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一心只有权力,为什么最后却放过了曹植?
根据历史记载,曹操一生有二十多个儿子,曹丕是次子,本不在继承人范围内,但他运气好,曹操本来属意的儿子都死了,只能轮到他或者是曹植。那么曹丕一心只有权力,为什么最后却放过了曹植?
曹丕是曹操的第二个儿子,论年龄,论资历都是比其他的的兄弟要好的多,可是即便如此曹操也对他没什么好感,也不看重他,最开始的时候曹操很中意长子曹昂,原因是曹昂一直跟随他南征北战,虽不说继承曹操的头脑,但要是说带兵打仗,治理国家也还算是不错的人选。
因为这一层原因,曹操就像把他定为自己的继承人,只可惜后来潼关之战大败,曹操一众被马超打的溃不成军,要不是曹昂、曹洪等人掩护他离开,估计曹操就命丧当场了,可也就是这次战败,曹昂为了救曹操把自己的快马给了他,自己则战死。
痛失爱子的曹操之好另选继承人,这样来看曹丕应该是下一个人选,毕竟排名第二,是最年长的一位,从小也是博览群书,虽不如曹昂那般英勇,但是本身的才能不容小觑,更何况还有司马懿等人为师,假以时日必成大器,但是奈何曹操出色的儿子太多,曹丕根本算不上亮眼。
就比如小儿子曹冲,年幼时就有过人的才智,哪怕是那些谋臣都未必有他聪明,而且相传曹冲为人忠厚善良,体恤下属,简单来说就是完美的帝王之材,这让曹操高兴不已,甚至就差对外宣传将其立为世子,足以见得对其重视程度。
只可惜曹冲尚未成年就因病早夭了,这让曹操再一次迷茫了,看好的两个儿子都未能如愿,不过还是有相对来说很不错的人选,这个人就是三子曹植。
曹植虽然智谋不及曹冲,但是也是一代才子,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的《洛神赋》,还有《七步诗》,年纪轻轻就可以出口成章,不得不说确实是天纵奇才,也难怪曹操想要立他为世子,而曹操的这种做法就引得曹丕不满了,要知道他和曹植一母同胞,曹丕并没有感觉自己比自己的弟弟差多少,更何况他一直勤勤恳恳,没有犯过什么大错,也表现不差,凭什么曹操就是不愿意多看自己的一眼,这让曹丕心中不免存在抵触的情绪。
带着这种情绪曹丕便开始和曹植争夺权力,他依旧隐忍,遇到什么事情都深思熟虑,不动声色,但是私下却精心密谋,不放过任何一个彰显自己能力的机会,再就是各种讨好曹操,平日里对曹操嘘寒问暖,小心谨慎,俨然一副“好孩子”的形象。
反观曹植就就不一样了,他不太注意一些细节问题,甚至有时候不守礼制,坏了规矩,这惹得曹操不太满意,不过这并不影响他想要扶持曹植的想法,还是依旧派大臣辅佐他,而且也有意锻炼他。
只可惜曹植就是不懂曹操的一片苦心,也有人认为曹植不喜争斗,也无心参政,所以表现的很差,毕竟他也是聪明人,不可能看不出来曹操的意图,所以他总是把事情搞砸或是让曹操失望很可能是故意的。
就比如当时关羽发动襄樊之战,他下令派曹植领兵去救援被围的曹仁,可是没想到曹操叫曹植去面授机宜的时候,曹植居然在前一天晚上喝的伶仃大醉,根本没起来,这可把曹操气坏了,一气之下罢免了曹植所有的职务,同时在这之后他不再看重曹植。
很显然此时曹操对曹冲已经彻底失望,不想在启用他,而因为没有更好的人选,一直隐忍不发的曹丕终于被曹操重新审视,等到曹操病重之际,他将王位传给曹丕,不管是不是打心底里愿意,他也是没得选择了。
等到曹丕继位之后,虽不说做的多出彩,但是也是很好的继承父业,建立了魏国,算是完成了曹操尚未完成的遗愿,在这之后曹丕开始不再隐忍,放纵自己的欲望,不仅大肆纳妃,就连曹操的遗孀他都霸占。
再就是不守孝道和礼法,不等丧期结束就随便大摆宴席,这样来看曹丕并不是真正的合适继承人,也不是品德高尚的人物,可是意外的是他并没有除掉曾经对手曹植,那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就是曹丕在明面上虽然没有迫害曹植,但是实际上却也没对他好,而是想方设法削弱他的实力,就比如曹植的爵位被革除,原本的封地也大大缩水,本是食邑万户,到最后只有两千多户,同时在其他的待遇上也都是最低等的,简单来说就是面子上过得去就行。
其次就是曹植已经不对曹丕构成威胁,先是之前曹操放弃扶持他,曹植身边的人才逐渐流失,杨修和丁仪等人先后被杀,这让曹植无人可用,后来曹丕又进一步清算他周围的亲信和下属,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曹植的威胁,所以说杀与不杀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最后就是曹丕也得考虑他日后登基称帝的事宜,毕竟三国时期的人们依旧还是支持曾经汉朝的统治,汉献帝虽然没有实权,可是在天下人眼中还是正统的皇帝,曹丕又几次演戏,变相逼迫汉献帝禅让皇位,最后他如愿称帝,此时他需要做的是树立自己好的形象,若是念及旧恨杀了曹植岂不是让人诟病。
话说回来,曹植过的一点也不好,比如成名的《七步诗》,这是被逼无奈才创作出来的,其中著名的一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足见他的无奈和苦楚,而曹植不得重用,屡遭压迫,后半生郁郁寡欢,最终忧郁而亡,一代才子如此下场实在是令人唏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历史资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