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为什么清朝女子都流行缠足?

分类:古代野史 2022-05-19

缠足是中国古代一种陋习,是指女性用布将双脚紧紧缠裹,使其脚畸形变小,以为美观。一般女性从四、五岁起便开始缠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后方将布带解开,也有终身缠裹者。

据现代学者考证,缠足开始于北宋后期,兴起于南宋。元代的缠足继续向纤小的方向发展。明代的缠足之风进入兴盛时期,出现了“三寸金莲”之说,要求脚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还要弓弯,但清以前的出土女尸尚未发现有缠足者,可见在当时缠足也并不十分普遍。清代的缠足之风蔓延至社会各阶层的女子,不论贫富贵贱,都纷纷缠足,但不缠足者也不在少数。

说到缠足起因,大概说来有四个方面:审美的要求、两性隔离制度、宋明理学的推动、处女嗜好的促进等。

汉族人追求女子身材美感由来已久,古来就有“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说法,历朝历代歌颂美女们身材娇好,步履轻盈的诗句不胜枚举。宋朝统治者的推崇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宋朝皇室与宋朝上层社会是最早开始缠足的。《鹤林玉露》记载:建炎四年“柔福帝姬至,以足大疑之。颦蹙曰:金人驱迫,跣行万里,岂复故态。上为恻然”。《宋史·五行志》记载:“理宗朝,宫人束脚纤直”。这是宋朝皇室、宫中女子缠足的例证。苏轼《菩萨蛮 咏足》称女子小脚为“宫样”,曹元宠在一首词中称小脚为“官样儿”,这也足见缠足起自宋朝官僚贵族阶层等宋朝上层社会。

缠足也很受宋朝文人的推崇,连苏轼、辛弃疾这样杰出的文豪都有歌咏和欣赏缠足的篇章。苏轼《菩萨蛮》词中有“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句,辛弃疾《菩萨蛮》有:“淡黄弓样鞋儿小,腰肢只怕风吹倒”句,常常为人们引用。林语堂先生曾描述过女子缠足后的步态:中国女子的缠足,完全地改变了女子的风采和步态,“其作用等于摩登姑娘穿高跟皮鞋,且产生了一种极拘谨纤婉的步态,使整个身躯形成弱不禁风,摇摇欲倒,以产生楚楚可怜的感觉。”而正是这种“可怜的感觉”,膨胀了封建士大夫的自身优越感。从而滋生出其“在性的理想上最高度的诡密”。

为什么会有这种审美观?据说裹过的小脚,可以训练部分地方的肌肉,解开后,长布条也会有特殊的气味(懒婆娘的裹脚布可以了解一下,就算是再勤快的婆娘,这味道也会特殊),可以引起某些人的特别的爱好。

其实换个角度讲,风一吹就摇来摆去的羸弱女子,和一个金刚女汉子,文人喜欢哪一个?想都不用想,肯定是柔弱的女子,才能唤醒文人的英雄情:

李渔的《闲情偶寄》里写道:“瘦欲无形,越看越生怜惜……柔若无骨,愈亲愈耐抚摸……”

潘金莲一双好脚,引得西门大官人神魂颠倒……

其他文人也差不多,小脚是最美的存在。俗话说得好“小脚一双,眼泪两缸。”大家都说小脚美,你不裹想怎么滴?任你西施一枚,大脚一伸,妈也,赶紧跑,欣赏某楼的三寸金莲来压压惊。

明朝女子大量裹脚,但还没有完成流行,明陵中许多皇后,都是大脚。真正鼎盛是在清朝。满清入关时,他们是反对裹脚的,许多满族姑奶奶就是天足,裹脚这种变态的美是要禁止的。他们打进来,男人的辫子留起来,女人缠脚的习俗也留住了。为了赞美,文人整出了个“男降女不降”的说法,这么一来,裹脚还挺爱国的嘛。世事就是这么搞笑,裹了脚的女人,出外不便,脚底踩个盆的满族女人觉得这挺好,很好看!也有样学样,宫女妃子都跟上了时尚,所以,清陵中许多女人都是小脚。

满清从上到下,所有人都在拼命裹脚,各种目的不言自明。在这一点上,祸国老妖婆倒还不错,她曾经三令五申要求不能裹脚,可惜没人听。辛亥革命后,一次次地运动,直到解放,这股妖风,才渐渐停了——最初那会儿要求男人剪掉猪尾巴,有些人还如丧考妣了。

缠足不仅严重影响了女性足部的正常发育,还让人们形成了畸形的审美心理。缠足减少了女性从事舞蹈和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比如朝鲜和日本从中国引进的舞蹈艺术一直持续发展,而与此相反,在中国,舞蹈艺术的发展随着缠足的发展而越发停滞不前。缠足严重侵害了妇女的权利。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yeshi/25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