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揭秘:清朝历史上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真正目的

分类:古代野史 2022-05-19
导读: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抢劫和焚烧了圆明园。150年来,国内史学界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对于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的真实目的,长期以来存在争议。目前广为流传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是掩盖罪行说。这种观点认为,1860年英法联军窜入北京西郊圆明园后,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为了掩盖罪行,放火焚烧了圆明园。二是报复说。这种观点认为,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遭到了我国爱国官兵及民众的英勇抵抗,不仅使其侵华目的难以顺利实现,而且还使得两国国内政府陷入危机之中。1860年9月17日,僧格林沁又在通州武力拘禁了英法谈判代表巴夏礼一行39人,更被英法联军认为是对他们的侮辱,于是两国政府蓄意采取报复性行动。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他们认为巴夏礼等人仍被关押在圆明园,而且咸丰帝也仍住在那里,因此将其当作首先攻击的目标。<br/>如果从当时的历史情境出发,以上两种观点均不能令人信服。从根本上来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其主要目的既不是为了掩盖抢劫罪行,也不主要是为了报复清政府,而是试图通过焚毁圆明园,彻底击垮清朝最高统治集团的抵抗意志,迫使清政府立即投降,从而尽快实现其侵华战争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E4/74/E4740C6C981114661E51C0043B94BAAE.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皇帝生极大之震动”。英国人戈登亲历了焚毁圆明园,在日记中也谈到,为“惩创顽固之清廷”,额尔金“最后乃决定焚毁圆明园”。由此可以看出,英军焚毁圆明园可以达到两个目的:迫使咸丰帝立即投降和长久震慑清政府。<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B5/8F/B58F932CF959B5CE0260C977E92EB9D5.jpg"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曾国藩等入援”,企图作有限的抵抗。10月15日,即联军焚毁圆明园的前三天,咸丰帝还授命胜保为钦差大臣,“总统各省赴援诸兵,整军备剿”。<br/>然而1860年10月18日,英军焚毁圆明园后,清朝统治者马上丧失了抗敌的勇气和信心,立即屈辱投降。10月19日,即圆明园被焚毁的第二天,咸丰帝发布上谕,命令奕?等人“将退兵各层,迅速定议,……画押换约”。奕?当晚便承认英法等国一切要求,并于10月24日、25日分别与英法两国公使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签订了《北京条约》。至此,英法两国不仅全部实现甚至还大大超出了他们发动战争的意图。清朝统治者之所以由先前的“相机剿办”突然全盘接受侵略者提出的条件,屈辱投降,其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圆明园被焚毁,彻底击垮了其抵抗意志。这一点奕?在后来的奏折中说得很明白:英法联军“自入城以后,我之藩篱既失,彼之气焰方张,一经驳辩,难保不借生事端;若稍涉迂拘请旨遵行,既恐夷人不能久待,另生枝节。”著名史学家向达也分析说,英军焚毁圆明园后,清朝统治者之所以迅即投降,“盖亦畏其复肆凶残耳”。<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39/7F/397F26A1E0E6DD0D853289E3C3BDA349.jpg" class="cont_pic" alt="揭秘:清朝历史上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真正目的"/><br/>综上所述,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的真实目的在于彻底击溃清朝统治集团的反抗意志,迫使清政府尽快投降,并“使清政府更为驯服”,扩大在华权益。对此,英法联军侵华头子额尔金、葛罗事后都直言不讳。额尔金在中英互换和约第二天的上英国政府书中说,“予今直陈,以吾人离别中国后,所遗留之印象,与借以束缚中国当局之正式条约,相较而论,予犹偏重前者也。故必思得报复责罚之举,赫然严厉,足达吾人所愿望之效果……”葛罗也说,焚毁圆明园“则和约易成,免滋纷扰,实予之所窃望也”。侵略者的居心和残暴从中暴露无遗。<br/>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yeshi/116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