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汉朝一妻多夫:平阳公主的三任丈夫都是谁?

分类:古代野史 2022-05-19

古代女人要求从一而终,就是一个女人只能有一个婆家。不过两汉时期,似乎比较开放。好多女人可以有几个丈夫,当然不是同时的,要有先来后到的顺序。比如汉武帝的母亲王娡,就曾经先嫁给金王孙。还有一个女人就更有名气,那就是她的女儿平阳公主,她曾经拥有三任丈夫。

有道是皇帝女儿不愁嫁,一家有女百家求,何况是公主。平阳公主长得漂亮,最先受到恩宠的是曹参的孙子。名叫曹寿,赐爵平阳侯,所谓平阳公主也是从这时叫响的。平阳公主刚刚出嫁的,年龄并不大,应该是十五六岁,夫妻应该也曾恩爱过。

不过曹寿的身体不太好,再加上贵族公子本来就喜欢花天酒地,因此更加孱弱,再后来连自己的小老婆也被人睡了。小老婆姓卫,给曹寿戴绿帽子的名叫郑三,曾是平阳家的下人。尽管曹寿的生殖能力不强,卫老婆却是繁殖能力超强,卫长君、卫子夫、卫青,名单太长,实在没有列下去的必要。

影视剧中的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看丈夫很郁闷,也不知道怎样劝解,还好,平阳公主很争气,居然生下了一个男儿,取名叫曹襄。再后来,曹寿一病呜呼,平阳公主郁郁寡欢,就和丈夫小老婆的女儿卫子夫关系挺好的,再后来卫子夫做了平阳家的歌女,而且还有了亲近皇帝的可能。因为汉武帝多次到平阳家看花,那些歌女一个个花枝招展的,汉武帝很是高兴,叫秀色可餐吗。

再后来,经过汉武帝的引荐,平阳公主下嫁给夏侯婴的孙子夏侯颇,这也是开国功臣的后裔,不过这家伙更不地道,居然和自己父亲的小老婆偷情,于是汉武帝怒不可遏,把他给宰了。就这样,平阳守了七年寡。七年,人生有多少个七年,在这七年里,平阳公主经受了风雨洗礼,尽管每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可是没有男人的润泽,生活还是缺乏了情趣。

影视剧中的平阳公主

这时候昔日家里的养马童卫青日趋地位尊贵,不仅老姐当上了皇后,而且自己也因为屡立战功,被加封为大将军,连自己的三个孩子也被封为侯爵。可惜老婆死了,汉武帝一看卫青相貌堂堂,又是自己的小舅子,就给平阳公主赐婚,平阳娇羞的说:他是我的家臣,怎能当我的夫婿。

哈哈,汉武帝哈哈大笑道:这可是皇亲国戚,他的姐姐可是正宗的皇后。就这样,平阳再次做了新娘。果然这个卫青,和其他两任丈夫不同,平阳很满意。后来当平阳第三次成了寡妇后,再也没有改嫁,按《汉书》记载,她主动要求与卫青合葬(西汉的合葬制度不同墓,只在近处即可,平阳墓冢约在卫青墓东侧1300米处),陪葬于茂陵。

明代有多开放?尼姑竟让男女在禅房行云布雨

马塞托假装哑巴,在女修道院里当园丁,院里的修道女争着要跟他同睡。

各位美丽的小姐,世上有多少男女,头脑都是那么简单,以为女孩儿家只要前额罩着一重白面纱,脑后披着一块黑头巾,就再也不是一个女人、再也不会思春了,仿佛她一做了修道女,就变成了一块石头似的。凡是具有这种想法的人,一旦听得了什么出乎他们意想的事情,那他们真是怒气直冲,像是发生了什么逆天悖理的罪恶了。

这班人绝不想想自己随心所欲,要怎样就怎样,尚且还不能满足,也考虑不到一个人整日闲暇无事,情思潦乱,会在精神上有多大影响。又有好多人,认为那在日间干辛苦活儿的人,他们的肉欲早给那铁锹锄头、粗衣淡饭、艰苦的生活赶得一干二净了,他们的头脑已昏昏沉沉,再不懂好歹了。这类见解真是自欺欺人!

影视剧中的尼姑

薄伽丘说明,修道院的教士修女,其实还是凡人一个。中国古代佛教的机构、礼仪和僧侣生活,和薄伽丘笔下的修道院生活类似,面临的困境,也颇相似。佛、法、僧,是佛教“三宝”,但终究不完全相同,僧毕竟是活生生的人。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也在宣扬佛家道理的同时,像薄伽丘那样把尼姑和尚讽刺和取笑一通,小说里描写寺庙生活与僧尼的形象,往往并无什么特殊的神圣感,除了形式上的戒律以外,与外界的凡俗尘世并无太大区别。

明代冯梦龙编的《全像古今小说》中有一则故事,叫《闲云庵阮三偿冤债》,说一位公子阮三郎与一位太尉家小姐玉兰私下交换了信物,想要再见面幽会,但“只恨闺阁深沉,难通音信”。公子的朋友就找到闲云庵一位贪财的尼姑,给了她钱,由她来负责操办。

寺庙

尼姑便邀请小姐的母亲携小姐某日去上香,嘱咐小姐到时假装想要到禅房休息,她则把那公子约来,预先躲在禅房里。尼姑巧舌如簧,终于说动了夫人带小姐去尼姑庵——小姐本不能随便抛头露面的,又果真约来了公子,两个性压抑的古代青年,就在禅房中苟合。

后来,小姐怀了孕,而公子原本就有病在身,身体虚弱,这一下就暴死了。小姐生下了孩子,父母也未加虐待,再后来孩子长大中了状元,做了吏部尚书。他的母亲,即当年的风流小姐为一日夫妻从一而终,成了节妇,年轻时的孟浪,当然也就一风吹了。

子小姐幽会在古代很不容易,在《西厢记》和《牡丹亭》都得有人穿针引线,成人之美,但冯梦龙的故事中尼姑来做媒倒很新鲜,而且安排提供禅房之类的全套服务,简直就是在拉皮条,当淫媒了。

一般人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可是这尼姑不免犯了佛家讲的“贪、嗔、痴”中的贪戒,再者,她居然敢在佛祖眼皮底下为人开包房,显然是没有起码的原则性和纪律性的。这明代社会是开放还是不开放呢?

说开放吧,青年男女不能正常见面,说不开放吧,尼姑又能在禅房让未婚男女行云雨之事,然后再去面对佛祖和观音念阿弥陀佛。不论怎样,尼姑也做了红娘,至少说明,寺和庵与俗界的行事方式、思维模式基本是一致的。

《红楼梦》第十五回写到铁槛寺和馒头庵,也是一样世俗。馒头庵里的小尼姑智能儿“自幼在荣府走动,无人不识,常和宝玉、秦钟玩笑,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便看上了秦钟人物风流,那秦钟也爱她妍媚,二人虽未上手,却已情投意合了”。

长春百国兴隆寺

似乎尼姑们完全恋爱自由,根本不受教规约束的。接下来,秦钟在庵里非礼智能儿,智能儿居然把尼姑庵叫做“牢坑”,说要“离了这些人,才叫好呢”,半推半就间,智能儿“不知怎么样就把中衣儿解下来了”。

另一面,老尼姑也积极参与解决两位施主家因为儿女婚姻产生的纠纷,委托长袖善舞的凤姐来办理,老尼姑的行为也不太像出家之人,倒像精通人情世故的一般老妇女,所以《红楼梦》里批出家的妙玉的判词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影视剧中的裴如海

昆剧《思凡》干脆就直接描写尼姑陈妙常的情欲,陈妙常有段唱词:“恨只恨说谎的僧和俗,哪里有天下园林树木佛,哪里有枝枝叶叶光明佛,哪里有江湖两岸流沙佛,哪里有八万四千弥陀佛。”还写下“黄昏独自展孤衾,怎奈凡心转炽”的句子。智能儿和陈妙常是“痴”的,但这样惊世骇俗的反宗教情感,在文人看来,却是正常的人情。

和尚这一边也差不多。《水浒》第四十五、四十六回写杨雄杀老婆潘巧云,石秀杀潘巧云的情人裴如海。杨雄杀妻,与武二郎杀西门庆和潘金莲,性质大致相同,都是因为私通违背妇道和伦理,而水浒英雄都是道德警察居多。

不过细看又不全一样,潘金莲一案的男主角西门庆原本就是一个著名的地痞流氓,以勾引良家妇女为乐,但在潘巧云案中,勾引她的却是一个“老实和尚”裴如海。书中写裴如海初一见潘巧云,“两只眼涎瞪瞪的只顾睃那妇人的眼”,裴如海一边做法事,一边“就袖子里捏那妇人的手”。

揭秘:武则天做尼姑时勾引李治的惊人手段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此时身为唐太宗“才人”的武则天才仅仅25岁,大好年华在身。随着李世民的一死,武则天的黑色日子来了。李世民是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皇帝,可惜他死得太早了,如果他能活到七十多岁,“贞观之治”还能延续二十多年。不过,这也没李治和武则天什么事了。李世民死得早,其实怪他自己。自从东征高句丽回国后,他感染了风疾,风疾就是血管类疾病。此病如果通过正规途径治疗兴许能好。可李世民有病乱投医,他迷上了道士们炼制的一种丹药,以期长生不老,他甚至还向从印度取经归来的玄奘法师求教长生不老之术。这一切都是自欺欺人,他不仅没能长生不老,反而加快了死亡进程。

世民病情危重后,群臣考虑皇宫地气太重,不利于休养,便建议在长安以南的终南山修建一座翠微宫。可住进这座宫殿后,他的病情反复发作。从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四月开始,他把李治调到自己身边陪侍。

当然,在李世民身边陪侍的,还有武则天。没过多久,李世民的病情突然加重,他感觉自己活到头了,就急忙把宰相长孙无忌褚遂良召到翠微宫,作为托孤大臣交代后事。五月二十六日,伟大的皇帝李世民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在位23年,享年52岁。李治即位后忘情.李世民闭上了眼睛后,长孙无忌立即安排禁军护送李治先回宫稳定局势,然后他亲率大队人马护送李世民的灵柩回京。两路人马都抵达长安后,才昭告天下皇帝驾崩。五天之后,李治在太极殿即位,他就是历史上的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忙得像打仗似的。一方面,他要办理父亲的丧事;另一方面,他要处理一大堆军国大事。这些事情,他都很陌生,需要紧忙学习,紧急处置。对于军国大事,他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和放松,因为父亲留给他的是一个举世无双的超级大国,他必须高举父亲治国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父亲“仁政爱民”的重要思想,深入落实以德治国观,把大唐建设成为一个高度富强、文明、发达的封建主义国家。

李治的苦衷.武则天走了,李治会作何感想呢?其实,李治并没有忘记她,并没有忘记自己对她的承诺,他不是那种忘恩负义、言而无信的人,他也想把她留下来,但他暂时不能这样做,因为他有难言的苦衷。李治的难言苦衷有三个方面。第一,他把武则天留下来,同父亲把薛婕妤留下来完全是两回事。父亲把薛婕妤留下来是为了工作,他把武则天留下来却是为了保持私情,可他们的私情见不得天日,并为传统伦理道德所不齿,因此他不敢把她留下来。第二,他向来胆小软弱,而把父亲的女人留下来,是需要勇气和霸气的。

他既缺乏父亲那样的气魄,又要顾及舆论的影响,因此他还是不敢把武则天留下来。第三,他刚刚即位,皇位不稳,加上性格柔弱,所以一直受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顾命大臣的控制,这些大臣是绝不会允许他胡作非为的,他又顶不过这些大臣,只好夹着尾巴做皇帝,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这也是他不敢把武则天留下来的重要原因。如此说来,在当时的情况下,李治真是不敢把武则天留下来。其实,他心里很痛苦,他知道武则天一定很伤心,但伤心总是难免的,谁让他们曾一往情深呢?

武则天对李治仍然是有感情的,至少她思念李治,期盼李治。思念一个人到了这种程度,实在令人感动。写了情诗,还捎上一条石榴裙,顺便勾引一下李治,那效果可不是一般的妙。有情人终相见。情诗写出来后,是要送给李治看的。虽然史书没有明确记载这首诗的来龙去脉,但接下来发生的事,表明李治看到了这首诗,因为他去见武则天了。李治即位后,在工作上一刻也不敢怠慢。正因为此,他才忽略了武则天。可看了武则天的那首诗(也许看到了那条石榴裙)后,他的心一下揪紧了:她是我深爱的女人啊,我怎么把她忘了呢?如今,她跌进了万丈深渊,我却无动于衷,真是该死!何况我对她曾有过承诺。她在那样的环境中,还这般思念我,真让我感到愧疚!不能再让她受委屈了,一定要去看看她,把她接回宫!

李治刚刚作出这样的决定,就遭到了现实的无情抨击。因为他不能立刻去见武则天。我们说过,他当初不敢把武则天留下来有三个原因,如今他不能立刻去见武则天,也有一个重要原因:父亲死了,作为儿子,他要守孝3年(唐代一般为27个月),在这3年期间,只有在父亲忌日这天,他才可以入寺进香,才可以借着这个机会见到武则天。但仅有这样的机会还不够,前提条件是需要李治在父亲忌日这天,选择去武则天所在的感业寺进香。尽管有这么多的前提条件,但李治最终还是到感业寺见了武则天,这足以说明他们在见面之前已互通信息。永徽元年(650年)五月二十六日,这天是李世民的周年忌日,也是武则天期盼已久的日子。

这天,李治要到感业寺为父亲进香,他约好了要和武则天见面。李治选择到感业寺为父亲进香的机会见武则天,是需要勇气的。因为皇家寺院林林总总,感业寺并非是李世民的陵墓和宗庙,如果李治必须要在这里为他进香的话,那就先得给朝臣们一个理由。

谁也不知李治是如何说服朝臣们的,但皇帝总不是白当的,某些时候,说话一定得管用!总之,李治拍了板,他决定去感业寺。这次机会对于武则天来说,实在是太难得了,她又把这次机会看作救命稻草。只是,一年未见,李治变得风华更茂,她却变得憔悴不堪。忆往昔,两人是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哭泣声,随后便是无穷尽的相思倾诉。史书记载大抵如此:“忌日,上(李治)诣寺行香,见之,武氏泣,上亦泣。”这个场面是非常感人的。李治能到寺院看望武则天,说明他并不是薄情寡义、言而无信之人。他的到来,给武则天带来了无限希望。在她看来,黑暗的日子即将结束了,她依稀感到,身后那座熟悉的城市,那个她工作了12年的皇宫,在殷切地向她招手……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yeshi/84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