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历史上的袁世凯到底是个如何的人?

分类:古代野史 2022-05-19

袁世凯是清末的北洋军阀,早年发迹于朝鲜,后来回国之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对于他,历史上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说他窃取革命果实,是十恶不赦的卖国贼,有的说他施行新政,是真正的改革先行者。那么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同治帝病逝后,慈禧立她的侄子兼外甥的爱新觉罗·载湉为帝,改年号为“光绪”,两宫太后再次垂帘听政。之后,慈安太后暴崩,官方说法为脑溢血,民间野史认为是慈禧所害。1884年,慈禧发动了甲申易枢朝局之变,将以恭亲王奕訢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全班罢免,开始西宫独裁。慈禧当政期间,她大权独揽,排斥异己,甚至,后来将光绪皇帝都给软禁了。后世之人提起这件事的时候,都说:袁世凯有着很大的责任。因为,当光绪皇帝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到他身上之时,他却在关键时候掉链子,背叛了光绪皇帝。

清王朝自乾隆皇帝之后,就逐渐地开始走下坡路,到了光绪皇帝时期,更是面临着不得不变的状况。光绪皇帝虽然一直受到慈禧的钳制,可是,他并不甘心坐以待毙。几次战争失败后,光绪皇帝更是决定锐意革新,希望能使清王朝得到真正的中兴。

但是,当时的清廷,纷争不断,并没有拧成一股绳。以慈禧为首的一派作为后党,与光绪皇帝为首的帝党一派不断抗衡。光绪皇帝登基时只有五岁,慈禧太后还可以用辅佐的名义继续执政。等到光绪皇帝长大成人后,慈禧不得不将朝政交给光绪皇帝。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慈禧表面上不问国事,整天待在颐和园赏花玩乐,实际上,仍然大权紧握。一切的国家大事,都必须要经过慈禧的裁夺。慈禧掌权多年,老谋深算的她早已将朝廷上的大批官员拉入了自己的队伍中。而光绪皇帝虽然地位尊贵,但是,支持他的高官只有他的老师翁同龢等寥寥几人。维新运动兴起后,维新人士想要通过光绪皇帝和皇帝身边的亲信大臣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维新人士极力拉拢手握军权的袁世凯。

袁世凯为人向来奸诈机变,花言巧语便骗得了康有为的信任。两人交谈之后,康有为对袁世凯赞不绝口,甚至,称他为“经天纬地之才”。当时,袁世凯表示支持维新,令维新人士欣喜无比。光绪皇帝作为维新的坚定支持者,对袁世凯也是非常信任。

光绪二十四年,光绪皇帝亲自下令变法。可是,以慈禧为首的反对派一直对变法大加阻挠,很多条令在他们的反对下都形同虚设。光绪皇帝十分焦急,他向维新人士表示,为了国家的强盛,一定不能妥协,无论如何也要坚持变法。自此,光绪皇帝的慈禧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冲突一触即发。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手握军权,他们嗅到了即将到来的危机,决定用武力来反对变法。光绪皇帝得到消息后惊恐万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连连向维新人士下达密诏,询问如何是好。连皇帝都手足无措,足可见情况的危急程度。但是,这件事也反映出,之前维新派的很多行动都是在慈禧的同意下完成的,如果没有慈禧的默许,维新人士的很多政策都难以颁布。维新人士看似思想进步,可是,连掌握实权的是谁都搞不清楚。这样看来,他们日后的失败也并非偶然。

维新人士看了皇帝的密诏后,决定险中求胜,先发制人。他们将希望寄托到袁世凯身上,想让他率兵包围颐和园,逼慈禧就范。九月十八日,维新主干人士谭嗣同孤身一人面见袁世凯,见到袁世凯后,谭嗣同并没有遮遮掩掩,而是坦然说出了当今的形势。而且,谭嗣同向袁世凯直言:如果愿意帮忙,就发兵相救;如果不愿意帮忙,尽可以去向慈禧报告。袁世凯大义凛然地说:“光绪皇帝英明神武,我一直非常尊敬。如果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将赴汤蹈火,万死不辞。”谭嗣同听了他的话十分感动,于是,将维新派的计划和盘托出。袁世凯听了之后满口答应,可只隔了一天便向慈禧告密。

慈禧得到消息后,马上集结力量发动政变。很快,光绪皇帝被软禁,维新人士也惨遭追杀。与此同时,慈禧还下令将颁布的变法政令全部废除。历时一百零三天的变法,就这样失败了。维新人士对袁世凯估计不足,错误地将希望寄托到他的身上,以至酿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袁世凯也在历史上开始留下自己的恶名,但是他只是一个军阀的领袖,他所做的都是为他自己,真正的他还做出过很大贡献。

当袁世凯在中国确立了自己的领导地位之后,事实上当时的中国并不是那么的和平,北方拥有沙皇俄国的威胁,而西边则有英国的虎视眈眈,东边还有日本的隔海观望。而当时,沙皇俄国和英国一直想要把中国的蒙古地区和西藏地区进行分别独立出去。

在沙皇俄国的不断挑唆下,外蒙古提前独立成一个国家从祖国的怀抱中分离出去,而后沙皇俄国并未放弃继续破坏中国统一的计划,又不断教唆内蒙古和呼伦贝尔独立。而当时的袁世凯政府对此非常不满,便展开了与沙皇俄国的一系列磋商会谈,而且袁世凯还试图不惜动用武力进行维护内蒙古和呼伦贝尔。最终面对如此强硬的袁世凯,沙皇俄国也最终放弃了室内蒙古和呼伦贝尔独立的念头。

而英国人一直想要把中国的西藏从中国分离出去,因而英国人在袁世凯当政时期不断的教唆西藏当地人民群众,试图完成西藏的独立。但是袁世凯怎能容忍西藏独立,但是当时中国与英国的实力差距太大,所以袁世凯只能选择与英国进行谈判,并且对西藏政府进行安抚,最后在袁世凯的努力之下,英国人迫使西藏独立的念头也化为泡影。

可能很多人对于袁世凯签订的《二十一条》非常不满,因为在条约中中国对日本做出了很大的让步,每条都能使袁世凯留下千古骂名。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二十一条》真正受益的却是中国,虽然说是《二十一条》,但实际条约却只有12条,而且通过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的协商调解,使得很多条约中的内容的解释权全都归中方所有,也就是说,在与日本的打交道过程中,袁世凯是占据了主动地位的。

虽然他的人品确实不太好,但是在民族大义和国家领土的问题上,可以说他是非常清醒的,也非常强硬的,而他毕生最为让人诟病的恐怕就是他的思想过于腐朽,虽然称不上英雄,但不至于说他是个卖国贼。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yeshi/22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