉北方门户的安全。因此,这时刘备有两个战略性选择: 1、北进,进攻魏国的关中或陇右,同时对孙权偷袭荆州的背信弃义行为加以默认而继续与其结好。 2、东进,讨伐孙权,为关羽报仇,为蜀汉挽回损失(包括实际利益和名誉)。 那么,刘备到底应当选择哪个战略呢?哪个战略是当时的正确选择呢?分析如下:第一个战略:北进。 有利因素: 1、可以巩固孙刘联盟,保证联合对抗魏国的战略局面; 2、按照刘备的立国宣言,蜀汉乃汉朝正统,曹魏为篡逆,应替天行道对魏国加以征伐,以光复汉室; 不利因素: 1、魏国实力强大,不是短期内可以击败、消灭的; 2、关中有秦岭天险阻隔,陇右道路遥远,均不利于大军的迅速攻占; 3、如果对孙权的背信弃义行为加以默认,将造成人们心中蜀汉狭弱,被欺负了也不敢有所反应的不利形象,有损正统蜀汉之尊严; 4、刘备以注重信义著称天下,但是结义兄弟被盟友无端杀害,不加理会,有损其注重信义的光辉形象; 5、与魏国的争夺,是你死我活的,没有谈判解决的余地。第二个战略:东进。 有利因素: 1、顺流东下,具有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的有利地势; 2、蜀汉大军东征,名正言顺——为关羽报仇,讨伐背信弃义的孙权; 3、维护了刘备一贯注重信义的名誉,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4、与东吴毕竟有着共同的利益,可以实行“以打压谈”的策略,利用强大的军事压力(还有魏国的威胁),迫使东吴谈判让步;可以达到以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政治、军事、经济利益之目的。 不利因素: 1、有破坏两国同盟的危险,但是考虑到东吴行动在先的因素,此点并不严重,因为实际上双方都只是想获取利益,而不是想消灭对方; 2、蜀汉水军实力较弱,在长江沿岸作战是不利的。但是只要贯彻以打压谈的策略,不过于深入,这个问题是可以弥补的; 3、可能会使共同的敌人魏国得利。两个战略相比,还是第二个战略更有利于蜀汉,尤其是对于新立之国的威信,以及刘备新皇帝的威信与信义的树立,非采取此战略不能解决。 正如魏国侍中刘晔对魏文帝分析的那样——“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馀。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於终始之分不足。”(《三国志刘晔传》) 因为这是刘备立国的根本精神,是不能被丢弃的。[page]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 刘备的东征,决不是要消灭东吴,甚至连攻下荆州可能都不是其真实目标。其真实的战役目标就是——以打压谈,迫使孙权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谈判认错,赔偿损失。 这里最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刘备没有准备强大的水军,甚至在进到夷陵一线后,其竟然把原来水陆并进的一点水军,留在了后面。 在长江沿岸地区作战,没有水军乃兵家大忌,曹操已经在赤壁吃了大亏,刘备不会不清楚这一点。因此,从军事角度看,很明显的刘备并没有打算仅依靠陆军夺回荆州。 刘备的机会在哪里呢?在魏国。 如果文帝采纳了刘晔的建议: 《三国志刘晔传》记载——吴悉国应之,而遣使称籓。朝臣皆贺,独晔曰:“吴绝在江、汉之表,无内臣之心久矣。陛下虽齐德有虞,然丑虏之性,未有所感。因难求臣,必难信也。彼必外迫内困,然后发此使耳,可因其穷,袭而取之。夫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不可不察也。” 《傅子》记载——孙权遣使求降,帝以问晔。晔对曰:“权无故求降,必内有急。权前袭杀关羽,取荆州四郡,备怒,必大兴师伐之。外有强寇,众心不安,又恐中国承其衅而伐之,故委地求降,一以卻中国之兵,二则假中国之援,以强其众而疑敌人。权善用兵,见策知变,其计必出於此。今天下三分,中国十有其八。吴、蜀各保一州,阻山依水,有急相救,此小国之利也。今还自相攻,天亡之也。宜大兴师,径渡江袭其内。蜀攻其外,我袭其内,吴之亡不出旬月矣。 应当说,这是魏国很有可能采取的对策。这样一来,孙权将两线作战,局面极为不利,甚至有灭亡的危险。权衡之下,孙权很有可能接受刘备的谈判条件,与其讲和,全力对付魏国,以避免灭亡的命运。 刘备当然并不是想东吴灭亡,那样是对魏国有利的战略格局。所以其会在得到孙权的大礼之后,趁势收兵,即得到了实际利益,又壮大的蜀汉国威和维护了自己的信义,还没有破坏联盟对抗魏国的大局,真是一箭三雕呀。因此,从战略角度考虑,刘备的伐吴是一个正确的战略决定。而这个伐吴是带有特定目的性的——以打压谈,迫使孙权接受谈判条件,并不是真的要武力攻占东吴或荆州。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zhanshi/55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