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中国要参加一战,此国百般阻挠,当成了战胜国,利益则被别国分光

分类:战史风云 2022-05-19

中国进入近代以来,始终都无法彻底清除因为长久的封建制度而建立起来的流毒,国家百废待兴,清政府遗留下来的一大摊事情都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上台的北洋政府也不是一个强力的政党,他们并没有强硬的宣布自己与清政府势不两立的立场,而是接受了并且承认了许多清政府时代的屈辱政策。

这样的做法让很多的中国人都十分的不理解,北洋政府因为这样的行径也没有得到民众的支持,所以和民众的关系始终都处在一个游离的状态之中,百姓没有办法产生认同感,北洋政府也苦于这样的现状无法突破。

1914年七月份,第一次世界大战毫无征兆的爆发,西欧大部分国家被卷入到一战的炮火当中,使得世界局势瞬间就发生了巨变,北洋政府同样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也同样知道,这次世界大战很可能会改变当时世界的权利分割,这样的大变革即使不是轰轰烈烈的立马展开,也同样会以这次大战作为分水岭。

中国绝对不能置身事外,毕竟中国还是一个有着数目庞大的人口和国土面积的国家,中国一旦置身事外,很有可能就成了列强秋后算账所要瓜分的首要目标。事实也确实如此,即使中国最终选择加入战斗,列强依旧没有正视中国,依旧把中国当成了仍人宰割的砧板上的鱼肉。

但是战争伊始,中国政府的态度是暧昧不清的,袁世凯因为种种原因的考虑,并没有接纳有识之士所提出的参战的建议。而是选择了中立,我们都知道,雪中送炭一定是要强过锦上添花的,而且当时的德国和奥地利并没有十分的强势,中国就算是参战,胜算还是很大的。袁完全是以自己的一己之私和瞻前顾后的犹豫放弃了参战的最好时机。如果当时中国政府可以立即表明自己的态度,很有可能中国不会有最后那么被动的局面。

我们知道,在那个各国都以经济作为第一考量的战争年代,外交手段根本起不到任何的作用,所有的一切必须要用实力来说话,中国政府出于不想沾染战火而做出的决定在各国看来是那么的可笑。

中国在大战开始之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不过是希望为自己谋求一块可以安宁发展的土地而已。但是就这样的环境在当时的世界背景之下是不可能达到的,因为既然全世界都在发生战乱,怎么能够为如此庞大如此辽阔的中国寻求到一块避难之地呢,这注定是一种天真的幻想。很多时候我们只有抽身之外才能明白一件事情的真正来龙去脉,身在局中的人因为种种考虑反而会蒙蔽自己的眼睛,做出不明智的判断。

在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中国政府还是得到了同盟国家的允诺,他们答应为中国减轻一些负担。中国也并不是一味的消极避战,至少中国政府还是提出了限制战区的建议,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完全可以印证北洋不想中国大陆染上战火的愿望。但这个愿望虽然得到了欧洲列强的同意,交战双方的主战场还是以欧洲为主,所以远东的战局短时间内并没有发挥出关键的作用,对于中国政府希望限制战区的想法,欧洲列强一时也来不及过多干预和反对。

但是早就对中国觊觎已久的日本自然不可能让中国如此轻易地就抽身事外,当中国中立的意愿颁布之后,日本就急急忙忙的开始准备接受德国在中国的租借地。其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日本需要一块纵深广阔的大陆来发展自己的国家,中国成了最佳的选择,所以中国想要抽身事外的话,就必须要独自面对来自日本方面的压力。但是中国是处理不了和日本之间的纠纷的,这是一场用实力说话的战斗而不是谈判桌上的扯皮。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谁都不会帮助弱小的中国,所以,中国必须要参加到世界大战之中,用战争的胜利来为自己提供一个身份和道义上的掩护,让日本没有侵略的正当理由。

参战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成了必然之选。避无可避,最后也只能选择接受。

日本对于中国的野心可谓由来已久,自从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国就开始对中国的各项资源以及中国的各地地形进行了周密细致的勘察。日本人早已经将中国看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中国在战争伊始的暧昧态度正好遂了日本人的心意。于是,在中国宣布中立之后,1914年的八月八日,日本人就开始打着战争的旗号,入侵了中国境内的德国租界,日本人当然不是好心的帮助中国摆脱被列强剥削的命运,他们只不过是想要鸠占鹊巢而已。

随后日本就不顾北洋政府的警告,强行将战火扩大到了指定战区以外的地方,中国政府的做出的申辩和抗议在坚船利炮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此时的袁世凯才明白自己当初的决定有多么的愚蠢,所以袁希望能够参战来扭转山东的局面,当然这个要求并没有英国的支持,英国人此时认为中国的参战并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拒绝了袁。袁能够成为总统,他还是有一点战略眼光的,所以袁也明白此刻必须要参与战争了,不然中国将彻底沦为列强手中肆意宰割的鱼肉。

中国参战的想法自然得到了日本人的大力反对,一旦中国参加战争,恐怕,日本在华的利益就会受到冲击。于是,日本人开始大力反对中国参战。就在这风云变幻的紧急关头,在南方爆发了护国运动,此时的袁世凯后院着火,一时之间也无暇顾及参战与否,他必须先稳定自己的统治,不然不管怎样的利益都是空谈。

但是既然是一场波及范围及其之广的战争,参战各国的实力也都相差不大,所以短期结束战争是没有可能的,长时间的作战必将导致巨大的经济压力,首先要面临的就是战场后方的工事建造以及物资的运输,这些都需要巨大的人口来做后盾。但是已经身处战争泥淖之中的英法俄等国自然不可能有实力抽调出大量的民夫来为保证战争的顺利进行,人口众多的中国成了提供战地工人的不二之选。恰好中国也的确表明了要参战的愿望,于是各国又开始与中国磋商,希望能够达成一致,让中国大量人口来缓解一部分的战争兵力的压力。

日本得知英法俄的考虑之后自然是惶惶如丧家之犬,一旦中国参加了战争,日本在中国所侵占的利益就得全盘吐出,这是日本人没有办法接受的。所以日本人做出了一系列的措施,软硬兼施从而让协约国不得不打消了让中国直接派兵参战的想法。但是顾及了日本人的面子,列国也要为战争做考虑,中国巨大的人口红利必须要充分利用起来,但究竟怎样利用,各国还是没有一个成算,1915年11月中国政府第二次参战的诉求再一次以失败而告终。

日本本来是极力反对中国政府参战的,这是因为袁世凯本人对于日本政府的态度决定了日本人在他的手中很难得到什么允诺或者是痛快的交易。但是袁世凯倒台之后,新上任的段祺瑞政府却是名副其实的亲日派,既然中国的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那么参战与否自然也发生了变化。日本人明白他们只要坚定的支持段祺瑞,其在华的势力就会得到长足的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让段政府站稳脚跟。当时的中国处在内忧外患之中,对外从来没有取得过什么振奋人心的胜利,日本人有信心只要段祺瑞能够参战,最终胜利之后,他一定会得到民众的支持。

所以,日本改变了策略,开始支持中国参战。

当时中国国内不少的有识之士对于参战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讨论,社会各界的精英几乎都参与到了这次讨论之中去,最终主流的声音还是参加战争,因为大家都认为当时的德意奥三国不可能取得胜利,只要中国参战,就一定能够取得战胜国的身份,只要有了这个身份中国就能够改变一下当时的苦难处境。有了一定的国际地位之后,各国在中国也不能再颐指气使,中国可以在夹缝之中求得生存的机会。

但是对于中国参战,日本人还是留了后手,中国最终派遣参加战争的人全部都是华工,并没有参与到正面战场的争夺之中去。所以中国政府虽然参加了战争却被指责为并没有为战争出力,以至于中国的利益在战后就是以这样的理由为借口被强行剥夺。这是中国耻辱,但遭到了不公正待遇的原因并不是中国参战导致的,因为如果中国当时不参加战争的话,很有可能在战后遭到更加凄惨的命运。届时的中国可能真的就成了列强眼中的一块肥肉,任人宰割。

文|江山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zhanshi/36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