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空军原司令之子:国民党打不了仗说话太娘

分类:战史风云 2022-05-19
四野子弟,伴随着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步伐成长的一批人。今天,他们多已年近花甲,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遗传自父辈的这个身份,还想着用它做些事儿。他们以胜利者的后代自居,一路在追寻父辈的足迹。有自豪,有委屈,也有想得清楚却不愿开口倾诉的人间滋味。主席台前,人们正在三两个变换着组合。几纵、坐哪、我父亲是谁,当年跟您父亲做过什么,成为寒暄相识的标准开场白。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像太阳,预备,起!时间到了,两百余人围桌而立,高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他们的脖子上,都挂着一块红绳穿过的胸牌:四野后代联谊会,2015.9.25。

  四野,是第四野战军的简称。在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第四野战军》一书中记载,四野共计组建过18个野战军、一个特种兵纵队和一个铁道纵队。再加上12个野战师、5个内蒙骑兵师、1个警卫师和一个保安旅,规模之大,在全国五大野战军中当属第一。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广东、广西、海南,上百万人的作战足迹,被称为从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这一天是四野后代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的现场。他们宣布:四野联谊会、四野文化促进交流会(筹委会)成立。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他们还有另一层相聚的理由。后来组成第四野战军的各部队前身,正从1945年挺进东北,开始征战。70年前,亦是他们的父辈集合的日子。


                               

邓华上将故里
  主席台上,罗荣桓元帅之子、原二炮副政委罗东进中将讲话很久,其中约二十分钟在讲历史。言毕,张汝光少将之子张冀接话。罗大哥讲话中提到了战争年代我们父辈之间个人的恩恩怨怨,我希望这一部分在以后的聚会中逐渐地抹去。‘相逢一笑泯恩仇’,我们大家都是打江山的后代,希望我们团结起来。

  9月25日当天上午九点,酒店大堂里等着签到的四野子弟已把签到处围得水泄不通。签到处不远的沙发上,坐着66岁的刘树发。他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革命史研究室的副主任,手里有三个课题:陈毅、贺龙、林彪。这一天,子弟们拿来了一口袋的回忆录、纪念文集和书信等资料。联谊会的组织者们想把这些材料都收集起来,作为四野的历史资料汇总。同一天,另一个四野子弟李亚宁正在北京城的另一侧为写给父亲的书--《我的父亲李天佑》举办活动。李天佑是原四野老将,官至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70年去世。

  几年前,阎明出了一本书,取名《往事不忍成历史--一个四野后代的亲历与见闻》。里面专辟一节,写平型关的变迁。9·13前后,被捧上天又摔入泥的平型关,像极了如阎明般四野子弟的人生。9·25聚会的当天,白东风始终坐在宴会厅的最后一桌。他父亲当年是四野的俄文翻译、负责初到东北时与苏联沟通获取物资,并不属于前方任何一支作战部队。这也给了他更好的角度观察整个宴会厅里的四野子弟。我们这些人,都很为自己的父辈自豪,无论胜负。他如此评价现实和历史的差距。我们的父母,给我们的教育是认识命运。

  1958年,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一个将军合唱团在北京成立,其中四野子弟的父辈不少。在将军们的歌单里,有《我是一个兵》、《太行山上》,也有《一定要把胜利的旗帜插到台湾》,以示心志。


                               

四野将领旧照
  其中一个将军的儿子,多年后替父辈完成了心愿。不过,是以另外的身份和形式。这一商标来自他的父亲梁兴初中将。梁兴初将军人送外号梁大牙,在朝鲜战争中率三十八军表现卓越,被彭德怀赞为万岁军。在父亲生前,梁晓源从未曾听到他表达想去台湾的心愿。在那一代人的话语体系里,他们只是说如果有朝一日解放台湾,我们还能做贡献。但他知道,没去台湾看一看,是我父亲他们一辈子的遗憾。而今已近花甲之年,传承父辈台湾情结的梁晓源,如众多四野子弟一样,一直在等可以去看看台湾的机会。2008年7月18日,台湾放开大陆组团游,只针对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一个月后的8月22日,梁晓源就集体办妥了二十多个四野子弟的手续,踏上了去台湾的飞机。

  他们这次出游是完全的平民身份,这一年马英九刚刚上台,对于这个来自大陆四野子弟的旅游团颇为看重。梁晓源们每人花销不过几千块,却出入有警车开道,吃饭有单独餐厅,晚上住五星级酒店,根本没有机会接触民众,也没法验证一下台湾人民是否生活在水深火热里,只能感受到几天听不到一声汽车喇叭响这样的细节。

  随后在2013年8月、2014年11月,梁晓源又先后带领第二批、第三批的四野子弟奔赴台湾看看。当年辽沈战役指挥者的后代悉数奔赴台湾,达六十余人。于是,他们不仅参观了台湾忠烈祠,还带上了自己的合唱团。合唱团以《黄埔军校校歌》开场,以《明天会更好》结束。黄埔时期国共还不分家,明天会更好代表了我们的期盼。中间也有表现大陆风光的《洪湖水浪打浪》,表现台湾风光的《阿里山的姑娘》。他们还特意加了一首《夕阳红》,认为这首歌代表了赴台湾四野子弟的现状,都是老人了,却还想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做点事情。



  父辈遗传的精神遗产

  还原历史,是四野这次组织联谊活动的重要目的。作为联谊会常务副会长,梁晓源总结了他们想干的事儿,归纳为小的五个一工程:出一本四野的书、拍一部四野的电影、印一批四野的城市名片、帮助一批四野老兵、资助100所四野小学。他们想出的这本书,叫《四野轶事》。请四野第一、二,甚至第三代子弟记录祖辈当年的历史,可以是一封家书,也可以是几个故事,汇总起来,记录历史。

  这支从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的部队,其精神遗产不可避免地遗传给了后人。知晓四野的历史,几乎是每一个四野子弟的特征。父辈打过哪场仗、怎么打的、敌我战术和结果如何,对他们有天然的吸引力。马海南就是其中一个。人如其名,他父亲作为一个排长参加了四野解放海南的战役,他生在海南,也研究了一辈子四野解放海南战役的历史,将自己的行为定义为草根对四野的情怀。在战争史上,海南战役被誉为木船打兵舰的奇迹。在四野的历史上,海南战役有其特殊的意义,从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海南是最后一役。在马海南的研究中,当年作战的渡海加强团的人数有两个版本:3733人和3751人,后者比前者多出了18人。

  知道这是最后一战了,大家都想立功。但总要有些人需要驻守在海北。出发前,有些驻守的人不见了,一开始大家以为他们开小差,上船了才发现他们提前躲进船里了。这就是多出来的18人。今年是海南战役胜利65周年。马海南的团队原先计划出版六册史料书籍,现已出版了两册,约113万余字。马海南决定先停下出版史料的脚步,先做口述历史,因为有些人等不了了。先期选定的渡海先锋营和加强团,当年一共有4758名官兵,而今只能找到不过几十人了。搜集史料的过程中,凡是活着的、能找到的、能说话的老兵,马海南都采。但有的老同志,我们来晚了,他们就死了;或者前一天还能说话,今天就说不了了。


                               

四野子弟出书
  而还原四野历史的事情,另一个四野子弟已做了23年。汪艺,一个四野团级干部的儿子,从1992年起找遍了家乡广州所有的大图书馆,查阅和四野有关的所有历史资料,一个字一个字地用手抄下来,足有两百多万字。在汪艺的网站第四野战军第一门户的首页上,共有20个版块。军事文档人物纵横图片档案四野儿女……从人到事,从图到文。网站右上角写着中国最大的四野英烈资料库。从1945年2月开始,他能找到的史料中关于四野的每一点记载,都被按天收录在四野日志里。因追寻历史,汪艺结识了许多四野子弟,如马海南、李冰天。五年前,海南战役胜利60周年时,他曾协助凤凰卫视拍摄了一部纪录片《沧海横流》。

  很多历史的事情不是我们能研究清楚的其实,四野子弟的这个联谊会本来十年前就要成立的。2005年,针对曾取得平型关大捷的115师研究会成立,很顺利。带头人是罗东进大哥。其父罗荣桓既是115师的政委,也是四野的政委。罗东进也想顺势成立四野子弟联谊会,却阻力重重,最终搁置。对于四野子弟来说,历史让他们自豪,现实却让他们阵痛。最痛的一次发生在去年。2014年10月,广州市举办解放65周年活动。解放广州的正是四野,广州市想找四野联谊会广州的分部来主办纪念活动,却找不到。别说广州分部了,连北京总部也没有。

                               


四野老兵勋章
  无奈,广州市最终邀请新四军广州联谊会主办。解放广州可是四野的事儿啊,四野中15兵团的事儿啊,15兵团中43军和44军的事儿啊。不要说广州了,广东都是四野解放的。本该是主办方的李冰天、梁晓源等人,就这样在当天坐到了嘉宾席上。这对我们刺激太大了!这成为他们重启成立联谊会的催化剂。当年牵头的罗东进已年逾七十,有心无力。六十出头的刘煜滨因此站了出来,担任联谊会的会长。但四野子弟联谊会仅是一个松散的民间组织。每次聚会就是吃吃饭,刘煜滨说,他们还想以四野的名义一起做点事情,这需要向民政部门申请。

  他们有预感,名字会是他们组织筹划中最大的困难。像‘研究会’,我们是不敢用了,很多历史的事情不是我们能研究清楚的。最终,他们决定叫四野文化交流促进会,发扬四野的传统文化,以促后人。接下来,申请投在哪里,成为第二个需要克服的困难。深圳吧,深圳当年是四野解放的,这个城市的包容性也强。7月5日,四野子弟赵叔平把成立四野文化交流促进会的申请递交到深圳市民政局的窗口。材料被当场退回,理由是四野两个字有歧义。

  努力、被拒;努力、被拒……这样的过程赵叔平经历了四次。相比于申请的困难,通知和组织四野子弟的工作显得顺利太多。按照四野底下的十二个纵队、特种兵纵队,总部的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各选一个人,挨个通知。仅一个半月,人员全部到位、响应。我们成立这个会,不是惹事的。梁晓源说。除了成立协会,四野子弟们还在做着另外一些尝试。几年前,汪艺开始着手建立四野子弟之家,给四野的老兵和子弟们一个聚会、歇脚、聊天的地方。在他设想里,沿着四野当年打仗的轨迹,从东北一路南下到广东、海南,沿途经过的各大城市都要建立一个四野子弟之家,广州只是试点。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zhanshi/51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