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清朝历史上不贪不色的翁同龢为什么救不了大清国?

分类:古代野史 2022-05-19
导读:众所周知,大明王朝有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东林党,他们不贪财不好色,以儒教道义严于律己,是清流的代表,但是他们没能挽救大明亡国。大明亡国后,东林党成为历史,但中国清流没有消失,他们至少从形式没有亡,前清和晚清,中国都有清流党。尤其晚清,清流甚至再次成为中国政坛重要力量,其代表人物是张之洞、张佩纶、翁同龢。他们的操守与东林人形似——不贪钱财,不好色,不怕“纪委”来查,系道德楷模。<br/>他们的政治主张与东林人神似:对内,他们抨击贪赃枉法、昏庸无能的官员,对外,主张强硬外交,尊王攘夷。按《外交小史》一书的说法,“凡稍谈外交、识敌情者,咸斥之为汉奸大佞,痛诋不遗余力”。如果你谈外交,实事求是分析敌情,说他国强大的,都要被他们斥责为汉奸。<br/>譬如翁同龢,教过同治和光绪两任皇帝,两朝帝师,他为官清廉,“立朝数十年,矢诚矢敬,有古大臣风”,颇有明代东林党风范,系晚清清流领袖。他厌恶贪官同僚,也厌恶西方政治制度。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根据自己与翁同龢直接交往的经验,对翁同龢这样评价。窦纳乐说,翁同龢是守旧派,以不变应万变,反抗革新及进步。他的思想极端保守和落伍,只是在个人修养方面,翁同龢有学者风度,受人尊敬,是“一位守旧的中国政治家最优美的典型”。<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BA/3B/BA3BEE13112B40932F71AF4546B78B09.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甲午战争的爆发,再次检验了中国清流的成色。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争爆发前,以翁同龢为首的清流对日本也进行了评估,翁同龢还写出《倭事杂记》。积极主张对日作战,而且应该“早战”“速战”,认为凭北洋之力可以一举扫平日本舰。战争的结果,说明晚清清流对于中日战争的认识相当肤浅。<br/>甲午战争尾声时,大清国败局已定。日本海军围攻刘公岛,海军统帅伊东佑亨在致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的劝降书,一语道出了中国清流不能救国的根本原因——至清国而有今日之败者,固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通变之所由致也。夫取士必以考试,考试必由文艺,于是乎执政之大臣,当道之达宪,必由文艺以相升擢。文艺乃为显荣之梯阶耳,岂足济夫实效?当今之时,犹如古昔,虽亦非不美,然使清国果能独立孤往,无复能行于今日乎?东佑亨的这封劝降信是用中国文言写的,可见日本上层的古文功底。这封信说了什么呢?<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9E/77/9E77EEFE75201E020CF0326B861755AD.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黄宗羲,在国破家亡,返乡闭门写作,苦苦探索中华的出路。有一天,他拍案而起,仰天长啸,祸根原来在这里!“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是黄宗羲所著《明夷待访录·原君》中,最具含金量的一句话。作为东林薪火相传人,黄宗羲终于悟道:真正为害中国的,是历代皇帝!是君主专制制度。他提出,合理的政治应该选举出有能力的人来做首相、来做政府的领袖,而不是靠暴力、靠血统的皇帝储君亲揽大权。一个国家要强大,不能靠血缘治国,一定要靠能力治国!<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62/97/62978A66BB48236AF7AD71D8CDC58E4A.jpg" class="cont_pic" alt="清朝历史上不贪不色的翁同龢为何救不了大清国?"/><br/>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yeshi/119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