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坎尼会战以少胜多,为什么被称为军事史上最伟大的战役之一?

分类:古代野史 2022-05-19

历史上有名的战役很多,古今中外爆发的战争不计其数,而让人我们铭记的却寥寥无几,坎尼会战就是一场让世界都为之震撼的战役

坎尼会战,发生于公元前216年,乃是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的主要战役。此前迦太基军队主帅汉尼拔入侵意大利,并且屡败罗马军队。而为了截断罗马之粮食补给,进一步打击其士气,汉尼拔于是进兵至意大利南方之罗马粮仓坎尼城。8月2日,迦太基军与罗马军相遇,大战爆发。汉尼拔运筹帷幄,成功地以少胜多,击溃了由罗马执政官保卢斯与瓦罗二人所统领的大军。此战虽然并没有令迦太基彻底击溃罗马,但汉尼拔战术运用之高妙,使之时至今天,仍被誉为军事史上最伟大的战役之一。

在特拉比亚会战(前218年)与特拉西梅诺湖会战(前217年)的惨败中恢复过来后,罗马人打算在坎尼与汉尼拔决战,并且派出了约八万七千名罗马同盟军出战。罗马军将右翼置于奥非都斯河附近,骑兵放于两翼,而重步兵则集中在中军。为了对付罗马的布阵,汉尼拔使用了双重包抄的战略,将最不可靠的两万五千名高卢新兵置于中军,并混以八千名久经沙场的西班牙重装兵。

而其中军并不是一条直线,乃是由中央突起的弓形阵,以诱敌击之。而精锐骑兵则置于两翼,以作包抄之用。在战事开始时,迦太基的中军不敌罗马中军的优势兵力而向后撤。但罗马人在不久后便堕入了一个巨大的凹字中心里,而迦太基的中央步兵与两翼的骑兵则由中间进逼,结果包围了罗马军。罗马军无处可撤,结果被迦太基军分割,逐个击破。最终,大约六万至七万名罗马士兵战死或被俘,两名统帅之一,执政官鲍鲁斯,与八十名元老院成员一同阵亡。

那么这场战役为何被称为经典之战?

一、兵力悬殊,以少胜多。

罗马军团共有七万名步兵、二千四百名罗马骑兵与四千名同盟骑兵,并在两个军营留守二千六百名重装步兵与七千四百名轻装步兵(合计一万名步兵),所以罗马在战场上的总兵力达至八万六千四百人。而迦太基军则有大约两万五千名的高卢新兵,八千名西班牙重装步兵,一万二千名非洲重装兵与八千名骑兵,这包括了主战场上的兵力与分队兵力。

二、利用地形,背水一战。

坎尼会战中,汉尼拔军团左翼在奥非都斯河附近,背后不远处便是亚得里亚海。这种置之死地的部署,与韩信的“背水一战”类似,可以极大地提高士兵们的士气,因为无路可逃,只得死战。

三、打法创新,田忌赛马。

罗马军团失误在于过于轻敌,自以为兵力占优。所以,罗马军团侧重点在于打击汉尼拔的中军,以此靠着人数碾压过去。当时罗马人的传统阵形是步兵置中军,骑兵置两翼。

汉尼拔自然知道,即使把所有精锐部署在中军,也未见得能抵挡得住罗马军团。汉尼拔为了应付罗马军的优势兵力,选择了不同于传统的阵形。他将最低质素的两万五千名的高卢新兵放于中军,并辅以八千名久经沙场的西班牙重装步兵,而一万二千名骁勇善战的非洲重装兵则分列两边,军团两翼则分置骑兵。形成了新月状凸字阵形。汉尼拔依据各兵种的特性与战斗质素来布阵。

他首先命令其两翼的精锐骑兵,先击溃较弱的罗马骑兵,并绕到罗马步兵的后方,伺机包抄回来。此时,那些罗马步兵并未在意汉尼拔的骑兵部队,罗马军团因数量上占优而将汉尼拔的中军逼得连连后撤,这时候,汉尼拔将原先安放在两翼的非洲重装兵,向中间罗马步兵进攻,对罗马军队形成一个凹形包围。最后,汉尼拔的精锐骑兵攻击罗马步兵的后方。罗马人士气瞬间瓦解,惶恐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由于人数太密集,罗马军团多半是被自己人踩死的。

战役过后,大约六万至七万名罗马士兵战死或被俘,罗马军团两名统帅之一,执政官鲍鲁斯,与八十名元老院成员一同阵亡。

尼会战是汉尼拔在战争指导上最出色的杰作之一,汉尼拔在坎尼的胜利引起了广泛的反应,罗马一时陷入极其危险的困境,意大利南部地区的部落一个接一个地臣服于汉尼拔的剑下,罗马人失去萨姆尼乌姆、卡拉布里亚的大部分,卢卡尼亚的许多地区。不久,康帕尼亚地区的卡普亚及其许多邻近城市也都倒向汉尼拔。汉尼拔对他们采取一些有利的措施,保证他们有充分的自治权,不强迫他们在迦太基军中服役。这些都扩大了汉尼拔在意大利的影响,从而在政治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yeshi/16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