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明朝“考神”却为什么惹得皇帝大怒,还被削去功名?

分类:古代野史 2022-05-19

古代科举制度是选拨人才的重要方式,能通关过重重测试并且取得第一,想必文采也是与众不同的。科举制度从隋炀帝时期开始设立,盛于唐朝。可以说科举制度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公平,有能之士也多了一个出头的方式。然而有考试就会有考神,能依靠自己的能力,每次都会以最好的成绩脱颖而出的人,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据记载,科举盛行1300年间,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为777人,他们算是考神。其中,满足乡试、会试、殿试三大关均拿第一名,即是“三元及第”的共16人,他们绝对是考神中的“考神”。但是,若是能在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六大关中均拿第一名且从未中断,连续拿第一的就一人,即是本文要讲的主角,“考神”中的顶尖人物黄观。可惜,黄观后来得罪明成祖朱棣,被株连九族,功名被从榜上删除,万历年间才得以复名。

黄观,今安徽池州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连续不中断的“六首状元”,接连在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等六次大考中拿下第一名,可谓是“逢考必过”,“逢考第一”,堪称是“考神”中的顶级“考试”, 时人赞誉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可知,此人能力不一般,考试能力更是高手中之高手。当然,黄观理政能力也不差,殿试时,朱元璋考一题时务策,询问如何加强边疆防卫为题。黄观如是回答:“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无扰,边境无虞。”,即是搞“兵农合一”,大力推行已经出现效果的“卫所制度”,从而抵御蒙古入侵,维护边境安全。

此次殿试,朱元璋相当满意,于是取一甲第一名,授翰林院修撰。这职位很不一般,虽然级别不高,也就是六品左右,可常年陪伴太子左右,近水楼台先得月,若是能熬上十来年,很容易进入内阁,成为帝国核心统治成员。果然,建文帝继位后,黄观升任侍中,参与国家机密决策,挤进了权力核心。黄观的辉煌时期,是建文帝朱允炆继位之后。当时由于黄观和方孝儒等人都持相同的观点,认为藩王势力太强,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皇权,应当削藩。就当时的情景来说,他们确实说得一点也没有错。

按道理来说这样的人应该能平步青云才对,为何后面功名却被皇帝取消了呢?

原来他得罪了朱棣。燕王朱棣,曾和朱元璋出生入死,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他居功自傲,压根不把侄子朱允炆放在眼里,上朝的时候也不对朱允炆行君臣之礼。众臣慑于朱棣势力强盛,都不敢指责。唯有黄观在朝堂上毫不客气地指责他说:“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礼;龙颜垂地,宫中叙叔侄之情。”朱棣见黄观一个文官,竟敢指责他的不是,于是对黄观心生怨恨。

公元1399年,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从北京起兵,一路南下,直逼南京,也就是为人熟知的靖难之役。当时朱允炆毕竟年轻,尚不知严重性,还命黄观起草诏书,要朱棣遣散军队,并只身入南京请罪。谁知朱棣根本不理睬朱允炆,反而还向天下公布朱允炆身边的“文职奸臣”名单,声称就是这些人撺掇朱允炆宗室不和,而黄观因为写了讨贼檄文加上之前朝堂上得罪了朱棣,所以名字自然也在这份名单之中。

朱允炆的中央军显然不是久经沙场的朱棣的对手。随着时局的变化,朝廷越来越处于不利的状态。而此时,朝中又无能当大用的武官。黄观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自告奋通地请求去长江上游招募兵士,再与中央军一起攻打朱棣。就在黄观还在长江上游招兵买马,准备回援的时候,却听说朱棣已攻陷南京登基称帝,而朱允炆在战火中不知所踪。黄观听闻悲愤不已,号啕大哭。当船行至安庆时,他穿戴好官服,向南京方向行过三叩九拜之礼后,像他的恩师黄冔那样,跃入湍急的江中,自尽而亡。他也用生命的代价,诠释了什么叫“忠义”。

黄观虽然死了,可朱棣怒气未消,于是下令“诛九族”,亲朋好友都受到牵连,被发配边疆者数百人,充军为奴者百余人。黄观妻子翁氏及其子女,全部被朱棣充作军奴,给驯象之人做妾,以示羞辱。不过,黄观家人很节烈,翁氏及其子女不堪如此屈辱,也纷纷投江自尽。史载:“初,观妻投水时,呕血石上,成小影,阴雨则见,相传为大士像。僧舁至庵中”此外,朱棣下令剥夺黄观功名,将其从状元榜上除名,直到1596年,万历皇帝将其恢复名誉,谥号文贞。

纵观黄观之一生,他六次考试均拿第一名,史上唯一一位“六首状元”,是当之无愧的“考神”,在政治上,也的确不是平庸之辈,可惜辅佐了一个无能的皇帝,加上自己年轻不够圆滑,导致了悲剧的产生。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yeshi/22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