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同是皇帝朱元璋在立嗣上十分果断,为什么康熙却犹豫不决?

分类:古代野史 2022-05-19

清朝皇帝虽然大多都是明主,但是他们往往在立嗣上会出现很大的纰漏,比如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自己的后人手足相残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相较明朝皇帝朱元璋,他把很多大权都交给太子历练太子,这似乎更加合理,为何都是皇帝,二人的做法如此迥异呢?

朱元璋和康熙皇帝都是很早就确立了太子。而且,他们都非常爱自己的太子。但是,让人不解的是,两人此后在对太子的培养,以及处理太子的问题上,却是截然相反的。朱元璋几乎把满朝文武大臣,都选为东宫太子的老师,让他们辅佐太子。并且朱元璋还多次放手让太子处理政事,还直接对大臣们说,你们有事情,先向太子上奏。上奏以后,太子能解决就解决,太子不能解决再告诉我。

康熙皇帝则不一样。康熙皇帝虽然也让儿子们参与处理政务,但是他对儿子们很不放心。他之所以两次立胤礽为太子,又两次把他给废掉,就是觉得太子有夺取他权力的图谋。在第一次废太子后,他让大臣们推荐候选人。大臣们都推荐八皇子胤禩。也正是这个推荐,让他一下看到胤禩身后的力量。而这个力量,和胤礽身后的力量竟然一模一样。这意味着,康熙的皇位,不是被胤礽给夺去,就会被胤禩给夺去。所以,康熙才会大骂胤禩,并给予胤禩沉重的打击。

朱元璋完全放权给太子,康熙却非常警惕太子对权力的染指,同样是皇帝,他们两人的做法,为什么这么不同呢?这件事看起来奇怪,其实也并不奇怪。为什么说也不奇怪呢?

历史上有过一些被皇太子夺权的皇帝,比如唐高祖李渊在玄武门政变之后,被迫改立儿子李世民为皇太子,不久就让出皇位。唐玄宗在安史之乱后,被皇太子李亨架空为太上皇,也失去了皇位。更惨的一个比如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被皇太子刘劭杀掉。皇太子是法定的皇位继承人,皇帝在出巡、出征、患病的时候,通常会让皇太子代理皇权,处理国政,一是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同时让皇太子有历练的机会。

朱元璋之所以放心朱标使用权力,是因为他认为,朱标不会夺去他的权力。而康熙皇帝之所以不放心胤礽、胤禩等人,是因为他认为,胤礽、胤禩是很有可能夺去他的权力的。而且我还想说的是,无论是朱元璋,还是康熙皇帝,他们的判断都是正确的。朱元璋虽然夺取的是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不过,他的皇权文化传统,是从宋朝继承来的,是从汉唐继承来的。作为汉人的皇权文化传统,开国皇帝最担心的,不是太子会提早夺位,而是开国功臣,或者说权臣们夺位。朱元璋正是担心开国功臣们夺位,所以他才会提早让朱标树立威信。他让大臣们给朱标当老师,让朱标处理朝廷中的事务,有两个目的。一是让朱标和大臣们保持一种亲善的关系,二是让朱标能够镇住大臣们。只有这样,朱元璋才觉得,他去世以后,朱标能够平稳地掌控朝廷。

后来朱标提早去世后,朱元璋的希望全落空了。当他决定立朱允炆为继承人的时候,他知道,不能采用培养朱标的办法。因为朱允炆太小,要让朱允炆像朱标那样,具有处理政务的能力,以及在大臣们面前树立威信,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朱元璋那时候才大开杀戒,把那些位高权重的功臣们以及权臣们一一杀掉,把“刺”拔光,从而让朱允炆舒舒服服地继位当皇帝。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不担心当初朱标会夺了他的皇位呢?因为朱标太弱,夺不了他的皇位。也不可能有大臣拥戴朱标夺位。大臣们与其那样,还不如自己夺位当皇帝呢。

康熙皇帝就不一样了。满清传统的权力文化,并不是皇权文化,而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文化。在康熙之前,整个满清一直采用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这种制度,在多尔衮执政的时候,达到了高峰。不过从顺治开始,就有意地否决摄政王的存在。他不相信皇室,而选择相信大臣。这有点接近于汉人的皇权制度了。当康熙皇帝上台后,他更是下大力气否决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大力提倡皇权制度。而他早早地立太子,就是提倡皇权制度的一个表现。满清因为有这样的文化背景,因此,实际上,康熙其实并不是警惕胤礽,并不是警惕胤禩,而是警惕胤礽和胤禩背后的那些大臣们,警惕他们会利用胤礽、胤禩,把国家体制,重新拉回议政王政治的轨道。

皇太子不同于其他的皇子、亲王,对于国家事务的权力仅次于皇帝。他有许多机会接触朝廷中的文武大臣和地方长官。就算皇太子无心,这些官员们也会有意无意地向皇太子靠拢。时间一长,就会在皇太子周围形成一个有形或者无形的副权力中心。如果此时在位的是一个比较软弱的皇帝,比如宋孝宗,他会选择容忍,或者干脆主动放权。但是,如果在位的是汉武帝、明太祖、康熙皇帝这样强悍的君主,那皇太子肯定完蛋。比如汉武帝的皇太子刘据和他的儿子在起兵失败之后一起丧命。康熙皇帝也两立两废皇太子胤礽。

一般而言,皇太子在皇储的位置上坐得越久,势力越大,越容易出事。汉武帝在元狩元年册立皇太子刘据,到了征和二年刘据自杀,中间过了三十多年。刘劭也在皇太子位置上坐了二十多年,才对父皇下手。隋文帝在开皇元年正式册立杨勇为皇太子,到开皇二十年废掉。康熙十四年,两岁的胤礽被立为皇太子,到了康熙四十七年九月,胤礽第一次被废,中间的跨度长达三十多年。

康熙皇帝太了解历史,所以对皇太子很不放心,他又不想当太上皇,反复权衡之后,最终还是把太子废掉,朱元璋作为一个农民起义成功的开国君主,相较朱标,不光在群臣之间,在天下人心间都有着不可撼动的威信,因此朱元璋完全不用担心立嗣的问题,而康熙则需要小心立嗣。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yeshi/14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