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败退的关羽,曹操为何没有继续追击?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攻合肥,曹魏诸州皆抽调兵力赴扬州屯驻。荆州的汉水流域进入雨季后,曹仁并未做好长远的准备。关羽趁势出击,进攻吕常据守的襄阳、曹仁据守的樊城。曹操派于禁又率七军共3万人前来救援樊城。到了秋八月,大雨连下十余日,汉水暴涨外溢,于禁的3万大军以及庞德的部队,尽遭大水冲淹。关羽趁势乘船进攻,于禁向关羽投降而全军覆没。庞德等人乘“小船”欲回到曹仁驻守的樊城,水盛船覆,导致庞德被关羽俘获。
在此背景下,曹仁率数千名士兵据守樊城,水几乎淹了整个城池。关羽乘船攻城,围了好几层,城里与外断了音信,粮食也所剩无几,但援兵尚未赶到。但是,不久之后,孙权派遣吕蒙偷袭了荆州,再加上徐晃的援军也赶到了襄樊,从而击退了关羽。不过,面对败退的关羽,曹操却没有派兵追击,这无疑是让人感到疑惑的。那么,问题来了,吕蒙偷袭荆州时,曹操为什么没有派兵追杀关羽呢?
一
首先,《三国志》中记载:羽军既退,舟船犹据沔水,襄阳隔绝不通,而孙权袭取羽辎重,羽闻之,即走南还。仁会诸将议,咸曰:「今因羽危惧,必可追禽也。」
在关羽败退后,曹仁召集众将商议战事,大家都说:“如今关羽处境危急,一定会惊慌失措,乘胜追击定能将他活捉。”在此之前,关羽水淹七军,俘获于禁,斩杀庞德,再加上长期围攻襄樊,这自然引起了曹魏将士的愤怒情绪。于是,等到关羽败退时,大家自然希望可以追击关羽,甚至活捉这位名将。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赵俨这位谋士站了出来,提出了相反的意见。
《三国志》中记载:俨曰:「权邀羽连兵之难,欲掩制其后,顾羽还救,恐我承其两疲,故顺辞求效,乘衅因变,以观利钝耳。今羽已孤迸,更宜存之以为权害。若深入追北,权则改虞於彼,将生患於我矣。王必以此为深虑。」仁乃解严。(魏)太祖闻羽走,恐诸将追之,果疾敕仁,如俨所策。
二
赵俨这位谋士认为:“孙权趁关羽处境困难,想要偷偷断了他的后路,又顾虑关羽回兵救援,怕我军乘他们两军疲惫之机采取行动,因此和我们合作,愿为我们效力。如今关羽已成为孤军,更应留下他作为孙权的心腹之患。如果穷追不舍,孙权就会改变想法,怕关羽被打破后我军将攻击东吴,他就会为我军制造麻烦。我想魏王此时也一定在为此而深谋远虑。”在赵俨提出自己的主张之后,曹仁等人也同意这一说法,于是放弃了追击关羽的打算。
与此同时,坐镇后方的曹操得知关羽撤退的消息,担心众将追赶,果然急忙派人传令给曹仁。由此,正是因为赵俨这位谋士的先见之明,避免曹仁做出违背曹操意愿的事情。进一步来说,这说明曹操也希望看到关羽和孙权两虎相斗,自己正好可以坐山观虎斗。如果自己派兵追击关羽的话,不仅会引起孙权的疑心,还不利于关羽和孙权全力较量。不过,非常可惜的是,虽然曹操没有穷追不舍,但是,关羽却没能给孙权制造什么麻烦。
三
关羽撤退的过程中,还向吕蒙派遣使者,结果使者返回,关羽部属私下向他询问家中情况,尽知家中平安,所受对待超过以前,因此关羽的将士都无心再战了,士卒渐渐溃散,退至麦城。也即关羽原本可以和孙权鱼死网破,展开一番殊死的较量,可是,因为关羽的手下都四散而逃了,所以曹操希望看到的两虎相斗局面,并没有真的发生。另一方面,曹操之所以没有下令追击,也是因为襄樊之战中,曹魏损失惨重,需要时间来恢复元气。
对于曹操来说,曾在赤壁之战中遭到重创。而在赤壁之战后,曹操又击败了马超、韩遂等诸侯,于公元215年平定汉中,促使张鲁归降,可谓来到一个新的上升阶段。但是,在公元217年—219年的汉中之战中,曹操历经两年的苦战,损失了夏侯渊等大将,却还是败给了刘备,丢失了汉中之地。在汉中之战刚刚结束后,关羽就趁势发动了襄樊之战。
四
最后,在襄樊之战中,关羽水淹七军,让曹操损失了3万精锐力量,连带着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被俘,庞德被斩杀。在此基础上,曹操一方看似疆域辽阔,实则外强中干,士兵疲惫,需要休养生息了。所以,等到关羽因为后方被偷袭的时候,曹操没有派兵追击败退的关羽。因为从曹操的角度来看,只要能打退关羽,守住兵家必争之地的襄樊,就已经实现了既定目标了。在平定汉中张鲁时,曹操曾表示不能得陇望蜀,同样的道理,在襄樊之战中,曹操也没有寻求更多的胜利。
况且,在公元219年到公元220年之间,曹操已经病重了,为了避免节外生枝,曹操的重心放在了曹魏权力的交接上,而不是追击已经难以卷土重来的关羽了。对于关羽来说,败退麦城后遭到东吴大军的围堵。于是,关羽率数十骑出逃,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一二十里的临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被擒,和长子关平于临沮被害。值得注意的是,关羽这位名将被斩杀后,孙权选择将关羽的首级送给曹操,曹操以诸侯之礼将其安葬于洛阳,这体现出曹操对于关羽这位名将和旧交的敬重之情。
来源:历史资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