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汉武帝设立的这一个官职 ,引发了汉朝外戚专政的隐患

分类:古代野史 2022-05-19

在我国历史上古代设立有许多著名的官职,今天小编说的这个官职是汉朝汉武帝所设立的,也正是这个官职引发了汉朝外戚专政的隐患。

西汉的建立无疑是让古代史发展到了一个巅峰,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之后,开始不断的发展王朝。只是秦汉时期,经过了常年的征战,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出现了问题,此时的西汉只能够休养生息。这时候西汉面临很多问题。

最为主要的就是匈奴。汉高祖为了防止匈奴的侵入,实施了和亲的策略,由此西汉才得以发展。在西汉刚刚建立的时候,吕后是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这个女人在古代史上都是举足轻重的,甚至是不亚于一代女皇武则天。在历史上,吕后的能力肯定是有的。

刘邦驾崩之后,西汉就进入了吕后专权,这就是汉朝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专权。也正是吕后专权的出现,让西汉的皇帝成为了傀儡。在史书上,对此记载为“诸吕擅政”,也就是吕后的出现,为文景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不过从另一面来说,吕后也是非常恶毒的女人。

吕后把持朝政时期,依赖的还是朝内公卿大臣,无论是哪一位皇帝以及权臣,都是要倚重这些朝廷大臣的。吕后封了吕氏家族的人为异姓诸侯王,这在当时来说已经是违背刘邦的初衷了,不过吕后还是做出来了。但这些异姓诸侯王结局凄惨。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吕后的长兄吕泽随刘邦征战有功,封其二子吕台、吕产为侯,而次兄吕释之也因功封侯。《汉书·外戚恩泽侯表》记载了这样一句话“非刘氏不王,若有亡功非上所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可是异姓王出现后,刘氏宗亲没有讨伐。

刘邦驾崩之后,吕雉就是外戚之一。从这时候开始,西汉就进入到了外戚时代,只不过外戚的影响力不断加强。汉文帝由藩王而登帝位,其母系薄氏出身微寒,在这样的情况下汉文帝只能够倚重一些大臣,由此进行联姻,最终这些人成为了外戚。

汉景帝时期,出现了两位舅父,就是窦太后的兄长窦长君和弟弟窦少君。从这时候开始,西汉的外戚势力就已经形成了,到了汉武帝时期,外戚势力真正膨胀。汉武帝初期时,窦婴和田蚡以外戚位列三公,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开头,从此外戚势力不断扩大。

窦婴并不是凭借裙带关系上位的,反而是因为在平定七国之乱时有功。但是真正凭借裙带关系为三公的是田蚡。田蚡是王太后的同母异父兄,此人的本身有限,只是会说而已,也就是“巧于文辞”的人,根本没有什么本事,不过因为“巧于文辞”他成为了三公。

汉武帝在位期间,重用外戚,比如说卫青霍去病李广等人的事情。这些人或多或少都与汉武帝有亲戚关系。这些人与汉武帝是有亲戚关系的,卫皇后弟卫青、卫皇后姐子霍去病、李夫人兄李广利为将军。总之这就是西汉外戚的开始。

在西汉外戚上位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重要的职位,这就是大司马。在先秦时期,大司马的职位就有雏形。汉武帝时期,首任大司马就是卫青和霍去病。史书记载为“初,武帝以卫青数征伐有功,以为大将军,欲尊宠之,故置大司马官号以冠之。”

为人谨慎威望高的大司马卫青:

说到卫青我们都不陌生,不仅因为他的姐姐是卫子夫,他的夫人是平阳公主,更因为他的战功,曾让侵扰多年汉朝的匈奴真正遇到对手。卫青的战功是显著的,曾七战七捷,也因此深得汉武帝的信任,汉武帝亲封他为大司马大将军,此后不仅为开拓西汉疆土作出贡献,也为汉武帝开启盛世作出自己的贡献。卫青虽然是大司马大将军,但他没有一般武将的傲气,他为人谨慎,对将士很好,处处约束自己,所以威望很高,他也因战功获封长平侯。

从无败绩成就高的青年将军霍去病:

霍去病的名气不亚于卫青,他是卫青的外甥,17岁那年,第一次出战匈奴是就把匈奴杀得四处逃窜,彼时他仅仅只率八百兵士。霍去病与匈奴的征战,从无败绩,所率之兵曾直取祁连山,让汉武帝对他宠爱有加,封他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并封冠军侯。小小年纪,在古代能有此成就,实在不简单。霍去病用兵灵活,敢于深入敌军,作战勇猛,可惜英年早逝,对于他的离去,汉武帝无比痛心,给予他死后超规格的哀荣。

汉武帝给卫青和霍去病大司马职位,为的就是以示恩宠,与其他汉朝武将有所区别。大司马职位在汉武帝晚年时期开始膨胀。汉武帝在驾崩之前,召霍去病之异母兄弟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由此西汉正式开启了外戚专权。

霍光成为了“大司马大将军兼领尚书事”,换句话说,霍光当时的权力已经超过了宰相。汉武帝设置大司马,无疑是想要限制外戚,可是万万想不到,这个官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汉武帝喜欢重用出身微贱的外戚,从而巩固皇权。

有周公之名的社稷之臣霍光:

霍光,字子孟,西汉大臣。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是骤骑将军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他们的父亲霍仲孺是平阳县人,被派去平阳侯家里办事的时候,与侍女卫少儿—也就是卫子夫的姐姐私通,生下了霍去病。但霍孺办完事回家后,就与平阳侯家断了往来,也几乎把这个儿子忘记了。霍去病小时候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长大了才知道,但这时他已是赫赫有名的抗匈名将了。有一次,霍去病出征途中路过平阳县,就派人去寻找父亲霍仲孺。霍仲孺这才知道自己的私生子就是骡骑将军,赶忙过来拜见。霍去病见了父亲,行跪拜大礼,霍仲孺也甸甸在地回拜。霍去病为父亲置办了许多家产,出征回来后,又来看望父亲。这时,他得知父亲已在家乡娶妻生子,生的孩子就是霍光。于是,霍去病带着当时只有十几岁的霍光来到长安,推荐他做了武帝身边的侍从。霍去病死后,霍光担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一直跟随在武帝身边。武帝出行时,他就看管车马,武帝回宫后,他就侍奉在左右。这样过了二十多年,霍光一直行事谨慎,从来没有过失,很受武帝信任和亲近。霍光性格非常沉稳、谨慎,甚至连每次进宫时行走的路线都是恒定的,几乎分毫不差。如果宫里发生什么事,他都能妥善、公正地处理。可以说,武帝选择霍光来辅政还是很明智的。

武帝的托孤大臣一共有五个,可是他们之间并不十分团结,彼此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金日碑去世较早,田千秋性格温顺,剩下的三个人很快就分成了对立的两派:一边是霍光,一边是上官莱和桑弘羊。矛盾的起因是对权力的争夺。霍光与上官莱原本是亲家,霍光的女儿嫁给了上官柴的儿子上官安,生下一个女孩,与昭帝刘弗陵年纪相仿。上官柴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就想把自己的这个孙女送进宫当皇后。他找到昭帝的姐姐长公主,托她办成了此事。上官柴成了皇后的祖父,上官安也当上的骤骑将军,被封为桑乐侯。从此,上官柴父子的地位日益尊贵起来,他们很感激长公主,想找机会报答她。长公主有一个民间情人,名叫丁外人。上官柴父子想给丁外人谋个一官半爵,以此回报长公主。但丁外人只是一介平民,也没什么功劳,霍光不同意赐给他爵位。上官父子又希望让丁外人担任光禄大夫一职,好得到皇上的召见,霍光还是不同意。上官父子的多次努力都被霍光否决,心里觉得对不起长公主,而长公主也由此怨恨霍光。这时,上官柴的心理开始发生变化。武帝时,他的官职比霍光高,而现在,他们父子俩都是将军,又是皇后的祖父、父亲,霍光不过是皇后的外祖父而已。上官柴开始对霍光独揽政事感到不满,想要与霍光争权。

上官柴很快找到了同伙。燕王刘旦是刘弗陵的哥哥,他对武帝避长立幼很不满,觉得自己才应该当皇帝。另外,桑弘羊认为自己为国家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总是夸耀自己的功劳,想给家人谋好处。同样出于对霍光的不满,于是上官柴、桑弘羊、燕王刘旦和长公主联合起来,想要扳倒霍光。他们以燕王的名义向昭帝上书,说霍光经常私自操练军队,提升自己的部下,怀疑他图谋不轨。但昭帝看了上书之后,不肯批复。霍光听说了这件事,就不去上朝。昭帝问身边的人:“大将军在哪儿?”上官柴趁机说:“大将军肯定是因为自己的罪行被告发了,不敢进宫。”昭帝又召霍光进宫。霍光人宫后,取下头上的大将军冠冕,向昭帝辞职。昭帝安慰他说:“大将军戴上冠冕吧,我知道这封上书是假的,将军没有罪。”昭帝非常信任霍光,还对别的大臣说:“大将军是忠臣,先帝让他来辅佐我,准要是说大将军的坏话,我就治谁的罪。”这让上官柴等人非常害怕,于是又想了一招,由长公主摆酒席宴请霍光,伺机刺杀他,并废掉昭帝,迎立燕王做皇帝。这个计划还没有执行就泄露了。于是霍光下令将上官柴、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族诛,燕王刘旦、长公主畏罪自杀。从此,朝廷的大权全部掌握在霍光手里了。

昭帝8岁登基,21岁去世,这13年间的政事全部委托给霍光。霍光也尽职尽责,使百姓生活殷实,国家安定。昭帝年纪轻轻就去世了,没有后代,选谁来做皇位继承人成了一个大问题。作为朝廷第一重臣,选立新主的重任自然落在霍光肩上。当时,武帝的儿子中,只剩下广陵王刘青还活着,大臣们都主张立刘青。但刘青行为不检,武帝当年就不喜欢他,霍光觉得刘青不能胜任,心里很矛盾。这时,恰好有人上书说出了霍光的心声,指出应该选择合适、贤能的人来继承皇位,不能只看长幼顺序。霍光看到这份上书,很高兴,就把它拿给大臣们看,并提升了这个上书的人。最终,霍光决定改立原昌邑王刘骸的儿子刘贺为皇帝。 得到了大臣们的支持后,霍光立即与群臣去见太后,联合太后,召见刘贺,废黝了他,迎立庚太子刘据流落民间的孙子刘病已(即位后改名询)做了皇帝,是为汉宣帝。宣帝即位后,重赏了霍光,霍氏家族更加显贵。

霍光去世后,他的家人骄横淫逸,很快被灭族。可是在这之后,大司马一职仍然被外戚占有。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yeshi/9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