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满城之战,不听话的宋军,为什么能因此获胜大破辽军?

分类:古代野史 2022-05-19

在古代封建社会,皇帝作为最高掌权人,可以说他所说的指令,他的臣子将领都会不遗余力的执行,然而在宋辽的满城之战中,宋军竟不听皇帝的指令,还因此获胜大破辽军,那么这是为何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满城之战是辽宋高梁河之战后,辽乾亨元年(979年),辽军攻宋,在河北满城一带被8万宋军击败的一次作战。

辽保宁十一年(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七月,高梁河之战后,宋太宗赵光义料辽军必将来攻,遂命河阳节度使崔彦进等屯守关南(今高阳东);以都钤辖刘廷翰、钤辖李汉琼戍镇州(今正定);殿前都虞候崔翰知定州,节制沿边诸军;并授阵图予诸将,设防御辽。

九月初三,辽景宗耶律贤果命燕王韩匡嗣为都统,南府宰相耶律沙为监军,率兵数万出南京(即幽州,今北京),分兵两路南进。东路由韩匡嗣、惕隐耶律休哥、南院大王耶律斜轸等率领,西路由南京统军使耶律善补率领,企图会攻镇州。三十日,辽军进抵满城西集结。时刘廷翰已率部列阵于满城北徐河,崔彦进亦率所部自关南北上出黑芦堤(今容城西南)北西进,沿长城口(今徐水西北)潜师辽军侧后,对辽军形成夹击之势。

不久,崔翰、李汉琼抵徐河,按太宗所授阵图布八阵,兵力分散。右龙武将军赵延进登高隙望,见辽军势众,冒违诏改阵之罪,力主集中兵力对敌。监军李继隆附议,崔翰乃改八阵为前后二阵。及辽军列阵,宋遣使入辽营诈降。耶律休哥识破宋军企图,劝韩匡嗣严阵以待,不可轻信。韩匡嗣不听,放松戒备,果遭宋军突袭。辽军仓促应战,指挥失措,大败。韩匡嗣引军向西溃逃,又遭崔彦进伏击,死伤甚众,残部逃往遂城(今徐水西北)。宋军乘势追击,又杀辽兵万余人,获战马千余匹。耶律休哥整兵进战,宋乃退兵。辽西路军闻韩匡嗣败,收兵而还。

那么问题来了,北宋军队实力孱弱,对辽国作战屡战屡败,为何能在满城之战中取得胜利呢?原因说起来有点奇怪,因为宋军将领违反圣旨才获胜的。

原来宋太宗赵光义有一个毛病,喜欢自吹自擂,好说大话,自诩为军事天才,他曾经对自己儿子们吹嘘,“朕少习弓马,屡与贼交锋,贼应弦而踣者甚众”,直到晚年时还说:“朕每出兵攻伐,意颇精密,将兵之人,丁宁谕之,不听者多至败事。”身边的官员赶紧吹捧道:“陛下料敌制胜,天之所授,固非臣下所测度也。”

具体而言,赵光义喜欢干预前线将领的指挥,为了对付辽军,宋太宗研究兵法,搞出了“平戎万全阵”。每次打仗的时候,赵光义坐镇开封,都会赐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将领们阵图,要求将领们按照阵图排兵布阵,与敌军作战。这种直接干预前线将领的行为,人们称为“将从中御”。

满城之战也不例外,宋太宗事前就向前线将领“赐阵图,分为八阵,俾以从事”。宋辽双方抵达战场后,宋军按照宋太宗赵光义的阵图开始布阵,将八万军队分成八阵。列阵之后,将领们发现这个阵图是有问题,“(各)阵去各百步,士众疑惧,略无斗志”。也就是说宋军各阵之间距离较远,容易被分割包围。

右龙武将军赵延进发现了这个问题,他又登高远望,发现辽军“东西亘野,不见其际”,于是他找到主将崔翰,“主上委吾等以边事,盖期于克敌尔。今敌众若此,而我师星布,其势悬绝,彼若持我,将何以济!不如合而击之,可以决胜。违令而获利,不犹愈于辱国乎?”

赵延进提议修改阵型,但崔翰却很担心,擅自改阵是违反圣旨的行为,他担心如果战败,皇帝势必会追究自己的责任,“万一不捷,则若之何?”此时监军的李继隆也站了出来,他说:““事有应变,安可预定,设获违诏之罪,请独当也。”李继隆是宋太宗的大舅哥,赵延进是宋太宗的连襟。

有了这两个人的支持,崔翰这才放心,于是将军队分为两阵。为了延缓时间,宋军还派出使者假意投降,辽军主将韩匡嗣信以为真。结果双方交战后,宋军取得大捷,辽军遭到惨败。赵光义吹嘘自己用兵如神,然而事实却是诸将违反圣旨取得大捷,按照圣旨用兵,却屡战屡败。满城之战后,宋太宗既没有追究诸将的责任,也没有反省自己的行为。

如这般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典型战例,还有许多如:

春秋时吴王与孙武 的孙子十三篇的使用有点怀疑,孙武用宫女练兵,三令五申后以吴王两个爱妃为首的300宫女仍然嬉闹不听将令,孙武要斩杀领队的吴王两个爱妃,吴王派人持节杖要求赦免。孙武说军中无戏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仍斩杀二爱妃,又挑选二名队长继续操练,把300宫女训练像正规部队一样。

那么对此你有何不同的见解呢?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yeshi/8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