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女人一台戏:清朝史上慈安慈禧谁更有能力?
分类:古代野史 2022-05-19
导读:慈安,即慈安皇太后,俗称东太后,死后谥为孝贞显皇后。提起慈安,人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慈禧,长期以来,由于传说和戏说的文艺作品影响,慈安给人一种过于敦厚老实,缺乏政治才干,事事都忍让和依靠慈禧、甚至有些惧怕慈禧的印象。实际上,这样的看法未免有失偏颇。<br/>真实的慈安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从小就受到过良好教育。特别是她成为中宫皇后的十年中间,清王朝遭遇了空前的外患内忧,使她在忧患中成熟,在忧患中增长阅历。在美女如云的皇宫,在多情好色的咸丰帝身边,能保持十年荣宠不衰,除了凭借她本人的超凡的容貌和人品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她有一套十分成功有效的处理和驾驭她与众妃嫔、与夫君皇帝关系的秘诀。这些都足以表明慈安是一位城府很深的大智若愚的女性。即使把她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来衡量,即使把她与慈禧放在一起做比较,慈安太后也绝不是一无是处。决定朝政大端,慈安优于德,而慈禧优于才。慈安对权力不感兴趣,所以日常朝政多让慈禧处理。而“慈禧慑于嫡庶之分,亦恂恂不敢失礼”。遇到朝政大事,慈禧不敢擅做主张,仍要征询慈安的意见。由此可见,慈安太后在控制局面、掌控权力方面也是很有一套办法的。在光绪年间任过大清国驻英国大使,回国后先后任过光禄寺卿、太常寺卿、大理寺卿、左副都御使的薛福成,在他的《庸盦笔记》中记到:诛杀陷城失地、临阵逃脱的两江总督何桂清,将骄蹇贪淫的胜保下狱赐死,赏给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爵位,皆出自慈安之意。<br/>那么历史上的慈安太后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为何能始终驾驭宫廷的斗争的走向?这还要从慈安和慈禧这两个女人一起走上政坛之时说起。公元1861年,即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咸丰皇帝驾崩。在临终之前,咸丰做了三件事:一、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二、命御前大臣载垣、端华、景寿,大学士肃顺和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三、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印章,授予皇子载淳“同道堂”咸丰皇帝“派载垣等八大臣赞襄一切政务”的上谕印章由慈禧掌管。顾命大臣拟旨后要请两位太后盖上“御赏”和“同道堂”印章。<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1C/C2/1CC2F39CA3D2025378122E087CBA3501.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辛酉政变”。关于政变的过程和结局,许多资料里都有详尽记述,这里主要说的是慈安太后在这场政变中所起的重要作用。[page]<br/>辛酉政变中的独特地位,决定了这场政变实质上就是一场朝廷内部的权力之争。一方是两宫皇太后和以恭亲王奕为首的皇族,另一方则是咸丰帝临终任命的八位赞襄政务王大臣。这场政变的组织者、策划者和领导者是慈禧,其主要倚靠的骨干力量是奕,但也绝对不应忽视慈安在其中的作用。她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名正言顺的原中宫皇后、当时的母后皇太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她是这场政变中决定成败的关键性人物。这一点,机敏而工于心计的慈禧比谁都清楚。慈禧更清楚自己是靠“母以子贵”才登上皇太后宝座的,养心殿东暖阁太后垂帘听政处声望、资历、影响力远逊于慈安。如果不将慈安争取过来,夺权、垂帘听政的目的就达不到。慈禧凭其如簧之舌,终于将慈安拉到了自己这一边。反过来,如果慈安旗帜鲜明地坚定拥护咸丰帝的遗命,毫无保留地支持并站在八大臣一边,辛酉政变就不会发生,这段清史就得重写。<br/>日常朝政中的表现。有书记载,慈安“及与孝钦后,也就是慈禧垂帘听政,首简恭王入军机处。时国人称孝贞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孝钦优于才,而判阅奏章,裁决庶务,及召对臣工,咨访利弊,悉中款会”。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时人对慈安和慈禧的评价是各有所长,慈安“优于德”,慈禧“优于才”。一些日常的事务由慈禧处置,但每遇朝政大事,还是要由慈安太后最后决定。慈安太后的理政之才主要表现在:<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1A/44/1A44B6C5DC20A51F5CF776F2A7D92490.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同治中兴”。慈安与慈禧密切配合,发挥己长,励精图治,在朝内重用奕、奕、文祥、倭仁等重臣,外用一批优秀的汉族将领,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使得同治年间出现了“中兴之象”。公元1914年出版的《清朝全史》记载:“同治改元之初,即知曾文正公之贤,授为两江总督。文正感其知遇,尽心谋国。而东宫则自军政、吏治、黜陟、赏罚,无不咨询文正而用其言。”于是当时遂有“至军国大计所关,及用人之尤重大者,东宫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额手称颂”之说。[page]<br/>其次诛杀安德海,朝野称快。清朝有太监不得出都门的制度,犯者杀无赦。安德海是慈禧的心腹太监,他依仗慈禧的宠信,胡作非为,肆无忌惮。朝中大臣,甚至连同治帝都恨他入骨。公元1869年,即同治八年八月,安德海请求慈禧派他到江南置办龙衣,获得许可。但他不知收敛,一路招摇,途经山东境内时,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拿获。丁宝桢迅速将此事上奏朝廷。慈禧有意袒护,慈安“立命诛之”。结果安德海被就地正法。由于慈安的力主其间,安德海才得以伏法,当时朝野上下,人心大快。<br/>第三立阿鲁特氏为皇后。公元1872年,即同治十一年,同治帝已经十七岁了,到了成婚立后的年龄。慈安看中了淑静端慧、容德俱佳的崇绮之女阿鲁特氏,而慈禧则看中了年轻俏丽、姿性敏慧的凤秀之女富察氏。两人各执己见,最后决定由同治帝自己决定。结果同治帝采纳了慈安的意见,同意立阿鲁特氏为皇后。此事表明了慈安在宫中、在同治帝心中的崇高地位和影响力。<br/>由此可见,慈安皇太后不仅有德,而且有才,小事不拘,在大事上决不糊涂。慈安的存在对慈禧是有着相当的震慑作用的。但是,天不假年,公元1881年,即光绪七年三月初十日戌时,慈安崩逝于钟粹宫,终年四十五岁。慈安之死,事先没有什么明显征兆,三月初九日,慈安身体稍感不适,第二天晚上就死了。慈安对自己病情发展如此之快也感到意外,她说:“本月初九日,偶染微病,皇帝侍药问安,祈予速痊。不意初十日病势陡重,延至戌时,神思渐散,遂至弥留。”同治帝对慈安的猝然而逝,也深为不解:“初九日,慈躬偶尔违和,当进汤药调治,以为即可就安。不意初十日病情陡重,痰涌气塞,遂至大渐,遽于戌时仙驭升遐。”<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61/CA/61CA3A8E12E83044192E0AC1B0BD2377.jpg" class="cont_pic" alt="两个女人一台戏:清朝史上慈安慈禧谁更有能力?"/><br/>事出太过突然,令朝野皆惊。慈安身体一直很好,她自己也说“体气素称强健”,认为自己“克享遐龄,得资养”。一个素称体健之人,怎么得点小病,不足两天就死了呢?人们对此议论纷纷,作了种种猜测。但猜测毕竟是猜测,人们还是必须尊重史实!<br/>
来源:历史资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