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击败日军,威压朝鲜!窃国者的彪悍人生!

分类:战史风云 2022-05-19

被低估的窃国者

二十世纪的中国,从帝制,走向了共和,经历了过去几千年都不曾有过的巨变洗礼。这其实是一段非常精彩和引人深思的历史鸿篇巨制。

有这样一个人,在这段历史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他是清末民初不可忽视的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也是当时北洋军第一首领,其人对于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现代化,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恢复都作过重要贡献。无论是国共两党,还是布衣百姓,受此人实惠很多,然而偏偏他既被大陆方面唾骂,也被台湾方面鄙夷。

与之相反,他的一生的老对手却被大陆方面誉为先行者,被台湾方面奉为国父。

这个几千年罕见的倒霉鬼便是大名鼎鼎的“窃国贼”袁世凯。

他治家有术,子孙众多,本来是有福之人,荣光无比,头像被雕刻在法定货币上,然而死后却被清一色地唾骂,民间惯以蛤蟆精来揶揄之。

估计再过一百年,其历史评价也很难改观。

然而袁世凯的一生真的只是一个窃国贼那么简单吗?

本文开始将扒一扒当年的袁大总统波澜壮阔的人生轨迹。

弃文从武的官二代

袁世凯,字慰廷(也作慰庭、慰亭),号容庵,生于1859年农历八月二十日。就命运多舛的大清咸丰时代而言,该年还算平静。因袁世凯出生于河南省陈州府项城县,故也被称为袁项城。其本家出过不少名流。

讲袁世凯之前,先聊一聊袁氏家族——地方上的一个豪强家族,可以一瞥当时社会错综复杂的世情。

袁家在清道光年间开始兴盛,当时袁氏有兄弟二人,兄名袁树三,弟名袁甲三,两兄弟苦读八股文,争取考中功名,然而成就各异。

弟弟袁甲三在1835年考中进士,1853年升任兵科给事中,后署理漕运总督,曾领兵参与对太平天国和捻军作战,在清军中颇有令名。捻军这个词,大家可能比较陌生,是指当时大股的反清农民起义,一般被精英阶层视为流寇。

哥哥袁树三则一辈子科举不利,在功名方面远逊于其弟,最后也只是秀才的身份,后来安心理家,成为当地知名乡绅。

袁树三虽然是平头百姓,家有两子却都出仕为官,其中次子袁保庆在叔父袁甲三的军中带兵,攻打捻军立有军功,累官至二品江南盐道道台。

袁树三的长子袁保中就弱了一点,仅官至候补同知。

袁世凯便是袁保中的儿子。

袁世凯出生的那天,据说袁甲三(论起来为袁世凯叔祖)正好寄信回家,言与捻军作战获胜。故袁世凯得名“凯”,“世”字则是其家族族谱的范字。(袁氏范字顺序为“保世克家启文绍武”,如今袁世凯的子孙还都在沿用。)

就袁氏这一支人来说,兴起于袁甲三,但以袁保庆后来成就最高。因为袁保庆无子,故本是侄子的袁世凯便自幼过继给袁保庆为嗣子,袁保庆到哪里就职,袁世凯便跟随到哪里去。

袁保庆于1873年去世,袁世凯又跟着堂叔袁保恒至燕京(也就是北京)念书。袁保恒就是袁甲三之子,少年时随父出征,与同在袁甲三帐下的袁保庆如亲兄弟一般。袁保恒后来当过李鸿章左宗棠的幕僚,也是袁氏的佼佼者。

1876年秋,17岁的袁世凯的考学之路开始了,可惜他这方面的运气不好,第一次赴陈州参加乡试不中。

该年年底,袁世凯与淮阳首富的孙女于氏结婚。于氏是袁世凯唯一的妻子(后来袁世凯的又纳了9个妾室),在1878年生下了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但因为是传统旧式的妇人,上不得厅堂,故一直不受袁世凯宠爱,夫妻关系非常僵。

1878年,袁保恒也去世了,袁世凯返回项城老家,遇到了当时正在陈州授馆的徐世昌。袁徐两人八拜结交。徐世昌后来也成为清末民初的权势政客,正是这次结拜,奠定了两人日后牢固的政治盟友关系。

1879年,徐世昌在袁世凯的资助下参加考试,并中举人。从此在仕途上一路高歌猛进。袁世凯本人虽也参加考试,但功名之路却依旧艰难,他再次乡试不中,遂弃文就武。话说中国历史上经常如此,玩不转笔杆子的时候,就试试枪杆子。

关于这段经历,曾经有一个轶事,很有落魄才子遇佳人的味道,简直就是民国版的薛平贵与王宝钏。

据说袁世凯屡试不中,曾经自暴自弃,在烟花巷堕落度日,后来遇到一位秀外慧中的名妓沈氏,沈氏非常看重袁世凯,鼓励他继续上进,甚至对其资助。袁世凯在此激励下,于是弃文就武,开始了发迹之路。

1881年5月,下定决心作出事业的袁世凯跑到了山东登州,投靠了养父袁保庆的结拜兄弟、庆军营长官、督办山东防务的吴长庆。

多年前,吴长庆之父吴廷香,为庐江门阀士绅,曾耗尽家财组织团练,响应曾国藩抵抗太平军,战事危急时,曾派儿子吴长庆向袁甲三借兵。

当时袁甲三的几个参谋中,袁保恒主张不救,袁保庆则认为唇亡齿寒,愿意提兵前去,但未及出兵,吴廷香已在巷战中阵亡。不过也因此,吴长庆与袁保庆换帖,成为金兰兄弟。

之后吴长庆在清军中大展拳脚,越发声名卓著。袁保庆一生只能算是“淮军将领”,吴长庆却可称得上“淮军名将”,以作战勇猛著称,在李鸿章手下是排得上号的猛将。

这样,袁世凯从此便在吴长庆手底下干活。

朝鲜壬午军乱

就像是专门为袁世凯天降的功劳,年纪轻轻的袁世凯崭露头角的机会来了。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军乱,政局动荡。

朝鲜一直是中国的属国,多年来深受中国政治的影响,不过也努力游离于中国政权之外。

关于壬午军乱这件事,有复杂的政治原因,以后有机会煮茶会详细讲解这段历史。这里尽量在读者能看懂的情况下简略说明。

当时半岛政权为朝鲜王朝,国王为高宗李熙,是韩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无能国君,不过因为其老婆是电视上大名鼎鼎的明成皇后闵氏,所以现在越来越受到韩国人的同情。

李熙的上任朝鲜国王死时无子,所以李熙实际上是从宗室中过继来的,十一岁时继王位,而其生父李昰应还健在,被尊为“大院君”,作为权臣一直把持朝政。

1873年时,李熙亲政,李昰应名义上隐居,实际上仍对权力恋恋不舍。然而李熙的妻子、皇后闵氏(这个人和中国的慈禧属于一类路数)渐渐控制了丈夫,培植亲信,把持了朝政,并将李昰应时代的政策推翻,引起了李昰应的不满。

也是闵氏的问题,其重用的大臣多为贪官污吏,克扣兵粮兵饷,激怒了长期心怀不满的军人,酿成兵变。

政变军民冲击皇宫,冲击了日本使馆。李昰应获得了政变军民的拥护,再次掌权。

而日本方面立即以保护使馆侨民为由,进驻汉城。

在朝鲜传统观念看来,清朝是爹妈,日本是外寇,所以闵妃集团的大臣金允植向清政府请求出兵朝鲜,对抗李昰应和日军。

清朝于是命令吴长庆为朝鲜事务大臣,率领3000军队抢在日军之前进入汉城,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袁世凯作为吴长庆的亲信將佐也跟随进入朝鲜。

吴长庆一到朝鲜,就设计诱捕了李昰应,袁世凯亲自将李昰应塞进轿内并转运至中国军舰中,后来送到中国软禁,直到1885年才释放回国。

之后清军进攻汉城郊区起义士兵营地,抓获了170多人,并处死多人。兵变被平定。

经过这次国际大追捕,年仅23岁的袁世凯立了大功,便以“通商大臣”身份驻藩属国朝鲜,成为朝鲜贵族心目中的来自中国的高官。

升官的袁世凯不忘旧情,在此期间将当年于自己有恩情的名妓沈氏(前文曾提及)接到朝鲜,娶为妾室。因为袁世凯的正妻于氏一直不在身边,所以沈氏虽然是侍妾,但在朝鲜一直以袁夫人身份出现。两个人之间也是一个佳话。

打败日军的年轻人

朝鲜这个大舞台,给了袁世凯一个个展示才华的机会,而他丝毫没有浪费。

不久,年年不太平的朝鲜又发生了甲申政变。

也是因为壬午军乱之后,朝鲜内部分化为新旧两派势力。一派是以闵妃为首的守旧王室,另一派则是要求改革现状的激进派。

1884年11月,以金玉均为代表的激进派“开化党”人士在日本支持下发动政变,试图推翻闵妃及“事大党”(事大,意即“一切跟着大国——也就是清朝走”,当好大国的小弟),驻朝日军也参与了政变,占领了王宫,挟制了皇帝李熙。大批亲中的守旧派大臣被杀。

作为清朝驻朝鲜的第一大臣,袁世凯当机立断,指挥驻朝的清朝军队进攻王宫,并击退了日本军,解救了朝鲜王室。

如今国人对于日本是有心结的,但当时还没有。这一战,袁世凯名声大噪,从这方面说,袁世凯堪称近代第一位抗日斗士。

甲申政变之后,彼此为了牵制对方,中日约定都从朝鲜撤军。

1885年,孤身在朝鲜的袁世凯被封为“清朝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全权代表,维系着中国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袁世凯在当时可谓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顺便八卦一下,袁世凯有一次曾向人透露,朝鲜当朝王妃闵氏(也就是明成皇后)一度有意和他私通,可谓是爆炸性的国际版面的桃色新闻。不过因为只是袁世凯本人的说法,故真实性不确定。

当然,考虑到袁世凯当初曾经解救朝鲜国王李熙、王后闵氏和事大党大臣们,简直是救世主一般的存在,被美人仰慕也确实有这个可能性。

本文为连载《被低估的窃国者》五篇之一

未完待续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zhanshi/27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