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十张老照片:直击甲午战争后大清海军的中兴之路!

分类:战史风云 2022-05-19

自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至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16年半的时间中,清政府在海军近代化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甲午既是北洋海军的终结,也是大清重建海军的开端。图为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伊藤博文,陆奥宗光在日本马关签订《马关条约》。

甲午一战,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大清帝国似乎没有近代海军了,但事实并非如此。从甲午战败时起,到1898年年末,三年多的时间内,清政府一口气从国外购买各种舰艇23艘。图为1911年海圻号访问美国纽约。

1896年,清廷向德国订购三艘穹甲巡洋舰,海琛是最后来华的一艘,此后一直是清末主力舰之一。照片中的“海琛”号官兵阵容齐整,军服规范,显然已是一支现代军队。

19世纪末下水仪式上的“海圻”舰。一直到1930年代都是中国海军核心主力舰。

载洵几乎每到一个国家,都要订购几艘军舰,被后世学者讥讽为“天女散花”,但事实上是为国内自行建造军舰购买参考选型。图为载洵访英(前排座)时的留影。

杨树庄学习刻苦,于1903年毕业。毕业后,因为工作出色,到1911年武昌起义时已升任“湖鹏”鱼雷快艇管带,后任民国海军总司令。

除了新式学堂的教育,重建海军时,清政府还十分注意留学教育。1896年,福州船政大臣裕禄奏请选派第四批海军留学生,清政府批准了这一计划,中断多年的向海外派遣海军留学生的工作得以恢复。图为清末留英的海军学生,他们制服齐整,英姿勃发。

清末海军重建中,日本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素。1910年,载洵一行赴日本海港考察。图为日本吴市兵工厂专门为清国量身定制的火炮。

日本吴市兵工厂堆满各式火炮的车间。此图可能出自日本人为清政府制作的产品推荐画册。

至1909年,从日本订购的14艘舰艇全数到华,构成中国长江舰队的主力。而1910年的载洵之行,则收获了两艘炮舰,分别命名为“永丰”、“永翔”。图为日本吴市兵工厂各式规格的炮弹。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zhanshi/28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