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明朝崇祯皇帝如果退回南京,大明历史是否会改写?

分类:古代野史 2022-05-19

明朝是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王朝,不可否认,明朝是一个强盛的王朝,但是这个强盛的王朝却在1644年走到了尽头,但是明朝百年基业虽死而未僵。同年五月,以史可法、马士英为首的明朝遗臣们在留都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改元“弘光”,是为弘光皇帝,历史上将这个明朝在南方组建的政权称为“南明”。

然而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拥兵百万的南明弘光政权仅维持了一年时间就被南下的清军所攻灭。之后,南明还经历多个由流亡宗室组建的小政权,但都未能改变颓势。1662年,随着南明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榔在昆明被绞死,南明在大陆的抵抗彻底宣告终结。南明政权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几任皇帝的身份存在争议,由此导致了南明内部不同派别的法统之争,结果造成大量内耗,严重削弱了抗清力量。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当初崇祯皇帝跑往南方,明朝有没有可能延续国祚呢?

首先,崇祯是大明王朝名正言顺的天子,而且当了十七年皇帝,是全体明朝人公认的君父。所以即便他落难逃往南京,其绝对权威依旧毋庸置疑,这对保持南明内部团结稳定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崇祯皇帝一生的诸多决策虽饱受后世争议,但无论如何,其个人能力总比弘光皇帝朱由榔要强上百倍。如果他能吸取明朝在北方的失败经验,以他的政治阅历,至少不会让南明在最初阶段就变成一团乱局。再次,当时北方遭遇连年战乱,早已民生凋敝,入不敷出,整个国家的经济重心都在南方。崇祯若是及时放弃北方,相当于抛弃不良资产,保留下优质资产。这对一个想要重整山河的王朝来说非常重要。此外,明朝退守半壁江山还可以避开最头疼的两线作战之苦,坐看李自成和清军在北方“互殴”。

最后,清军入关后之所以能迅速站稳脚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借口就是打着消灭“闯贼”,为崇祯皇帝复仇的旗号。可是崇祯皇帝还活着,这个借口自然不成立,满清想一口吞下北方就没有那么容易,甚至要不要入关都成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上面说了那么多崇祯跑往南方的好处,接下来再说说存在哪些问题。其实明朝晚期一直饱受一个大难题的困扰,那就是:没钱。在李自成率军围攻北京前夕,朝廷甚至穷到无法给参与守城官兵发饷银的程度。结果导致守城的明军根本无心恋战,李自成还没正式发起攻击,他们就主动打开城门投降了。那么假如崇祯跑往南方,没钱的问题能得到彻底解决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弘光朝廷也保守财政拮据的困扰。无论是明朝还是南明,都是作为国家正统存在,不可能像李自成的军队那样直接拿刀去“吃大户”。

而且崇祯本人性格多疑且刚愎自用,政治思维也太差。多疑的性格随着他的成长慢慢发展起来的。朱由检虽然反对党争,但是不能冷静的掌握事实,轻信他人,导致党争愈演愈烈。他政治上的短板,使得朝政越来越黑暗。就算去了南京,还是不能有效的处理党争,江南还是东林党的大本营,两眼一抹黑。

而没有迁都也清朝提供了接管完整政府的条件,首都没能迁到南京去,清军就接管了一个完整的明朝的中央政府,清国最缺少的就是这个,由于清国接管了大明王朝中央政府的几乎所有的高级官员,正是通过这些官员,清朝才能够顺利地接管天下,征服南方,进而统一全国,同时造成了南明的派系争夺。首都没有迁到南边去,李自成一占领北京,大明朝的最高统治出现了真空,帝王的继承发生断裂,在南京建立的那个南明政权,在由谁当皇帝这个问题上,皇室宗亲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和争夺,形成了矛盾尖锐的派系,这就极大地削弱了南明政权的实力。

虽然未迁都确实加速了大明王朝的灭亡,如果明朝能将首都迁到南京去,那么,李自成和后来占领北京的清军,实际上占领的是一个政治意义上的空城,如果完整的明朝政府如果迁到南京,仅仅只会和北方的政权形成长期的对峙局面而已,而纵观历史,北方统一南方一直是大势所趋,所以即使迁都也无非是灭亡前的挣扎,而从崇祯皇帝的性格而言,他虽然刚愎自用,但是行事从不拖泥带水,所以对他而言君死守国门或许是一个最好的结局。

就理性分析,从当时的形势来看,崇祯如果跑往南方,明朝有很大的可能会延续国祚,但不会是作为一个大一统王朝存在,而是作为留守半壁江山的南明存在。中国会再次进入一个大分裂时期,南明、满清、李自成,谁将重新一统天下,那就只能是个未知数了。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yeshi/19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