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木头做的轰炸机?英国“蚊”式轰炸机独门秘技,撕裂德国天空!

分类:战史风云 2022-05-19

军武次位面作者:杨树

▲蚊式战机结构

1943年1月30日,纳粹党打算搞一系列盛大的活动来庆祝希特勒上台执政十周年,顺便为因为战局不妙而已经有点动摇的人心打打气。但是这个庆祝活动却被一群来自英国皇家空军的勇士们给搅黄了——上午11点,来自皇家空军105中队的战机对柏林广播电台进攻了轰炸,使原来安排的戈林讲话泡了汤,下午139中队的战机再临柏林上空,戈培尔的讲话又只好取消了,希特勒非常喜欢的阅兵式也没有搞成。纳粹的“好日子”没过好,“帝国元帅”戈林窝了一肚子火,这不光是因为英国佬的袭扰,更是因为自己人的“无能”。

他事后将德国飞机制造商一顿臭骂:“英国人……发展了这样一种优雅的木头飞机,连钢琴厂都能大批制造,而且这么快……英国人是天才,我们是傻瓜!”这种让戈林大动肝火而又十分羡慕的,正是大英帝国独一无二的木头飞机——蚊式。

▲杰弗里•德•德哈维兰,一幅典型的英国式古板表情

蚊式由英国知名军工企业德德哈维兰公司(de haviland)出品,其创始人杰弗里•德•德哈维兰(geoffrey de haviland)于1882年7月27日出生于白金汉郡海威科姆(high wycombe,buckinghamshire)的一个牧师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一路读到牛津大学,毕业后开始从事汽车和摩托车制造业,后来转向了更有发展前景的航空业,开始设计发动机。不过他的事业并不是十分顺利,他造第一架飞机的资金甚至都是从外公那里借来的,试飞员则是他的弟弟赫里沃德(hereward),但是这架飞机坠毁了。德哈维兰又靠着仅有的一点儿资金造了第二架飞机,并用它学会了飞行(后来被出售)。

▲从上至下为be-2、dh-2和dh-4

1914年1月,靠着自造飞机而有了一些名气的德哈维兰后来被任命为航空检验局的审查员,但“体制内”教条的环境让他很不开心,4个月后就投奔了“民营企业”airco(the aircraft manufacturing company limited)公司,担任试飞员和设计师。他的第一个作品是双翼机be-2,这架飞机曾创造过当时3960米飞行高度的世界纪录。之后他又设计出dh-2和dh-4飞机(此时起他的作品都冠以其名字的首字母dh),曾用于一战,后来美国政府先后也订购过为数不少的dh-4作为邮政机和客机使用。值得一提的是,dh-4还是历史上第一架被用于验证“炮艇机”设想的飞机。

▲虎蛾机性能出色,外形优美,还是颇为“现代”的后掠翼,不过当时只是为了使重心不至于太靠前

一战结束后,军机的订单大减,airco公司难以为继,但是这却给了胸有大志的德哈维兰一个机会——1920年,他成功“抄底”,以20000英镑的白菜价收购了这家公司,改名为德哈维兰飞机公司(de havilland aircraft company)。当了老板兼“总工”之后,他便有了更大的自由度来实现航空理想。这家新公司的成名作就是著名的dh 82“虎蛾”机,它作为教练机一直被英国使用到五十年代,其操控性能之优异,被飞行员们称作“闭着眼睛都能开”的飞机。

▲“彗星”即使从外形看也有点后来“蚊”式的模样

1934年,为了参加一场从英国伦敦到澳大利亚墨尔本的长途飞行竞赛,德·哈维兰专门设计了一种全木结构的dh 88“彗星”(comet),具有低阻流线形,机翼薄似刀片,并采用了先进的变距螺旋桨(零式机也用了这个技术)和收放式起落架。在两台172千瓦的“吉普赛”6r发动机的驱动下,速度可达380公里/小时,航程则高达4700千米。在这场接近两万公里的比赛中,参赛的21架飞机只有9架最终完赛,“彗星”以71小时的成绩夺冠,并赢得了一万英镑的奖金。这种专用于比赛的飞机虽然只生产了5架,但为后来的蚊式战机打下了足够的技术基础。

这场跨洲大赛的胜利给了德哈维兰巨大的信心,他决定以“彗星”为基础开发一款四发“大飞机”,不过此时他已经不用亲自动手了(毕竟已经是老板了嘛),主持设计的是其手下的设计师a•e•哈格。1937年,这架很“未来”的飞机成功试飞,定名为dh 91“信天翁”。与同时代方头钝脑的客机相比,“信天翁”上似乎就找不到一根直线,尾部逐渐收缩的细长外形大幅减小了涡流阻力,使之拥有了340公里/小时的速度。而这居然还是一架木制飞机,也正是木材的易加工性造就了它的外形——这距离后来的蚊式又近了一步。

▲蚊式诞生的两个关键人物——“体制内”的支持者威尔弗里德•弗里曼(左)和设计师罗纳德•毕晓普

蚊式真正诞生要追溯到1936年9月,当时英国空军开始就中型轰炸机进行招标,指标为载弹1400公斤的情况下,航程达到4800公里,最大速度为443公里/时,还要在机头和机尾安装炮塔,一时间英国各厂商纷纷参与竞标。但这些矛盾的指标显然不是中型飞机的体量能全部实现的,所以循着这个要求最后搞出来的不是“中型”,而是大号的“兰开斯特”。历来以“轻、快”取胜的德哈维兰看到了这一点,他提出了反其道而行之的“快速轰炸机”思路——只要去掉某些不必要的指标,其它许多要求都能达到,比如取消炮塔,减少载员,采用木制,就能更轻更快,油耗也少,也就不用把飞机造成大块头了。当然无炮塔并不等于无武装,德哈维兰的设想中,机头处还是设置了2~4挺机枪或机炮。

这个建议在皇家空军得到了一些支持,其中威尔弗里德•弗里曼(wilfrid freeman,空军研究与开发部部长)是比较欣赏这个建议的,也是其坚定的支持者。但是让死板的英国空军接受一个无自卫武器的木头战机并不那么容易,这个很有创意的建议被争论了好几年,直到1939年战争爆发,才不得不勉强接受了由德哈维兰的工程师罗纳德•毕晓普所设计的双发型dh 98,但仍旧要求装上炮塔,为此德哈维兰公司不得不在原型机上装了个假货来糊弄这些空军中的“老顽固”。但战争形势的发展之快出乎所有的预料——英法军被德军的闪电战打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亡国”的命运就眼前,最快也要一两年才能派上用场的进攻性武器、“快速轰炸机”dh 98只能被往后放了。

▲首飞的原型机

1940年6月,英国空军参谋部下令集中力量生产“喷火”、和“飓风”等“立等可取”的战斗机,眼看dh 98就要不保。在这关键时刻,德哈维兰的总经理穆雷向空军表示dh 98可以改造成战斗机来“保家卫国”,并且拍胸脯保证这不会影响分配给德哈维兰公司的飞机制造和维修任务,再加上弗里曼的支持,这才使该项目起死回生。不过这位经理的大嘴巴只是为了保住项目的权宜之计——先保下来再说其它的,而实际上他的保证几乎一条也没实现……。在1940年不列颠空战胜利后,德哈维兰公司终于有了喘息的机会,dh 98得以于1940年11月25日首飞,试飞员正是德哈维兰的儿子小杰佛里•德哈维兰。

▲蚊式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一个放大版的dh 88,但动力要强劲很多——两台罗罗公司出品,带增压器的1238千瓦液冷v形12缸梅林(merlin 也译作“灰背隼”)发动机

经过试飞,在发现并解决了一些小问题后,工程师们对飞机的一些细节做了调整,其中最主要的是把发动机舱加长(为解决尾部振动强烈的问题),从外形上看就是发动机舱“贯穿”了机翼,这是“蚊”式原型机和成熟型号在外观上的主要区别。经过小改的dh 98性能出色——它在6700米的高度上能飞到630公里/小时;实用升限一万米;最大爬升率880米/分;失速不剧烈,容易改出……。论速度比“飓风”和“喷火”还要快上1/5,也快过了当时德军战斗机,因此后来也就用不着护航了,因为己方战斗机跟不上,敌方战斗机追不上。它的载重能力也超出预期——原设计为4000磅(约1.8吨),实际上多载一倍也能安全起飞。大直径低压主轮胎适合于简易机场的起落,双座座舱十分紧凑,座舱盖突出于机头上方,视界良好。

▲蚊式的肚子里可以塞下一枚威力巨大的4000磅“饼干”(cookie)炸弹

1941年4月20日,修改过的原型机为英国空军生产部部长比佛布鲁克勋爵和美国陆军航空队的阿诺德将军做了“汇报表演”,其快速灵活的表现征服了所有观众,包括那些曾反对“快速轰炸机”理念的人,而此时它才被定名为“蚊式”。军方当即决定采购,在大半年的时间里,共收获了一千三百多架的订单,订购这么多架,自然不会只是一种类型。事实上蚊式前后共有43种改型,其中有26种曾经参加二战期间的战斗行动,这个纪录是其它飞机望尘莫及的,这也显示出了蚊式极佳的多用途性和改造空间。

▲蚊式和“信天翁”在机体外形上都很相似,都是细长尾形状,整个骨架都是木质的

蚊式的“轻快灵”和充裕的改进空间是德哈维兰务实的设计思想和独特的木质结构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不过拿木头造一架结实的飞机并不是木匠造家具那样简单。首先要解决木料的问题;其次要解决把木料弯曲成型的问题。这些对于德哈维兰来讲是成熟工艺,毕竟之前已经在两种飞机上探索过了。蚊式与“信天翁”一样都是硬壳结构,没有任何纵向的加强设计。“硬壳”其实就是厚约11毫米、“夹心饼干”结构的高强度层压胶合板——“饼干”是2毫米厚的加拿大桦木,“夹心”则是更轻的“巴沙尔木”(可以想象一下泡桐树的木质)。这样的选料和构造使机身进一步降低的重量,比只用杉木还要更轻。

▲机身的最初加工过程有点像制造英格兰长弓中的“驯弓”——以强力使木头弯曲成形

木质机身的一个好处是可以被分成左右两半单独来制造,先用硬红木或混凝土做好半个机身的模子,然后先把加强木板和木条嵌入模子上的正确位置,再涂上酪素胶,贴上裁剪好的层压胶合板,最后用钢带固定好,待胶水固化后,机身硬壳就成形了,取出后再粘上隔框。机身与隔框的胶合处再箍上一圈胶合板以增加强度,舱门和翼根等处也照此处理。

蚊式两半机身的结合采用了榫铆和铆接方式,再加上特制强力粘胶,结合处严丝合缝,非常牢固,成品从外观上很难看出有接缝。结合完成后再紧紧裹上马大普兰蒙布(madapolamn一种细平纹棉布)并刷上漆,对机体起到二次加固和防水防潮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采用木头造飞机的最初考虑是为了轻巧和容易加工成型,这在大规模战争期间还有另一个附带的好处——木材廉价,比金属更容易加工成曲面形状,还不用消耗宝贵的特种铝材资源(蚊式的金属件只有130公斤重)。

完成机身机翼的制造后,再组装起来,一架蚊式飞机就基本成形了。分成两半制造的木质机身还有一个好处——可以在机身没有结合前就把大部分设备都安装到位,不用象金属制飞机那样要钻进狭窄的空间内操作,只有少数的布线工作需要工人“钻洞”实施。这一整套工艺不算复杂,也用不到高精尖的设备,只要能加工木料的地方,就能开展生产,因此戈林所说的“钢琴厂都能造”并非虚言(确实有英美的钢琴厂和家具厂参与制造蚊式)。由于其工艺相对简单,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都曾生产过蚊式。

▲蚊式在柏林舍内贝格区(schöneberg)上空投下的燃烧弹

蚊式的实际用途大大超出了最初设计的轰炸机范围——又轻又快当然干什么都行:战斗机、侦察机、运输机、反潜机、联络机……。一机多用,木料又便宜,战后的统计表明,蚊式的费效比约为兰开斯特的4倍多,真是大英帝国在二战中最合算的一笔买卖了。蚊式经常作为大型轰炸机队的前导机,给大个子们指示目标,如果遭遇对方战斗机还能进行护航战斗。除了当前哨之外,蚊式单独出动架次也很多,而且多是夜间出击,有意提高德军的警戒次数,扰得德军不得安宁,疲惫不堪——对于德国人来讲,蚊式确实就是在夜晚叮咬的“蚊子”。

▲1944年10月15日,加拿大空军404中队的17架蚊式轰炸了正在护送挪威货轮inger johanne号的德军防空舰摩泽尔号,该舰最终发生爆炸并沉没

蚊式是一个不错的海上反潜平台,由于速度快,可以在单位时间巡航大片海域,能利用深水炸弹和机炮攻击下潜或上浮的潜艇。在机头加装了57mm炮的蚊式被称作“大炮蚊”,机翼下可再加挂火箭弹,用来反舰也是威力十足。蚊式总共击沉过8艘u艇,上图右侧为在1944年6月14日被333中队的蚊式所击伤的u-290,被炸成这样还能活下来,大概只能解释为当时蚊式的弹药已经耗尽——不过这也间接拯救了不少人,这艘潜艇因为维修时间长而没有击沉过任何船只,战败投降时被凿沉。

▲英国皇家空军25中队的一架蚊式在比斯开湾(biscay)上空击落了一架容克88(ju-88)

蚊式能炸也能斗,不用带炸弹的轻装蚊式在飞行速度上超过了双方几乎所有的战斗机,四门20mm机炮和4挺7.7mm机枪构成强大的火力,木头机身还很难反射雷达波,使德军处于难发现、追不上、打不过的窘境,后来蚊式还加装了雷达,变成了一种性能优异的夜间战斗机,在夜间更加无敌了。由于德军在蚊式身上吃亏太多,所以戈林要求德国航空企业也要造一种木头飞机,德国企业“奉旨”研制了ta 154,整个形状与蚊式神似,就连名字也取成“蚊子”,但惯于搞黑科技的第三帝国却拿木头没办法——因为木材加工工艺不过关,“德国蚊子”最终也没能成功。

蚊式在二战期间最出彩的战例恐怕要数轰炸盖世太保大楼和突袭亚眠监狱的“杰里科行动”了。1944年4月11日第613中队的6架“蚊式”低空轰炸了位于荷兰海牙的盖世太保总部,整个行动的非常精准,前两架投弹将建筑物炸开一个洞,后两架将燃烧弹准确地从洞中扔了进去,成功地烧掉了大批档案,保护了地下抵抗组织。这种精确程度,在几十年后海湾战争中才得以复现。可以想象,这种细活无论是b-17那样的大家伙还是“喷火”、“飓风”这样的小朋友都干不了,也只有蚊式能接单。

▲亚眠监狱的围墙至今仍在,修补过的地方就是当年被蚊式炸掉的一段

1944年2月18日,来自三个国家的18架蚊式(英国21中队、澳大利亚464和新西兰481中队)配合法国抵抗组织策划的拯救监狱囚犯(被逮捕的抵抗组织成员和被俘的英国飞行员)的行动,轰炸了法国亚眠监狱的围墙和卫兵宿舍,这也是一次“外科手术”般的打击,蚊式非常精准地炸中了目标,围墙被炸开了3.5米宽的洞,德军看守也炸得抱头鼠窜。乘着一片混乱,717名囚犯中有258名逃脱。虽然有87名囚犯被误伤,181名囚犯后被德军抓回并杀害,但从空中打击的角度看,这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一次突袭,颇有些后世“精确打击”的意思。

▲物理学大师玻尔就是这样被救走的

但蚊式对世界贡献最大的功绩还不是这两次,而是拯救物理学家玻尔的行动。喜欢物理的小伙伴对玻尔应该不会陌生,他是现代物理学上鼎鼎大名的人物,是核物理方面和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由于他的母亲是犹太人,很可能遭到纳粹的迫害,也很可能被强迫为纳粹的原子弹工程服务。虽然玻尔顺利从德军占领下的丹麦潜逃到瑞典,但表面中立的瑞典与德国关系不一般,遍布着盖世太保的耳目爪牙,玻尔仍面临巨大的危险。英国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感觉事不宜迟,决定立即派蚊式将玻尔“抢”到英国。

为什么要用蚊式呢?因为途中要经过已经被德国占领的挪威,只有蚊式的速度、高度和载重能满足要求。1943年10月6日凌晨,在抵抗组织的策划下,英国海外航空的一架蚊式秘密抵达奥斯陆郊外的一处废弃机场,接走了玻尔。这位地球上的“最强大脑”之一裹着大衣在蚊式的炸弹舱中躺了三个多小时,其间因为觉得不舒服而不愿戴上呼吸具,导致在6000米高度上飞行时缺氧昏迷,飞行员发觉这一情况后,当即冒险超低空飞行,挽救了玻尔的生命。

玻尔有多重要呢?玻尔后来参加了“曼哈顿”计划,虽然他本人谦虚地表示自己没出什么力,但主持了原子弹开发的奥本海默认为他在调制中子起爆器的研制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个装置一直是个难题。但1945年2月经玻尔说明后,一切就变得十分清楚了。”所以,“抢救玻尔”是蚊式堪称“拯救世界”级别的行动。

▲战后少数反映蚊式的影片之一《633中队》,虽然是60年代的老片了,但比较一下历史照片和剧照,可以发现其真实度还是蛮高的

蚊式在战后仍然作为军机被使用到五十年代,但随着喷气机的发展而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1955年加拿大的斯巴达飞行服务公司购买了12架蚊式的改型机,被英国德比航空公司改装为高空测绘机,一直使用到1963年,这要算蚊式最后的绝唱了。由于蚊式的木质结构不像全金属飞机那样有利于长期保存,所以现在的存世的蚊式已经不多,其中多数保存在博物馆和私人机构中。

蚊式是二战中英国航空业“不走寻常路”的典范,其木质的机体使它身轻如燕,追求快速灵活的设计方案使木头的蚊式反而成了生存性最好的飞机。在二战中,英国空军的蚊式轰炸机型出动过39795架次,投下十多万枚炸弹,仅损失了254架,损失率为1/2000架次,战损率只有6.3‰,不到普通轰炸机的三分之一,创造了皇家空军轰炸机生存率的最佳记录,为战胜法西斯出了大力,也被称为“木质奇迹”。

如此经典而独特的飞机,又是大英帝国的骄傲,当然要“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所以今天的人们仍然以各种方式来怀念这位远去的老兵——油画、航模、服装、游戏……如果你想“驾驶”蚊式,不妨到“战争雷霆”或“战机世界”中去一试身手,说不定也能当上一个王牌哦。

参考资料:

smithsonian natioanl air and space museum

空军之翼

www.wwiivehicles.com

historynet

vintage wings of canada

history of the de havilland mosquito

cannda at war

the people's mosquito

glued laminated timber association

www.airforce.gov.au

new zealand history

feature stories

孙毓波的博客

空中网

时光网

——————

【军武次位面】第三季第10期:隐形战机 吊打传统空军的新兴密器

近年来,中国的歼-20,俄罗斯的t-50,日本的“心神”等新一代隐形战机纷纷完成首飞。然而,这些新式战机还都处于雏鹰学飞的阶段。放眼当今全球军事领域,真正将第五代隐形战机成熟化装备部队,并参加过实战的唯有美国。本期军武,咱就从隐形技术为大家解说现代战斗机。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zhanshi/36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