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中国最后一位摄政王 他的摄政却加快了清朝的灭亡

分类:古代野史 2022-05-19

1908年12月2日,清朝最后一任皇帝溥仪登基,是为宣统帝。之后溥仪的父亲载沣当上了摄政王,所谓摄政,就是代替或代表出国的、年幼的、生病的或神志不清的及不具备执政能力的君主行使国家领导权的人。不过,中国最后一位摄政王并没有什么用,他的摄政完全就是加快了清朝灭亡的脚步。

我们不以人品来评价,仅从载沣的能力来说起,他真的是如此不堪吗?很遗憾,笔者必须要告诉大家,这是真实的。一句话,大清276年江山就断送在载沣手上。溥仪在自传《我的前半生》中记载了清朝灭亡那一天,载沣的反应。

当隆裕太后宣读《退位诏书》后,载沣没有一点难过,反而时感到无官一身轻。当天回到府邸后,载沣笑着对家人说:“从现在开始,我自由了,可以回家抱孩子了!”用现在的话来说,载沣心态一流,那时超级的好。

经过几年的争夺,载沣为首的少壮亲贵集团在中央朝廷占了优势。奕劻虽仍为首席军机大臣,但政事全取决于载沣。但是,在地方,特别是在军队中,少壮亲贵还远远没有拔除袁世凯的势力,以致袁在革命爆发后可以东山再起。宣统二年(1910年),载沣遭到汪精卫等的密谋暗杀,不过暗杀被发现未取得成功。

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风暴立即波及全国,清廷已是岌岌可危。载沣在走投无路之际,不得不重新估计形势,认为:“不用袁世凯指日可亡,如用袁世凯或可不之。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十四日,载沣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要他率领北洋军去镇压革命。野心勃勃的袁世凯对此并不满足,他以“足疾未痊”为由,拒不出山。十月二十七日,清廷任命袁世凯为钦差大臣,节制湖北水陆各军。 同时,“预备立宪”的骗局暴露以后,立宪派内部开始分化。同时皇族内阁集权,也造成统治集团内部的分残,引起汉族官僚的离心。清政府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十一月一日,载沣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至此,载沣将军政大权全部拱让给了被他罢斥回籍的袁世凯。袁世凯立即派兵攻打武汉革命军,夺取了汉口。

不久,卸任的前监国摄政王载沣,以醇亲王的名义退归藩邸,结束了他短暂且备受煎熬的三年当国生涯,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之后不久,清廷的一切自卫堡垒,尽自行撤毁,只留下一个孤儿,一个寡妇,再无能力抵御袁世凯的操纵与欺诈。民国元年(1912年)二月十二日,隆裕太后颁布清帝退位诏书,宣统帝溥仪宣告退位。

清帝逊位后,载沣生活很低调。他从不参与复辟活动,只求维持对皇室的《清室优待条件》和保持现状不蔓不知足矣。民国六年(1917年),在“丁巳复辟”中,载沣表现得极不热诚,从头至尾都未参与。日后溥仪潜往东北,载沣独认“凶多吉少”,持反对态度。

溥仪到东北建立满洲国后,曾多次要载沣全家搬去,把前景说得一片光明,日方代表也屡次来劝说载沣迁往长春,而载沣总是忧心忡忡,缺乏信任感,甚至一直把最小的儿子溥任,最小的女儿韫娱、韫欢留在身边不放。他认为全家去东北是愚蠢的,一旦陷入圈套,必将落得任人宰割的下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载沣赴东北满洲国,月余后返回北平。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底,载沣从儿女们口中得知,解放军包围了北平城,随时可能打进来,城内一片乱象。为了彼此有个照应,载沣让家人们都搬进西侧花园的益寿堂。

1949年1月,傅作义在北平和平起义,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城。之后载沣每天都要打开收音机,尽可能地了解相关资讯。1949年2月3日,载沣在日记中写道:“正月,北平局部开始和平矣……解放军入城尚俱安静。

事实上,慈禧太后正是看中了载沣的懦弱无能,“著摄政王载沣为监国,所有军国政事,悉秉承予之训示,裁度施行。”这样,隆裕太后就能继续垂帘听政,自己就不会被秋后算账。

载沣摄政后,最大的对手就奕劻、袁世凯集团。为此载沣做了以下行动,自代宣统帝称全国海陆军大元帅、任命胞弟载洵为海军大臣、载涛为军谘府大臣,把军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同时,把六部大臣进行全面整顿,多以自己心腹担任要职。

新官上任三把火,实属正常情况,任用亲信是古代皇帝的通病。然而,当时的清廷和地方的关系日趋紧张,矛盾愈演愈烈,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局面。当载沣把袁世凯打发回家后,表面上载沣掌握了朝政,朝局也相对稳定,实则波澜云诡。

载沣资历浅、年纪轻轻,且生性懦弱。反观当时的袁世凯,“已成为全国政治重心,一朝罢斥,政治重心便失去了平衡。”慈禧太后在世时,大清就已经风雨飘摇,大厦将倾。

新中国成立后,各大部委急需房屋作为办公或者生产基地,很多单位都中意醇亲王府。载沣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也想为国家做些贡献。同时王府原有仆人大量离去,空闲出大批房子,维护费用占去很大一部分支出。出售王府不但减少开支,还能得到一大笔钱补贴日常开销。

1950年,载沣思考了很长时间,最终下决心把王府出售。溥任代表载沣把醇亲王府售给“国立高级工业学校”,价钱为九十万斤小米。载沣和居住在府中的儿女们商定,将售房款的一半留给他自己另购住房,另一半由八个子女即溥杰、溥任、韫龢、韫颖、韫娴、韫馨、韫娱、韫欢平分,让他们到外面买房或是租房住。1950年夏,载沣搬至离魏家胡同不远的利溥营11号居住。

1951年,载沣因多年老病感染风寒,于2月3日病故。 葬于北京西郊福田公墓。丧事由溥任和载涛出面料理。载涛是位礼仪专家,对前清典制尤为精通,与北京“红白口”行业也有一些交情,皇妃谭玉玲的葬礼便是由他一手承办。按照旧礼,王府办理丧事要请僧道等大办道场,为亡人做些身后功德,载沣的丧事简化了这个仪式。

作为权倾一时的末代王爷,载沣的一生既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幸运的是他年少就承袭醇亲王爵,一路官运亨通,20岁就监国摄政,又贵为宣统帝之生父,可谓是手握王爵,口含天宪。但不幸的是他生在风雨飘零、激烈动荡的清朝末年,在执政的三年里,他多灾多难。这三年,是他一生最遭难的时期。清朝皇族中很多人认为他庸碌无能,只是一个窝囊书生,毫无政治才能,不配做摄政王,大清的江山断送在他们兄弟父子手中。这过于偏颇。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yeshi/24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