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岳飞之死的历史真相,真的是秦桧吗?

分类:古代野史 2022-05-19

相信我们大家都读过《满江红》这首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我们都知道岳飞是被冤枉害死的,但是你们知道他真正是被谁害死的吗?

小时候对岳飞故事的理解其实特别简单。岳飞所向披靡,秦桧大奸大恶,宋高宗赵构昏庸无能。就这么简单啊。

后来,稍大一点,发现不是这么回事,秦桧其实不重要,别看他跪在岳王坟前是千古罪人,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高宗赵构。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抗金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在即将恢复河朔,一雪靖康之耻之际,却在一天之内接到宋廷十二道金牌,严令大军班师。岳飞只好退兵回朝,解除了兵权,岳飞的十年抗金之功,顿时毁于一旦。绍兴十一年十月,岳飞被秦侩等诬以谋反罪身入囹圄。

由于岳飞出身于一个普通农民之家,所以他对官场和政治都不太感冒。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位难得的天才将领,再加上刚好生在乱世,可以说“生逢其时”又“生不逢时”。

刚开始,他也只是一个普通的下层军官,有一次违反了军法要被处置,就在这时候他的伯乐——宗泽出现了。宗泽不但救了岳飞,慢慢地还发现岳飞绝对是个人才,于是就不断地提拔重用岳飞。后来岳飞上书得罪了奸臣,宗泽便将他派到河北都统制张所那里避避风头。岳飞虽然屡立战功,但是好“抗上”,也就是不爱“服从”领导,于是张所又把他派到王彦那里去。

在一次军事行动中,岳飞又违抗王彦撤退的命令,率领自己的几百人和金军厮杀,虽然此战他击杀和活捉了两名金军将领,但两军激战时,岳飞曾经向王彦求援,王彦恼怒他“不听命令”,就没有派兵支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岳飞和上级的关系一直都是没有处理好的。另外,他和同级将领的关系也不是很融洽,因为害怕王彦要处罚他,便带领自己的人马不辞而别了。后来宗泽爱惜他的才干,体谅他的爱国之心,又重新将其收归于自己帐下。

后来,屡立战功的岳飞受到宋高宗赵构的欣赏,赵构要封他做泰州知州,岳飞却很不满意,认为这是一个文官,便上表朝廷,愿意把一家妻儿老小压在朝廷当人质,表示自己想要私募军马,为国效力。虽然这是当时的一个潜规则——将领如果要私募兵马的话必须先把家人压在朝廷做人质,但是岳飞这么明着写出来就让皇帝很难堪了,相当于把这种潜规则昭告天下,在加上他又屡次打着“收复汴梁,迎回二帝”的口号,所以赵构对岳飞的态度始终很复杂:又想用岳飞,又不敢用岳飞。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宋金“绍兴和议”订立不过一个月,岳飞便被赵构赐死在大理寺狱内,死讯传出,“天下闻者无不垂涕,下至三尺之童,皆怨秦侩”。秦侩是杀害岳飞的元凶,是世人众口一词的结论。然而在当时也有人认为造成岳飞的死还有一个大元凶。岳飞死后,有人作诗云:“自古忠臣帝主疑,全忠全义不全尸。”矛头已经暗指赵构,文征明的《满江红》:“笑区区一侩亦何能?”明确地指出赵构才是杀害岳飞的元凶,秦侩是帮凶。秦侩是金人的奸细,自然与抗金事业势不两立,岳飞在抗金作战中最厉害,自然是金人的心腹之患。所以秦侩秉承赵构的旨意要害死岳飞是可以理解的,但令人费解的是赵构为什么要害死军事支柱的岳飞呢?不过细想还是理解的。

高宗有过在金营做人质,从扬州南渡等惊险经历,对金人实在是惶恐,他对战争前景有两怕:一是怕全胜,二是怕大败。胜则怕武将兵多、功高权重,败则怕为临安布衣而不能。所以败和胜都不是他想要的结果,他只想一心求和,做个安稳的太平皇帝。加之岳飞一心要”迎二圣“,而徽、钦两帝回来,自己就当不成皇帝了,他害怕光复中原,因而杀了岳飞。也有人认为主要是岳飞久握重兵,跋扈难制,对皇权构成威胁。对武将的猜忌和防范,是赵宋王朝恪守不渝的家规,这也有可能是杀害岳飞的理由之一。

后来金军被打得无力南侵了,赵构就想再次上演一出“杯酒释兵权”,张俊看出了苗头,立马把军权全部交了出来,韩世忠则效仿王翦索要封赏“自污”,也保住了性命,只有岳飞缺乏政治敏感性,被诬陷谋反冤杀了。

岳飞一生忠肝义胆,可惜他手握重兵,又好“抗上”,始终被高宗猜忌而不自知,秦桧只用“太祖陈桥兵变之前也是忠臣”一句话就说得高宗定下了杀死岳飞的决心。“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当我们再次回顾岳飞的这段《满江红》时,不得不感叹他壮志未酬的无奈和不幸。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yeshi/21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