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张家口蔚县的民俗活动拜灯山

分类:传统文化 2022-05-19

我的家乡蔚县地处太行山的北端,河北、山西交界处,因为这里有一条沟通大漠和中原的交通要道飞狐道,又是晋商北上做生意的途径地之一,所以在明清两代是十分繁华的,清代历史学家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说:“今其地东起宣府,西趋大同,商贾转输,毕集于此。”如今,蔚县还保留下很多很好的古建筑,像城堡、庙宇、粮仓、戏楼、民居等等,据说,蔚县剪纸更是名扬海内外。与这些同样显示出文化魅力的还有年节时的民俗活动,现在,常见的民间社火形式就达20多种。比如打树花,元宵节的时候,百姓们架起一座两人合抱不住的粗铁炉,熊熊燃烧的炉火冶炼着一大锅生铁水,待铁水化透后,十几个翻穿皮袄的村民,手持浸过水的大木勺用各种极帅的姿式将火红的铁水连续不断地从各个角度泼向堡墙。霎时,硕大无比的金色花朵便喷射开来,流光异彩,铺天盖地,形成树冠形的火花,令人惊叹不已。每年都有天南海北的人慕名而来观赏。

 

打树花我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是另一种民俗活动:拜灯山。这是从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蔚县盛行的一种祈求风调雨顺的仪式,据说,先前蔚县一带不少村庄都有拜灯山的风俗,但大都废而不存。延续至今的只有宋家庄镇的上苏庄村。拜灯山活动从每年正月十二开始准备,一方面清洁灯山楼和村里大小庙堂,张灯结彩;另一方面则准备祭祀用的供品和点灯山用的灯捻儿、灯盏、麻油等。到正月十四上午,要在灯山楼和三义庙之间的十字街口竖起灯杆,并将火神的牌位供于灯杆上。从堡门外到堡内正街还要挂起用木框做架、纸糊的长方形排灯和五颜六色的过街纸,上面均写有吉祥短语。排灯为十路,取十全十美之意;过去没有路灯,排灯的悬挂又为游人起到了照明的作用。过街纸平常年挂十二路,闰月年挂十三路,寓意月月平安,风调雨顺。正月十五晚上,活动正式开始。

摆灯山拜灯山的第一个阶段是摆灯山:艺人们要将数百个灯盏在固定建筑灯山楼内的层层木架上摆出花边儿和吉祥字样,这些文字构成的吉祥话,是用来表达心中美好与崇高的愿望的。如:五谷丰登,四季平安等等。灯碗是一种粗陶小碗,内置灯捻与麻油。灯楼内的文字年年不同,但艺人严守秘密,村人决不知道,这也使拜灯山更具神秘性。下午,艺人们把泡浸麻油的灯捻儿逐一插入摆好的灯盏内,然后将麻油过火预热除去杂质灌入壶中,拎壶为摆好的灯盏一一注油。夜幕降临后,建于村北堡墙上的三义庙内以及村内大小庙宇开始掌灯、上供。接着,在与三义庙遥遥相对的灯山楼处,艺人们开始手持蜡烛将摆成图案的灯盏一一点燃。只见灯光点点至上而下,瞬间,一幅神秘而喜庆的灯火字画映入观众的眼帘:“五谷丰登”、“天下太平”……祝福的字语带着暖暖春意溶入人们的心田。灯山前遮有风帘(一种类似纱布的东西),一则挡风,二则呈现灯光的朦胧美,使帘后的灯光影影灼灼,神神幻幻,美不可言。点好的灯山第二个阶段是拜灯山:这是活动中最为壮观、热闹的场面。事先要选出一名父母双全的男童为“灯官”,妆扮成县令模样,坐在由四名衙役抬着的独杆轿上,由戏班子里的演员粉墨浓妆伴随其左右,两名翻穿皮袄、勾眉画脸的丑角前面领引,一班人从戏台出发一路敲锣打鼓向灯山楼行进。当灯官一行来到灯山楼的供桌前,只听“灯官”用本地的乡音连着吆喝三声:“拜灯喽——!”,灯官领头叩首拜祭,以最为虔诚的态度祈求新的一年里丰衣足食,国泰民安。聚到灯山楼前的人们,没人说话,全都立在一种庄重又严肃的气氛中默默等待。以灯官为首的一行人等拜祭灯山后,要从原路返回。这时,村民们和观光者都可以自由拜祭,在摇曳的灯光中,在优美的唱腔中,在虔诚的祈祷中,迎来新的、更加美好的一年。

灯官第三个阶段是耍丑:灯官一行转过身来,经来路返回。随行的戏人开始戏耍起来,刚才那种虔敬与神秘的气氛转为火爆。渐渐的那穿着怪诞的一男一女两个丑角成了主角。据当地老人说,这两个人物的来历非同小可,他们竟是神话时代的北方之神玄武与玄武的妻子。人们把男子的脸画成一个龟面;头上竖一根珠簧,舞动时,珠簧乱颤,好似蛇的芯子,脖子上还戴一串铃铛,一边跑一边哗哗地响。女子的脸被画成鸟面,头顶红辣椒,手挥大扫帚。两人相互追逐,滑稽万状,尤其到了十字街口供奉火神的灯杆下,有一番激烈的扑打,引得人们哈哈大笑。据村里的老人说,这不是一般打逗,是表示玄武夫妻在交媾,分明是一种原始的生殖崇拜。对于远古的人,生殖就是生命力;生殖本身就是最强大的避邪。它正是这一古俗里久远与深刻的精髓。在这些看似戏闹的民俗里,潜在着多少古文化的基因呢?多次亲临蔚县考察的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先生说:对于拜灯山,我所看重的不只是这种具有神秘感的风俗形式,更是其中那种对命运和大自然的虔敬,和谐的精神,还有亘古不变的执着与沉静。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wenhua/97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