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陆逊有多强,蜀国数次因他元气大伤,为什么却夷陵之战大胜后,不乘胜追击?

分类:古代野史 2022-05-19

三国之中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吴国势力中的名将陆逊,他到底有多强,为何却夷陵之战大胜后,不乘胜追击?

陆逊文能治国安民,将吴国打理的仅仅有条,在武艺方面,陆逊也是佼佼者,善于谋略和用兵的他在年过20岁之时便成为了孙权身边的大红人,一直以来都深受孙权的重用,作为东吴的统治集团的一份子,陆逊在21岁的时候就已经是海昌屯田的都督了。在这个位置上,陆逊就可是展现他的才华,当时他所在的这个辖区出现了旱灾,粮食产量非常少,再加上还要缴纳赋税,老百姓的生活十分困苦,当时的陆逊便开仓济民,且自己亲自下田从事农业活动,给东吴的百姓一个非常好的带头作用,辖区内的人对陆逊没有不服气的。

陆逊此人和他的名字一样,为人十分谦虚温和,有翩翩君子的风度,他对于法家思想并不推崇,认为法家思想是导致动乱的一大因素,陆逊最为佩服的人还是老子,他十分提倡黄老之学,对此在他所在的辖区内每年的粮食产量都是最高的,他的所提倡的休养生息的政策和文景之治的思想极为相似。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陆逊是一个有着治国理政才能的能人。虽然陆逊从小在部队长大,但是陆逊对于暴力并不推崇,他更加重视的人们心里的臣服和归降,因此在陆逊的辅佐的孙权势力也得以不断壮大,孙权更是对陆逊有着极高的评价,他将陆逊比作是古代贤相,可见孙权对陆逊的肯定。

陆逊是属于少年得志,年轻时候就十分厉害的角色,在军事方面也有着极高的成就。

陆逊的军事才能主要表现在他足智多谋善于用兵。在讨伐山越暴乱时,他巧设疑兵,多建部队番号,乘夜进入山谷,到处鸣起军号鼓角之声,造成有干军万马的声势,从心理上瓦解了叛军。然后一鼓作气勇猛进击,终于用很少的兵力平息了几万人的山越暴乱。

巧夺荆州一战,他利用关羽骄傲自大的弱点,以卑下的言辞写信吹捧关羽。使关羽完全丧失警惕,全力对付曹操。这样,吕蒙才得以兵不血刃轻取荆州。

夷陵之战时,陆逊则又根据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采取了诱敌深入、疲敌师志的战略方钎。刘备十万之众来势凶猛。陆逊则主动放弃大片土地和战略要地,把五、六百里的山区让给蜀军。待蜀军锐气顿减之时,陆逊巧用火攻大获胜利。从指挥艺术上说,作为一军之帅,陆逊的确是善于审时度势,做到了知己知彼,能准确捕捉战机,出奇制胜。

陆逊虽置身行伍,却还有一套治国安民的谋略。他任海昌屯田都尉时,政绩明显,深受百姓拥戴。他从当地土地贫瘠且连年干旱的实际出发,一方面开仓赈济贫民,一方面“劝课农桑,鼓励生产”,“百姓蒙赖”,称他为“神君”。他还曾上书孙权,对国家的严法苛刑提出批评,指出:“峻法严刑,非常王之隆业,有罚无恕,非怀远之弘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他建议孙权要象西汉刘邦那样轻刑便民,用黄老之法治理国家,要尽量少动干戈,务以养本保民为要,只有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才能富国强兵,统一天下。这些主张说明陆逊并非“一介武夫”,而是一个文武兼备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之一生中,最为著名的一战非夷陵之战莫属了,不过让人好奇的是,在他大胜后却没有乘胜追击,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陆逊考虑的要远比潘璋徐盛等人深远,他知道蜀汉和东吴发生如此大规模的战役,曹魏肯定会来浑水摸鱼,而对曹魏威胁最大的,并不是国贫民弱的蜀汉,而是兵多将广的东吴;所以陆逊不顾诸将的请求,下达了撤军的命令。

其实也幸亏陆逊当机立断的下达了撤军命令,因为在夷陵之战后,紧接着就爆发了江陵之战;在夷陵之战数月之后,魏国派遣曹真夏侯尚张郃等将攻打江陵,连建数个军营围城,曹丕甚至亲自到宛城驻守,为其作援,而当时镇守江陵的仅有朱然一员将领,战事危在旦夕。

孙权得知后,立马派遣孙盛率领一万人在州上防备,建立围坞,作为朱然的外部救援部队。张郃率兵进攻孙盛,孙盛无法抵挡,马上退兵,张郃驻军州上守备,使朱然与外援断绝。孙权又派遣潘璋、杨粲等将解围,但依然失败。当时城中守兵很多都患了肿病,尚有战斗能力的只剩下五千人。

曹真等人筑起土山,开凿地道,建立楼橹逼近城墙,箭如雨下,将士们都惊恐失色,朱然晏然无惧意,激励士卒,趁敌军出现战术漏洞时攻破敌军两个军营。魏军围攻江陵有六个月的时间,还没有退军。江陵令姚泰率领军队守备北门,见魏军强盛,城中守兵少,谷物粮草将尽,便跟魏军沟通,图谋作为内应。

准备要实行的时候,事情被发现,于是朱然按军法处斩了姚泰。夏侯尚等人未能攻克江陵,于是撤走攻城部队退军。朱然因此战威名震撼曹魏,被改封为当阳侯。也幸亏陆逊撤军的早,不然就算朱然也坚持不下去了;为何曹丕最终会撤军?真的是因为六个月围攻无果吗?

显然不是,其实都知道江陵坚持不下去了,但东吴的大批援军已经整顿完毕,即将到达前线,如果曹魏再不撤军,等东吴大军到达前线,估计到时候想撤退,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但如果陆逊在夷陵之战后没有撤军,想必回军也没那么快,朱然在坚持六个月后,还能再坚持吗?显然不太可能。

由此也可见陆逊的深谋远虑,那么对此你怎么看待呢?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yeshi/13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