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少年成名的孙权,究竟有多机智?从这三件事可以看出

分类:古代野史 2022-05-19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乱世,在这一三国鼎立的时期,刘备以及曹操孙权这三位君主各有各的不凡之处,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少年成名的孙权,究竟有多机智?从这三件事可以看出。

在孙权很小的时候,他跟着他自己的父亲历练,他的父亲是孙坚,算得上是在东汉末年的十八镇诸侯之一,留着一定的军队,也有着一定的权力。,在他父亲的积极的教导之下,孙权很小,也读了非常多有关历史有关军事的书,当然,孙坚对他影响最重要的可能就是带着他历练了很多,特别是在东汉末年,曹操等人集结起来,想要去讨伐董卓的时候,孙权一直跟随在他父亲的身边,一方面能够帮助他父亲出谋划策,另一方面他也能从这些里面学到很多的东西,增强他自身对于军事的思考。

孙权跟随着他自己的父亲历练的时间段,很多人都觉得孙权这样的由勇有谋的人物,应该是一位长相俊朗的大公子,最起码要有20岁了。然而在那个时候,他的年纪也刚刚九岁,,这一点倒是很多人非常意外的,特别是在当时,董卓为了讨好孙坚,不让孙坚的军队,对自己的西凉军造成太大的影响,所以甚至想出了离间计,想要让自己的女儿嫁给孙坚的儿子,,也就是给孙权做媳妇,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那个时候的孙权才年仅九岁,所以对于当时的董卓来说,也算是讽刺。

当然,孙权的智慧远远并不是他只是在外界传闻的这么好,他当然是有着一定的真才实学,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在百姓们心中成为一个英雄,而且在今后能够拥有着大量的军队,割据一方。

从下列三件事可以看出他的才能:

一,孙权向曹丕称臣,曹丕要求质子入朝

曹丕和刘备两个人称帝,争夺正统,相比之下就属孙权最能隐忍。曹丕接受禅让;刘备身上有皇室的血脉,甭管它有多淡,孙权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地方政权,没有足够的法理去染指皇位。不仅如此,孙权和刘备之间还有大仇,要发生战争。他为了获得曹魏的支持,承认曹丕是正统,向他表示臣服。

孙权的臣服不仅仅关乎地位或者面子之类的虚衔,同时还得听曹丕的话,拿出臣子的诚意来。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孙权就乖乖把这顶“大魏吴王”的帽子扣在脑袋上;曹丕让孙权进献珍珠、象牙、翡翠这些宝物,其实这已经超出了进贡的礼制。臣子们都劝说孙权不要听从,孙权则说:“曹丕要的东西,对我来说只是一些破石头罢了。何况曹丕老爹刚死,他在守丧期间就要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你能和他讲礼制吗?”

名号和珠宝对孙权来说无所谓,但是曹丕又提出一个要求,让孙权派儿子孙登去曹魏当质子。这个条件孙权就受不了了。第一次曹丕说要册封孙登,孙权肯定不敢放儿子过去,但是还不好和曹丕撕破脸皮,就以孙登年幼为借口推辞掉,再派能言善辩的沈珩去进献礼品。

曹丕对沈珩说:“东吴不怕我打过去吗?”沈珩回答:“不怕。陛下和吴王有盟约,所以不应该进攻东吴。即使陛下东征,东吴也有防备。”曹丕又问道:“王太子不应该过来吗?”沈珩回答:“我在东吴既不上朝,也不参加宴会,所以不知道这件事。”曹丕只好作罢。

第二次曹丕派人来东吴盟誓,并且要求质子。孙权再次拒绝。曹丕因此派军队攻打南郡,并且承诺只要质子来曹魏,就下令退兵。孙权派人据守相抗,并且与魏军交战。另一方面孙权向刘备出使通好,缓和和蜀汉间的矛盾。孙权和曹丕之间的关系就这样渐渐决裂。

二,处理凌统与甘宁的关系

孙权从哥哥手里接过东吴的大权后,统兵征讨黄祖,因为黄祖手下射杀了孙权的父亲。从公元200年到公元208年,孙权攻打黄祖大约五次,才将黄祖消灭。

原本在黄祖手下的甘宁,投靠了孙权,孙权得一悍将,十分高兴,而且甘宁在消灭黄祖的战斗中立了大功,替孙权报了仇,孙权提拔甘宁为督尉。

甘宁投了东吴,有一个人不高兴,他就是凌统。凌统的父亲凌操,在公元203年左右,在征黄祖的战斗中,被还是黄祖手下的甘宁射死。凌统一直耿耿于怀,想找甘宁报杀父之仇。

在消灭黄祖后的宴会上,凌统狠急而泣,终于有了近距离报仇的机会,他不管孙权在场,直接找甘宁发难。众人将其两人拉开。孙权知其两人水火不容,就命甘宁去夏口镇守,避开凌统。

孙权先让两人分开,避免”两虎相争“,两人都是东吴的少年人才,孙权当然是十分喜爱和重视的。但是,两人的矛盾不是一时能调和的。孙权将他们分开,让他们冷静下来,减少见面机会,不失是个好办法。

孙权虽然年轻,却十分有能力。对凌统的冲动没有一丝的怪罪,而是念凌统在消灭黄祖的战斗中有功,让他做了承烈督尉,并对其表示理解。孙权也是幼年丧父,后来才起兵报仇的。

孙权一再劝导凌统,“兴霸(甘宁的字)射死卿父,彼此各为其主,不容不尽力。今既为一家人,岂可复理旧仇?万事皆看我面”。作为一个君主,给凌统这样说话,可以说明孙权与手下的关系是非常融洽的。

凌统后来又一次对甘宁发难,孙权依然劝说凌统:“吾常言二人不休念旧仇,今日又何如此?”由此可见,孙权为了调和他们的关系,经常劝导凌统,耐心十足。

后来,在合肥之战时,凌统被围,眼看要丧命。甘宁在危机时刻,开弓放箭射杀了敌人,救出了凌统。孙权对甘宁在关键时刻,不计前嫌救了凌统,很是欣慰和赞赏。

于是在凌统回营中向孙权致谢时,孙权正好趁热打铁,抓住机会,大声告诉凌统:放箭救你者,甘宁也!凌统面对甘宁的救命之恩,加上孙权以前多次的劝导,感动的连忙向甘宁下拜道:“不想公能如此陲恩”。

甘宁原本是凌统的杀父仇人,又成了凌统的救命恩人,之后两人成了。这中间的转变,与孙权的积极调和是分不开的。这也说明了孙权的执政能力,正如所说的“生子当如”!

三,变脸君王

魏蜀吴三国之中,孙吴创造了两项记录:孙权在位时间最长,国诈最长。

想要当常青树,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企业,都极其困难。但孙权做到了,把东吴集团治理得井井有条,谈钱却不伤感情。

原因在于他就是一个企业家,奉行实用主义,利益至上。曹操和刘备都标榜自己是正统,为正义而战,一个奉天子以令不臣,一个以兴复汉室为旗号。

孙权没有这么做,他大方承认自己就是个利益集团。他活成了乱世里的清流,只要谁对东吴有利,他就和谁站一条线。一会跟蜀汉联盟,一会向曹魏称臣,所以三国之所能成鼎足之势,孙权功不可没。

不过三国之后,有的朝代奉曹魏为正统,有的朝代奉蜀汉为正统,没有一个朝代站队东吴,孙权就这样被无视了。

宋朝之后,魏和汉始终是热议的主角,吴成了陪跑。孙权如果知道后来的事情,一定会得抑郁症。估计他也愿意成为像曹操一样被黑的枭雄,就是不愿被历史遗忘。

这位三国在位时间最长的一把手,称帝却最晚。曹丕称帝时他装孙子称臣,刘备称帝他也不动声色。轮到他称帝了,为了过把瘾,就很有娱乐精神地把曹丕和刘备年号中的一个字拿出来,组成自己的年号:黄武。

孙权称帝的时候,曹操和刘备已经去世多年,曹丕也死了3年,而他,已经在江东CEO位置坐了30年。

称帝却成了一碗毒药,孙权称帝后,判若两人。忍了大半辈子,就像打开潘多拉魔盒,各种任性骄奢、好大喜功、猜忌通通跑出来,一个优秀的CEO,变得跟暴君一样。

英雄未必一生都是英雄,好的帝王也不一定能一直好下去。当人手上掌握很大权利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那么好的克制力,久了这个人也会掉进权利的深渊。那么对此你怎么看待呢?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yeshi/8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