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抗美援朝为什么增加了中朝矛盾?朝鲜这个包袱要不要卸下?

分类:战史风云 2022-05-19

中国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行援朝

接受中国援助时的小心谨慎

朝鲜是长期向中国进贡的国家,认为过去一直受到中国的侵略和压迫。所以,在接受中国的援助时态度一直非常谨慎,在国内事务上更是严防中国插手。不到不得已,绝对不愿中国军队跨过国境帮他们打仗,怕的是战胜了一个外国敌人,又来了一支新的外国占领军。这种观念根深蒂固。

抗美援朝中的种种冲突

在抗美援朝过程中,金日成和中方多次发生矛盾和冲突,有时弄得关系相当紧张,不得不由斯大林出面干预。因为金日成虽然看不大起中国,但对斯大林和苏联还是百依百顺的。

1.抗美援朝一开始就产生了两国军队的统一指挥问题。虽然朝鲜人民军已基本被打垮,但战争仍在朝鲜境内进行。因此金日成认为,作为朝鲜人民军最高统帅,中国志愿军也应由他统一指挥。对此,中方当然不能同意。因为这时战争的主力已经是志愿军,同意金日成统一指挥,无异于把志愿军的指挥权完全交给他,这当然既不妥也不现实。

2.在第二和第三次战役结束后,金日成急于求成,屡次同主张进行必要休整后再战的彭德怀意见相左。

3.停战谈判开始后,金日成想早点把战事停下来,好让国土不再遭受破坏、朝鲜人少受点伤亡,毛泽东却坚决主张继续打。

4.在铁路运输中究竟由中方还是朝方负责管理,运送军用和民用物资常因抢车皮闹摩擦,弄得不可开交。

1950年6月,金日成就朝鲜战争爆发向朝鲜民众发表广播讲话。

在抗美援朝中金日成与中方的冲突很多,但最后都是由斯大林裁决,按中方意见办。这些都使金日成十分恼火。直到多少年以后,在朝鲜还流传着这种说法:没能把全朝鲜统一起来,都是因为中国不听金日成的话,没有在第三次战役后一鼓作气地打下去,而是实行长时间的休整。

朝鲜当局抹杀中国援助

金日成政权的保全和战后的巩固自然与中国的战时牺牲和战后援助分不开。但朝鲜当局却有意抹杀这些。朝鲜停战后,当局在平壤建了个战功博物馆,十二个展厅中只有一个是关于中国抗美援朝和志愿军的,还主要供中国人和一些外国人参观。其他十一个展厅都是说,仗是朝鲜人民在金日成领导下打的,也因此取得了胜利,一概不提中国的抗美援朝和志愿军参战。

对于中国为朝鲜做出的牺牲和提供的援助,朝鲜官方舆论还一直有一种说法,认为是他们为中国做了牺牲,而且牺牲很大,是他们为中国把美帝国主义挡在了中国的家门口外,因此中国帮助朝鲜是理所当然。其实这也不能全怪朝鲜人,毛泽东和其他某些中央领导人也就是经常这么讲的,特别是对朝鲜客人和其他某些外宾。

1951年6月初,毛泽东和金日成在北京就朝鲜战争问题进行商谈。

世界革命原则处理国家关系

中朝关系搞不好,更有个共产党领导的国家要按世界革命的原则处理国家关系的问题。

金日成领导着朝鲜,却并不能完全由自己说了算。朝鲜战争时,他第一得听斯大林,第二得听毛泽东的。斯大林去世后,毛泽东的地位上升,要让金日成完全听他的了。

金日成对这种情况很有意见,1955年底提出了“主体思想”,以此取代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上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区分开来。在国内,他独揽大权排除异己,大肆清洗党内所谓的“延安派”和“莫斯科派”。金日成这一做法,当即引起毛泽东和赫鲁晓夫的极大不满,尤其是毛泽东。毛泽东和苏共中央商定,派彭德怀和米高扬前往朝鲜,批评金在干部问题上犯了“路线错误”,金日成当时只能接受批评,做了一些表面上的修正工作。但金日成对这次中共、苏共干涉他们党内事务一直耿耿于怀,非常不满,在对外关系上提出了反对“事大主义”,矛头直指中国和苏联。

1954年10月1日,毛泽东和来访的金日成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五周年盛大阅兵式。

实际上,在中朝关系上,一直都是我们在背包袱。背了抗美援朝这个大包袱之后,还接着背,直到现在也没有解除。毛泽东在世时,未因战争结束而放下包袱,还为加强在国际共运中的领导地位和赫鲁晓夫争相拉拢金日成。

文 | 何方 转自“腾讯思享会”(id:thinkerbig),本文经腾讯思享会授权转载,有删节,转载请联系原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zhanshi/37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