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此人当官后,父亲说不出10日家族都会死,说完后自杀,结果句句灵验

分类:古代野史 2022-05-19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大臣最后都被冤杀,在汉朝汉景帝时期也有不少,今天我们说的这位当官后,父亲说不出10日家族都会死,说完后自杀,结果句句灵验。

话说汉初,虽然统一天下,但还是需要武力手段解决遗留问题,所以经过多年的战争,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刘邦死后,吕后施行独裁统治,多次提拔吕氏一族,外戚专政让刘氏宗亲看不下,吕后一死,旧臣们便除掉了吕氏一族,让刘恒继位,是为汉文帝。

汉文帝是位明君,他的政治举措都是为国为民,自己反而是生活得十分朴素,发展生产力,又废除了残酷的刑法,如此休养生息,百姓们这才能够安居乐业,汉朝的国力也是稳步发展。因为汉文帝本人仁慈,对于诸侯国的问题和匈奴的挑衅,也是以德服人,但这却埋下了祸患,诸侯国的实力越来越强大,总有一天会爆发的。

他的儿子刘启继位后,是为汉景帝,同样是像父亲一般励精图治,父子两人开创了“文景之治”,虽然大部分功劳还是文帝的,但景帝也锦上添花了。与父亲性格不同的是,刘启的性格骄傲,崇尚武力。据说他曾经和吴国太子下棋的时候,两人产生争执,刘启竟然是用棋盘砸死了小太子。

景帝有位明君父亲作为榜样,执政也自然不会有大问题,他只需沿着文帝的执政方针处理国事就行,大力发展生产力和经济,少用残酷刑罚,讲究公平公正,以理服人,对于特殊犯人也特殊处理。除此之外,景帝身边还有一位臣子,名叫晁错,晁错也经常为皇帝提出一些建议。

晁错在文帝统治的时候,他已经是太常掌故了,虽然他本人谋略出众,但并没有深受皇帝重用,因为他的执政理念与皇帝不和。自幼学习法家思想的晁错,有着雄才伟略,后世人对他的评价,认为他不输于贾谊,但他性格冲动,做事偏激,如此性格自然是和谦逊温和的文帝相处不来。

公元前169年,在处理匈奴入侵一事上,晁错确实是提出了好的建议,文帝御驾亲征的时候,他建议挑选精锐部队,再挑选能力出众的将军一同前去,同时还要嘉奖士兵。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晁错又提出让内地居民迁移到边境地区,开荒农地,开发边境,这样士兵和百姓就能一同抵御敌人,这条建议也被文帝采纳了。

文帝的执政手段较之温和,在处理诸侯国一事上,显得十分仁慈,而晁错却是认为要削弱藩国实力,以免他们做大,可文帝并没有采纳。直到景帝继位以后,晁错作为刘启的老师,他的削藩建议这才被景帝采纳了。

晁错和景帝性格相和,深得皇帝重用,成为了景帝身边的红人,他还指定了法令,可朝中大臣们却是看不惯他的所作所为,此人性格偏激,却要处理国家大事,实属不妥。其中丞相申屠嘉对他十分不满,多次找理由要处死晁错,但皇帝始终没有同意,直到申屠嘉死后,晁错在朝中地位更是无人敢惹,说是一手遮天也不为过。

景帝二年,晁错多次提出要削藩的建议,他罗列了许多诸侯的罪名,请求皇帝一定要出兵削弱诸侯国,否则就是养虎为患了。如此逼迫皇帝,景帝没有动怒,因为他知道晁错的想法是正确的,但要违背先皇的意思吗?

景帝不知如何抉择,所以他和众大臣商量,但大臣们知道这是晁错的建议,惧怕晁错的手段,所以竟然没有一位大臣反对。景帝想到小时候自己打死吴国太子,吴王一定是怀恨在心,如今他们的势力越来越大,若是不早早处理,恐怕就会威胁到他的皇位。

最终景帝做出了抉择,他选择削弱藩国实力,晁错立马是出台了二十多条的法令,条条针对诸侯势力,诸侯们自然大为愤怒,此时朝中大臣也纷纷站出来反对他的削藩令。但削藩是晁错一直以来的心愿,纵使大家都是反对,他也一定会进行下去,因为他坚信这是为汉朝好,为皇帝后,虽然前期会让众人不解,但将来大家一定会知道削藩令的好处。

可如今就连他的父亲都来亲自指责他了,年迈的老父亲即使是拄着拐杖也要骂他,“你这个祸害,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晁错还是不知悔改,他坚信自己做的是正确的,父亲知道自己改变不了儿子的主意,只能是仰天长叹:“我生了你这么个祸害,不出10日时间,整个家族就会因为你而覆灭,你我都会死,还不如我现在就去了。“说完此话,父亲就服毒自尽。果然10天之后,吴王带领七国造反。

经过这些年来的发展,七王势力不容小觑,他们联合了数十万的军队威逼景帝,此时景帝才恐慌了,他没想到,诸侯竟然会如此强势,丝毫不听从削藩令,如今他已经控制不住局势了。晁错又建议皇帝御驾亲征,这样才会鼓舞军心,但战胜的希望从客观角度来看其实并不大,此时吴国的丞相袁盎又上奏景帝,只要杀死晁错这个人,那么他们就会回去,不发动战乱,因为此次的削藩令是晁错一手制定,是他惹怒了诸侯。

景帝再一次做出了选择,他选择牺牲晁错,还颁布诏书,说明此次削藩,全都是被人挑拨,并非本意,大臣们一看如此,知道晁错已经失势,他们也纷纷上书揭发晁错的罪行。皇帝召晁错进宫问责,而晁错还在半路上就被当街腰斩了,死的时候他还毫不知情。

说到这问题就来了,汉景帝为何要用腰斩的方式处死晁错呢?

关于汉景帝杀晁错的原因,有人认为,是为了平息“七国之乱”。因为削藩的建议是晁错提出来的。汉景帝希望通过杀晁错,平息七国诸侯的怒火。但是,这个道理似乎也不太对。为什么呢?

一者,杀晁错用以平息诸侯的怒火,这件事显得非常的奴颜婢膝。如此奴颜婢膝的事情,汉景帝身为一个皇帝,怎么干得出来呢?更何况,汉景帝还是腰斩晁错。这个腰斩的行为,简直就在讨好诸侯们。一个皇帝如此讨好造反的诸侯们,那不是非常没尊严吗?

二者,汉景帝杀晁错后,并没有停止对“七国之乱”的讨伐,而是积极地准备打这个仗,最后还是派出周亚夫等人,平定了“七国之乱”。当然了,汉景帝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杀晁错后,“七国之乱”依然并没有停止。但是,这也说明汉景帝杀晁错并没有杀对。既然没有杀对,那就应该给晁错平反。为什么汉景帝不给晁错平反呢?

所以,汉景帝杀晁错,应该还有另外的目的。

什么目的呢?

其实这个目的,在袁盎向汉景帝提建议的时候,谜底还没有揭穿。当时袁盎说的是“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这个意思还是杀晁错可以平定“七国之乱”。

袁盎这么说了以后,汉景帝其实并没有下杀晁错的决心。汉景帝当时只不过“上默然良久”而已。

实际上,直到后来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联名上书的时候,才把汉景帝一定要杀晁错的谜底揭穿。

他们在上奏汉景帝的时候,特别引用了晁错的话“兵数百万,独属群臣,不可信,陛下不如自出临兵,使错居守。徐、僮之旁吴所未下者可以予吴”。也就是说,晁错当时给汉景帝说,请汉景帝亲自带兵前往讨伐“七国之乱”,因为只有汉景帝“御驾亲征”,才打得赢这场仗。晁错自己则“居守”。所谓“居守”,就是坐镇中央。

陶青、陈嘉、张欧等人认为,晁错说那样的话,是“不称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其实这三个人说的还是比较含蓄的,直白一点说,就是晁错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自己做大,甚至自己当皇帝。

我以为,正是这三个人说的这句话,让汉景帝彻底动了杀心,而且下了狠心。在他看来,晁错确实有做大的企谋。所以,他决定一箭双雕,借此机会,既实现了“削藩”的目的,又杀掉了有可能当权臣的晁错。

我们并没有冤枉汉景帝。当周亚夫平定了“七国之乱”后,汉景帝也是表面上让周亚夫当宰相,然而却又不断地整治周亚夫,最后逼得周亚夫自杀。他对待周亚夫和对待晁错的方式,显然是一样的。

那么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yeshi/15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