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他本是战将却当了30年分管经济的副总理,毛主席说管理得非常好

分类:战史风云 2022-05-19

李先念于1983年6月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时年74岁,成为继毛泽东、刘少奇之后第三任国家主席。

细察李先念之前的中央工作经历,他担任过国务院第一、二、三、四、五届副总理,长达30年之久;又是中共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政治局委员,十一、十二届政治局常委,在政治局长达31年。在这几十年的领导工作中,李先念一直是在中央分管经济工作,被称为“全国人民的大管家”。毛泽东称赞李富春、谭震林、薄一波和李先念为中国经济工作中的“四大名旦”。

有意思的是,李先念原先并不懂经济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就我个人来说,财政工作经验很少,可以说是外行。”

为什么?

因为,严格地说,他是我军一员赫赫有名的战将。

李先念的军事生涯可圈可点。

在红四方面军时期,有两战写入了军史。

一战是反“六路围剿”。

1933年11月,川军30军大军六路进击川陕根据地,时任红30军政委的李先念协助副总指挥王树声指挥西线部队,以10余个团的兵力,节节抗击敌69个团,大量杀敌。在西线反攻中,他率30军先头部队急速穿插,抢占黄猫垭阵地,断了敌人的退路,再与总指挥徐向前带领的后续部队一起,将敌10多个团兵力团团包围。他亲自到一线指挥,经一昼夜反复冲杀,白刃格斗,取得歼敌1.4万余人的巨大胜利。

一战是牵制敌薛岳兵团。

1935年5月,红四方面军南下屡遭挫折后,张国焘不得不同意北上。但此时,却遭到敌薛岳兵团的围追堵截。为了使主力迅速摆脱敌人,李先念指挥红30军88师主力牵制了敌人18个团的兵力,扭打周旋8天之久,使得红四方面军主力得以顺利向西康地区转移。毛泽东获悉后称赞:“四方面军干部战士英勇善战,打得好!”

李先念在军事生涯中,还有两次著名的突围战,一次是西路军在倪家营子血战突围。他和徐向前兵分两路带人杀出去,结果,徐向前打得只剩下孤身一人返回延安,而他却带着1000多人历尽艰险,到达新疆,最后返回延安,被陈云称:“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为党和红军保存了一批力量,尤其是干部。”毛泽东也因此称李先念是“不下马的将军”。另一次是中原突围,李先念又是与王震各率一路人马从从10万敌军的包围圈中杀出。他率领的左路几万人马,成功突围,再次获得毛泽东高度评价。

打仗,李先念是一把好手。而他并不是军事干部出身,之前一直在地方工作,担任苏维埃主席和县委书记,打仗属于是半路出家。

他搞经济,也是半路出家。

新中国成立前后,李先念主持湖北省全面工作,党政军一肩挑。1954年5月,他被毛泽东看中,调到北京接替邓小平担任财政部长,主管财委第二办公室(即财贸办公室),负责领导政务院的财政、银行、商业、外贸、物价等部门的工作。他的直接领导——副总理陈云后来说:“他是将军管理经济,但他很快精通当时的经济工作,这是十分难得的。”

李先念只读过三年私塾,木匠出身,文化不高,地俄日此半路出家,在国务院主管财贸工作很有成效,很快就成为经济工作的内行和领导者。曾在他手下工作30多年的前财政部长王丙乾回忆说:他虚怀若谷,不耻下问,像毛泽东所说的那样“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是什么人)学经济工作”,因此很快地掌握了这一方面的大量知识。他不断在实践中学习,向群众学习。并且,他善于思考,实事求是。

抓经济工作,李先念有一套自己朴素的办法,他说:“中国的经济工作一定要注意采取中国的办法。我们是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发展经济,新办法要采用,老办法也要采用,新办法和老办法可以结合起来。我们国家,劳动力多,地区广大,物产丰富,要大大利用这些优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把经济工作做好。等待不对,只有前进才有出路。”

用这一套法宝,李先念成为了新中国一位卓越的财经工作领导者。1954年9月李先念在第一次全国人大会议上当选副总理。次年,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五中全会上增选为书记处书记。由此成为新中国经济工作的主要领导人。

在七十年代初,毛泽东在一次会见外宾时谈起经济工作时说:“建国之初我们非常缺乏经济方面管理人才,于是,我们只好抓了个大兵来管钱。事实证明,我们这样的做法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我们的李先念同志就把中国的人民币和其他各种钱财管理得非常好!”

对于自己的人生经历,李先念本人说:“自己军事上是从徐向前同志那里学来的,经济上陈云同志是我的老师,外交上是周总理直接指导的,而毛泽东则是我一辈子的导师。”

李先念的经历不可谓不传奇。

在粉碎“四人帮”之后,他再次转行,离开了分管几十年的经济工作,担任国家主席。1988年4月,他的国家主席任期届满,随后又出任第七届全国政协主席。这是人生第四较大的转行。

李先念经历了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三代领导人交替与变更,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他的四次转行也在众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十分罕见。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zhanshi/27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