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夷陵之战蜀军大败,为什么陆逊却在此时下令撤退?幸亏撤得及时,不然东吴就危险了

分类:古代野史 2022-05-19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与东吴唯一爆发的一次大规模战役,其最终结局以蜀汉大败为终,可是在夷陵之战后,陆逊却没有乘胜追击,反而下令撤退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首先我们来看看夷陵之战。

赤壁之战后,曹操回军北方并将兵锋指向关中、凉州一带,而刘备孙权的联盟也继续发挥着作用,但是三方围绕荆州归属问题的争端并没有因此结束。特别是刘备通过武力夺得西川和汉中(郡名,今陕西汉中东)之后,已经形成横跨二州(益州和荆州一部分)的大势力,对长江下游的孙权构成极大威胁。

同时,刘备发任的荆州最高指挥官关羽对孙权出言不逊,惹得孙权震怒,发誓要夺回

荆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孙权抓住有利时机和曹操达成短期的军事同盟,并且起用吕蒙为大将,迅速完成对荆州刘控区的占领。孙、刘联盟破裂,刘备也因此开始准备东征,只是由于称交工作尚未完成而迟迟没有动兵。

曹魏黄初二年(221年,蜀汉章武元年),刘备在草草完成称帝、封臣等活动之后,不顾赵云秦宓等人的劝阻,仓促下令开始东征。在部署上,刘备以白帝城(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作为本阵,以江州(重庆市嘉陵江北岸)作为后援基地(由赵云负责),沿着长江三峡推进,前军大约有四五万人。刘备以冯习为大督,负责前军各项工作;又令张南为先锋,辅匡、赵融、廖淳、傅彤等将领为别督,接受冯飞节制;同时命令黄权总督江北诸军防备曹魏,吴班、陈式总督水军联合东下。刘备自己则亲率中军为诸军接应。

从战略部署上看,刘备明显犯有不少低级错误。首先,沿三峡步步推进本身就不明智,因为这就等于使自己的优势兵力无法集中,反而像长蛇一样一字摆开,很容易让敌人从中路突破;其次,所指派的将领(特别是前部大督和先锋)大多属于无名之辈,不但不能起到威慑作用,反而会坚定敌方斗志;其三,将江南和江北两个战区分开,并且缺少接应,一旦某个战区失利,另一个战区就很难独自作战,甚至连回军都不可能;其四,没有营建有利的外交环境,随时可能遭到曹魏进攻,所以不但马超魏延等名将无法调离北方防线,还必须分兵防魏。

刘备不断派人找吴军主力决战,陆逊概不理睬,仍然坚壁固守。刘备无奈,加之天气闷热,便命令军队从巫峡建营直至夷陵界首,凡五十余营、四五百里。刘备本意是通过连营来固守已经到手的高地,以便更好地应付陆逊的持久战术,设想是美妙的,但是他犯兵家之大忌而出此险着,实在是太轻敌了。此时的陆逊早就只待时机进行全面反攻了。

第三阶段(222年闰六月至阴历八月):蜀汉军由于战线过长和沿途布防,前线军队大约只有不到4万,加上刘备连营数百里,更是分散了兵力。闰六月,陆逊用火攻展开了吴军的第一次反攻,以密集兵力消灭了蜀汉的军锋,斩杀汉军先锋张南。

随后,朱然、韩当等将领和防守夷道的吴军孙桓部相配合,对汉军进行两面夹击。朱然先切断汉军退路,刘备慌忙逃命,结果被潘璋在涿乡(夷陵以西)痛杀一阵,遭到重大损失,史称涿乡歼灭战。刘备经此一役,已经完全丧失了斗志,仓皇中率领残部向江北的黄权部靠近,并且在马鞍山(湖北宜昌西北)据守,试图抵挡吴军反攻。但吴军诸将的英勇冲锋使汉军顷刻间土崩瓦解,溃散而逃,刘备只得退缩到秭归,准备收拾残部。

然而陆逊不给刘备任何机会,乘胜追击,主力直指秭归,吴军孙桓部则插入夔道(三峡夔巫角南岸一带),切断了汉军的归路。刘备听得这些消息后,立马像前半辈子常做的那样弃军而逃,汉军遭到全歼,辎重也损失无数。吴军继续他们狂风骤雨般的攻势,一直“送”刘备到白帝城下。

这也是最后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根本原因之一,概因夷陵之战。

而令我们疑惑的是在如此大好形势之下,陆逊却下令撤退了,这是为何呢?

其实陆逊考虑的要远比潘璋、徐盛等人深远,他知道蜀汉和东吴发生如此大规模的战役,曹魏肯定会来浑水摸鱼,而对曹魏威胁最大的,并不是国贫民弱的蜀汉,而是兵多将广的东吴;所以陆逊不顾诸将的请求,下达了撤军的命令。

其实也幸亏陆逊当机立断的下达了撤军命令,因为在夷陵之战后,紧接着就爆发了江陵之战;在夷陵之战数月之后,魏国派遣曹真夏侯尚张郃等将攻打江陵,连建数个军营围城,曹丕甚至亲自到宛城驻守,为其作援,而当时镇守江陵的仅有朱然一员将领,战事危在旦夕。

孙权得知后,立马派遣孙盛率领一万人在州上防备,建立围坞,作为朱然的外部救援部队。张郃率兵进攻孙盛,孙盛无法抵挡,马上退兵,张郃驻军州上守备,使朱然与外援断绝。孙权又派遣潘璋、杨粲等将解围,但依然失败。当时城中守兵很多都患了肿病,尚有战斗能力的只剩下五千人。

曹真等人筑起土山,开凿地道,建立楼橹逼近城墙,箭如雨下,将士们都惊恐失色,朱然晏然无惧意,激励士卒,趁敌军出现战术漏洞时攻破敌军两个军营。魏军围攻江陵有六个月的时间,还没有退军。江陵令姚泰率领军队守备北门,见魏军强盛,城中守兵少,谷物粮草将尽,便跟魏军沟通,图谋作为内应。

准备要实行的时候,事情被发现,于是朱然按军法处斩了姚泰。夏侯尚等人未能攻克江陵,于是撤走攻城部队退军。朱然因此战威名震撼曹魏,被改封为当阳侯。也幸亏陆逊撤军的早,不然就算朱然也坚持不下去了;为何曹丕最终会撤军?真的是因为六个月围攻无果吗?

显然不是,其实都知道江陵坚持不下去了,但东吴的大批援军已经整顿完毕,即将到达前线,如果曹魏再不撤军,等东吴大军到达前线,估计到时候想撤退,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但如果陆逊在夷陵之战后没有撤军,想必回军也没那么快,朱然在坚持六个月后,还能再坚持吗?显然不太可能。

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陆逊的深谋远虑,不愧被孙权赞誉为“社稷之臣”。

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yeshi/13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