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武则天退位后,为什么武氏家族却仍然没有丝毫的动摇?概因武则天手段高明

分类:古代野史 2022-05-19

在我国历史上因个人富贵而连带着家族势力一起发达的事件,可谓是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武则天退位后,为何武氏家族却仍然没有丝毫的动摇?概因武则天手段高明。

武则天称帝就很不容易了,到了该“退休”的年纪,武则天也是被人“请”下台的。

她的退位,不是别人造成的,正是一代名相张柬之所致。张柬之曾经做过合州刺史,当时就把合州治理的要风得风,要水得水,治安良好,百姓爱戴。

此人还与荆州场史书杨元琰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到时一同泛舟聊天,就有过约定,他曾经说的是:如果我们二人有一天得志了,一定要共同的帮助彼此,一定要共同匡复大唐天下。

在后来呢,张柬之因为能力之高,不断乘风破浪,最终在朝当了宰相。在他当了宰相之后,他的复唐之心从未泯灭,他始终并没有忘记曾经的约定,他力荐杨元琰为羽林军将军,这样一来京城的兵权就得到了控制,而后又联合了一些要害的部门大臣,准备起事。

武则天被逼退位的原因:

武则天在年老之时,她皇位的继承人问题也逐渐凸显。当时朝中主要争论有立武则天侄子还是太子,就是立武氏还是李氏为太子的争论。

但是,发动这场政变还有一个引发原因,就是武则天对两个男臣的宠爱。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在朝中愈发专横,又在武则天面前挑拨离间,进献谗言,逼死了李显的子女。

然而武则天虽然退位了,但是武氏家族却没有因此而衰弱,这是因为早在武则天在位时期就做了打算。

武则天到了晚年,在立儿子还是立侄子为太子一事曾左右摇摆不定。侄子毕竟隔着辈份了,毕竟不如儿子亲,一旦选择了侄子辈,她武氏江山是传承下去了,但李氏命脉也彻底断了,自己的儿孙辈也必然难逃毒手,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侄子上位后,会对自己这位姑姑怎么对待呢?再加上朝中重臣都支持立儿子为太子,权衡利弊,经过慎重考虑后,武则天最后无奈地选择立儿子李显为太子。

立李显为太子了,李唐江山传承下去肯定是没有问题了,问题是武家子弟该怎么办?如果按照“胜者为王败者寇”来推算,武家子弟将来在李显上台后,肯定是如霜打的茄子——蔫了。但武则天毕竟和武家子弟是一脉相连的,毕竟自己奋斗了一生建立的周武王朝也是属于武氏家族的荣誉,她自然不愿意自己千秋百岁之后,武家子弟就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

如何保全武家子弟日后不受凌毒?如何让李家和武家化干戈为玉帛,和平相处下去?如何让武家子弟的富贵延续下去,让武家子孙兴旺发达?武则天煞费苦心,冥思苦想,很快就思考出了对策。

武则天曾召集李、武两家核心人物一起在明堂盟誓,相约为一家之亲。而维系这一誓约的手段就是联姻: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嫁给了武攸暨,李显的女儿新都和永泰二公主,嫁给了武承嗣的两个儿子武延晖和武延基,他最喜欢的小女儿安乐公主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精力旺盛的武三思还与韦后和上官婉儿一人有一腿,交情可谓不浅。

当然以上这些关系,在父子反目、兄弟成仇都司空见惯的大唐帝国中并算不了什么。然而在李显韦后需要同盟、武家需要靠山的大政治背景下,这关系就显得亲密而牢靠了。武家因武则天的退位而怀恨“五王”,与中宗李显的政治理念趋同。而想成为第二个武则天、却又受到五王干政指控的韦后,也同仇敌忾地力挺武三思,以至于中宗对这个隔壁老王非常信任。韦武二人通过封赏、赐爵等手段拉拢保持中立的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一系,并积极布局,等五王回过神来朝堂风向已变,连他们安插在武三思身边的耳目都反了水,最终被逐一清除。武家再次崛起于朝堂。

武家能够延续风光,还与中宗对武则天的态度有关。仁孝的中宗尽管拜母亲所赐吃了不少苦,但并未记恨,依旧维系了她身后的地位——比如对武氏宗庙的保持和维护,为母亲追福而修建圣善寺,等等。政策上则一脉相承,“令百官复修则天之法”,进入后武则天时代,武家风光也是必然——从这点上看,武则天当年这个接班人选得很准。

后来武三思、武承嗣父子想让安乐公主做皇太女,逼反了太子李重俊,二人也因此成了刀下鬼。武承嗣死后,韦后又将安乐公主许配给武承嗣的儿子武延秀,肥水没流外人田,武韦联盟仍在。作为武家新的代表,武延秀也继续着武家的风光。李显死后,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剿灭韦后集团,杀了安乐公主和武延秀。2年后武家最后一个核心人物武攸暨去世,接着李隆基二次政变灭太平,武攸暨的子女也被杀光。值得一提的是,武攸暨有个侄女自幼在宫中长大,后来被玄宗李隆基看中,就是武惠妃,差一点没成为皇后。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yeshi/4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