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揭秘和珅倒台的原因 为什么在乾隆驾崩后立即倒台

分类:古代野史 2022-05-19
乾隆四十年(二十五岁),直(值)乾清门,擢御前侍卫,兼副都统。<br/>次年(二十六岁),遂授户部侍郎,命为军机大臣,兼内务府大臣,骎骎乡用。又兼步军统领,充崇文门税务监督,总理行营事务。<br/>四十一年(二十六岁)正月,授户部侍郎。三月,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四月,授总管内务府大臣。八月,调镶蓝旗满洲副都统。十一月,任国史馆副总裁,赏戴一品朝冠。十二月,总管内务府三旗官兵事务,赐紫禁城骑马。<br/>四十二年(二十七岁)六月,转户部左侍郎,并署吏部右侍郎。十一月,兼任步军统领。<br/>《和珅年表》<br/>世界上,任何两个人,包括夫妻、父子、君臣、亲友等等,之所以能够一拍即合,互相关爱,亲密无间,或者联手合作,配合默契,形同一人,肯定都有其双方面的主客观原因。凡是有这种特殊亲密关系的人,都是“不正常”的。不然,就是“正常”的,也就是“普通”的、不远不近的关系了。两方面只要缺少一方面的因素,这种亲密的关系就不可能形成;如果中途失去一方面的某些因素,已经形成的紧密关系,也会逐渐松懈,进而消失,甚至反目成仇。<br/>纵观乾隆皇帝与和珅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无疑属于不正常。要解开他们两人之间这种“不正常”关系之谜,就应该从他们双方的主客观因素入手。<br/>首先确定一点:开始阶段,和珅的态度是“主动迎合”,有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因素。乾隆的态度是兴之所至,“偶然垂顾”,事先并没有想到要在侍卫中间寻找、物色、提拔一名大臣。因此开始阶段,一个比较主动,抱有希望;一个只是随意应付,甚至仅仅只是为了打发空闲的时间。<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7D/2F/7D2F985379994D4A75A0767DA9798AAA.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慈禧太后“替”他“帮”他看本章,用指甲划出痕迹,然后再由皇帝来看、来作决定。——对一个病人来说,能做到这样,也算是颇不容易的事情。<br/>[page]<br/>乾隆皇帝最大的缺点,或者说最最缺少的自知之明,就是过于“恋栈”,过于留恋帝位。仅仅因为康熙做了六十一年皇帝,他也一定要做满六十年,既不想超过他爷爷,但也只限于比爷爷少一年,以此显示自己的威望成就都不比爷爷差。——其结果,是国家步入了老人政治,朝政也不可避免地从鼎盛时期的高峰,渐渐跌落到式微的低谷。<br/>老皇帝在位时间过长,对太子来说,也是一种压抑:如果是长子当太子,老皇帝六十年不退位,太子的年龄都有可能超过六十岁了。历史上多次发生的太子谋位,何尝不是因为“等不及”而被逼出来的?<br/>尽管清朝从康熙以后,采取不立太子的政策,因此也无所谓“太子谋位”,但是这种潜在的危机,总是存在的。<br/>而皇帝年老,难免会出现老年人的通病:爱猜疑,爱专断,爱偏信,爱享受,爱听恭维话,等等,等等。乾隆的晚年,可以说这些毛病都有。<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09/6B/096B918F0DDAF09C7B79695517BB60F1.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纪晓岚,就都不比和珅差。此外,乾隆朝有许多著名的饱学之士如王昶、卢文、王鸣盛、钱大昕、余萧客、翁方纲、陆锡熊、余集、邵晋涵、桂馥、孙星衍、王念孙、段玉裁、朱筠、姚鼐、彭元瑞、窦光鼐等人,都是学术名流,但是相对和珅而言,大都没有得到乾隆的特别重用。<br/>[page]<br/>究其原因,第一,他们都是汉人。第二,他们的年纪大都偏老。第三,这些人相对地都有些傲骨,不肯死心塌地地像和珅那样当奴才。第四,刘墉驼背,俗称“刘罗锅”;纪晓岚个子瘦弱矮小,从画像看,样子像沈钧儒,都没有和珅那种风流倜傥的儒雅的翩翩风度。——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即便不是爱男宠,天天在眼睛面前晃动的人,长得顺眼一些,总比丑八怪看着舒服。第五,也是最最主要的一条原因,就是乾隆相信的是“英才治国”,而不相信“学者治国”。他总是把学者看成是腐儒。而腐儒的通病,就是办事瞻前顾后,总有许许多多孔孟之道在那里作怪。他嘴上不说“读书越多越反动”,心里其实是相信“读书越多越腐朽”的。<br/>还拿纪晓岚来说,他号称一代文宗,乾隆皇帝主要也就是用用他的知识学问,让他去当编纂《四库全书》的老学究,始终没有拿他当做“治国”的栋梁。所以纪晓岚数十年的仕途生涯中,除了《四库全书》总编纂这个留名青史的不是官衔的官衔之外,一直在礼部、兵部、都察院这几个部门来回转,没有在政治经济性较强、地位比较重要的吏部、户部、刑部任职,至于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这些政治军事的中心职务,和他根本就没缘分。乾隆所需要的是有魄力有胆识的经天纬地的治国之才,而不是腐儒。在乾隆的眼中,纪晓岚就是一个腐儒,而且不仅仅是这样看,而且公开说了出来。乾隆五十年四月,在员外郎海升打死妻子吴雅氏一案中,当时纪晓岚正任左都御史,因为失察案情而遭到乾隆皇帝呵斥的时候,就说过“其派出之纪昀,本系无用腐儒,原不足具数”这样的话。可见纪晓岚在乾隆的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br/>直到和珅出现,于是天造地设,历史的偶然造成了一个必然:乾隆与和珅的紧密结合,导致中国历史创造了一个畸形的时代。<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6A/BD/6ABD5436D0EBB68A36FC1DB6F78CC5DA.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军机处”,简称“军机处”。每天早起由军机大臣向皇帝奏事,根据需要或一人独自奏对,或多人奏对。地点在养心殿西暖阁,就是三希堂的外间,有秘道与军机处相通。如果有重大事项要扩大范围商讨,则多传旨在养心殿进行朝会议事。<br/>乾隆即位以后,在军机处设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无定员,由皇帝指定亲信的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兼任。军机大臣的值班房在隆庆门内的北侧,军机章京的值班房在隆庆门内的南侧。<br/>[page]<br/>军机处的职能,原为承命拟旨,参与军务,后来逐渐演变为全国政令的策划与执行的中心,地位远远高于内阁,因此日常事务相当紧张。军机处的办事程序,一般是:每日寅时(凌晨3-5点),军机大臣及章京先后到岗,内奏事处太监发下经皇帝批阅过的奏折,军机章京分送各军机大臣翻阅,如无特旨,汉大臣只看汉字折,满大臣只看满字折,这就是所谓的“接折”。卯刻(早晨5~7点),乾隆皇帝晨起,进膳后批阅部院本章及各督抚折子,大约辰刻(上午7~9点)左右,开始召见大臣,也就是“叫起”。军机章京事先把奉“另有旨”、“即有旨”的奏折另贮一黄匣,在“叫起”的时候交军机大臣捧进去请旨,这就叫“见面”。军机大臣和皇帝见面后退出,召军机章京面授皇上旨意,分别交各章京起草缮写,人各一通,如有字数过长或急需缮递的,则由几个人分纸速写。旨稿缮写完毕,交达拉密(领班章京)核校,然后贮进黄匣,送军机大臣阅看,详酌无误之后,这才交内监传递送进,这叫“述旨”。内监们往往穿梭往返,络绎不绝,相当繁忙紧张。<br/>当军机大臣的,因为要当面奉旨,要快速准确地记下皇帝的指示,因此除了熟悉前朝、本朝各种律例之外,第一,头脑反应必须敏捷,要求思路清晰。有条不紊;第二,记忆力必须超强,要求具备博闻强记、随问随答的本领。这样的官员,年纪太大,当然是很难对应的。<br/>乾隆三十八年的军机处,几个满汉军机大臣的年龄是:汉臣刘统勋七十五岁,刘纶六十三岁,于敏中六十岁,袁守侗五十一岁,梁国治五十一岁;而满臣中,除阿思哈、丰额、索琳年龄不清楚外,舒赫德六十四岁,阿桂六十岁,庆桂三十九岁,明亮三十八岁,福隆安约四十岁左右,福康安约二十岁左右。这样的年龄结构,对于政务繁忙的军机处来说,已经不是“偏老”,而是已经“嫌老”,可能多数人都感到精力不济了。<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BA/A4/BAA4625683257176B31B9A6503B4EDE3.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袁枚在《随园诗话补遗》卷十中也说:“和珅聪明绝顶,口才便利……虽是小人,却有本领。”<br/>这些资料,因为不是当事人的亲闻亲见,只是集录前人著作中的事例,只能以野史对待,仅供参考而已。而乾隆年间来华的英国使团使臣马戛尔尼,就曾写过一部《乾隆英使觐见记》,书中记载他所看到的和珅,“相貌白皙而英俊,举止潇洒,谈笑风生,樽俎之间,交接从容自若,事无巨细,一言而办,真具有大国宰相风度”。这样的赞语,应该比较可靠,也不会是故意拍马屁、捧臭脚。<br/>在和珅崭露头角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全都众口一词地称赞这个相貌英俊、举止潇洒的有为青年,这和他被嘉庆下旨查办以后的没有一个人说他好,“墙倒众人推”,恰恰形成鲜明的对比!<br/>这就是和珅的高峰期和低谷期。<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37/AC/37AC90DEA7DF14F728B2781F58F21CD9.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刘邦的那个逻辑:敛财的人,不是造反的人。敛财的人是鼠目寸光,眼睛看到的,仅仅是那点儿黄金白银,看不见锦绣河山;如果一个权臣根本不把钱财看在眼里,那倒危险了:他的眼睛,是不是紧紧盯着皇位呀?和珅贪财,反证他没有皇位企图,所以不可怕。多搜刮几个钱财,小意思,不在话下。——说和珅是天下第一贪,那是嘉庆的语言,乾隆当然不会相信。和珅家里当然有钱,他也不隐晦自己有钱。他也许正是利用自己的“有钱”,来迷惑大家,让人家相信他只爱钱财不爱江山呢!乾隆知道和珅有钱,但是绝不可能超过皇家去。和珅所拥有的珍宝,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不还是乾隆御赐的吗?和珅被抄家的时候,乾隆如果在世,也绝不会相信和珅的财产,会相当于国库十至二十年的收入。这本来就是一个被无限夸大了的不实之词。<br/>正因为和珅知道有钱不会遭到皇帝的猜忌,“爱权”才会遭到皇帝的怀疑,因此,他终其一生,绝不拉帮结派,也尽量不和王公贵戚多来往。他只求自己的“一人之下”,安享太平富贵。<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3E/02/3E022C312D180C68E9D11E9F77EA5D5C.jpg"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翰林院、都察院,内有内务府,尽管都重要,都不可缺少,但是最最重要的,还是一个“钱”字。没有钱,什么事情也干不了。你有最好的将军和士兵,外敌来侵略,内敌在造反,没有钱,军队寸步难行。即便在和平时期,要维持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正常运转,特别是皇宫内廷豪华奢靡的花销开支,数量之大,也十分惊人。乾隆登基之后的前几十年,有康熙、雍正给他打下的经济基础,倒是还能应付自如;但是一则连年用兵,二则乾隆是个穷奢极欲、贪图享受、生活靡费的人,还特别喜欢游山玩水,收藏珍宝,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所以到了乾隆四十年和珅出现的年代,不论是国库还是内帑,都已经捉襟见肘、外强中干,不容易维持了。<br/>[page]<br/>我们很难琢磨,乾隆怎么会想到并决心把整个国家的财政和整个皇家的内帑都交给一个从来没有管理过如此巨大钱财的、二十几岁的半大孩子的。——这可是国家的命脉,万一出了纰漏,那可是无法收拾的呀!<br/>奇怪的是:这个并没有管理财政经验的小伙子,居然把国家财政和内务府钱财全都管得井井有条,不但没亏空,反倒有盈余了!乾隆前四次下江南,和珅年纪还小,没有赶上;至少第五、第六两次,和珅居然能够想尽一切办法,不动用内帑,发动江淮富户出钱接驾,让乾隆皇帝舒舒服服地尽兴而回。要知道,皇帝出游,那可是一支上千人的消费大军,不是简单轻易就能打发的!<br/>这就是和珅的本事,这就是和珅的过人之处,也难怪乾隆对他越来越放心,视他为肱股之臣了。<br/>和珅用各种方法聚敛钱财,说乾隆皇帝不知道,那就是把乾隆看成白痴了;但说乾隆知道得一清二楚,则又过分高抬了乾隆皇帝的能量。恰如其分的评价,是乾隆心中明白,知道和珅有钱,也知道和珅的钱并不完全是贪污所得。和珅是个理财能手,能给国家政府理财,怎么就不能、不会给自己理财了?他经营土地、钱庄、商店、典当,哪一样不是赚钱的买卖?<br/>乾隆皇帝既然知道和珅有很多钱,而且其中一部分或大部分很有可能是贪污所得,那么乾隆为什么能够容忍他在自己鼻子底下贪污敛财,而不加以处置呢?<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24/6D/246D202D3B0C15111942669B1C8A01D1.jpg" class="cont_pic" alt="揭秘和珅倒台的原因 为何在乾隆驾崩后立即倒台"/><br/>乾隆的心态其实很简单。第一,和珅是个能人,而且是自己所倚重的能人。只要你没有谋反的心思,没有皇权的欲望,对我的政权没有威胁,我大可以不用着急,你先好好儿地帮我干活儿吧。等到你不听话了,或者我需要你的钱了,我什么时候想动你,就什么时候动你。第二,这笔巨大的钱财物资放在和珅家里,皇帝很放心。因为和珅是个守财奴,他的钱财,只有进来的,很少甚至没有出去的,不会像清官那样,不知道什么时候,这笔钱就会撒出去。何况那个时候还不存在贪官向海外潜逃一说,也不可能将贪污的巨款存到瑞士银行或秘密转移到海外的子女那里去。所以,和珅聚敛再多的钱物,也只是藏在他自己的家里。不论是国家的大金库还是个人的小金库,反正都在国内,也就全都是皇家的。第三,有一个观点,好像还从来没有人想到过:和珅虽然是在嘉庆四年栽倒的,但是嘉庆初年,乾隆还是太上皇的身份。和珅虽然是乾隆的亲信,但是总不如自己儿子亲,何况这是继承自己大统的儿子?因此,也绝不排斥乾隆曾经对嘉庆明说或者暗示:在我活着的时候,你先不要动和珅,等我寿终天年,你想怎么处置和珅,我可就不管,也管不着了!<br/>总而言之,和珅是个聪明人,但是,乾隆比他更聪明。<br/>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yeshi/113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