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闽西客家民俗闹元宵 走古事游大龙

分类:传统文化 2022-05-19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在传统文化中象征幸福与美满。在“客家祖地”闽西,这个传承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成了客家人祈求新年风调雨顺的盛会。

“嗵、嗵、嗵”,随着三声神铳巨响,客家民俗“走古事”登场。24日,在连城县罗坊乡广场上,村民抬起“古事”,你追我赶,扬起阵阵尘土;观众翘首观看,助威声、欢呼声汇集一片。

所谓“走古事”,就是将两名十岁男童装扮成古时人物,一名扮天官主角,直立在木栏的一条铁杆上;另一名扮护官的武将,坐在同一木栏的轿台上。此为一棚,由村民抬着游行。

按当地习俗,“古事”共有七棚,每棚约重四百余斤,须22名抬夫。“走古事”不但要在岸上跑,还要在水里走,棚与棚间抬夫相互竞赛,看谁“走”得快。由于存在一定危险系数,“走古事”基本上由当地青壮年参加。

年纪轻轻的罗焕锋已是“走古事”的老手,在外地工作的他每年元宵节都会回家乡闹元宵。“这是祖上传下的习俗,年轻人如果外出,也都会尽量赶回来,热闹嘛。”罗焕锋告诉记者,若要“走”得快,需要有勇往直前的胆量和同心协力的团结。

来自台湾的摄影爱好者张先生,看后直呼“过瘾”。“村民抬着小孩在那么深的水里跑,我都紧张得不得了,太精彩了。”张先生说,一直听说客家元宵很热闹,这次与一群同样爱好摄影的朋友到连城采风,为的就是感受不一样的气氛。

结束了“走古事”,声势浩大的“姑田游大龙”接着上演。连城姑田大龙在闽西客家元宵节民俗中极负盛名,2012年成功挑战世界吉尼斯纪录,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龙”。

当天下午五点,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让连城再次沸腾:在长长的彩旗队、灯箱队引导下,数百名当地中青年壮汉抬着“天下第一龙”出发,游龙队伍蜿蜒于村落野田间,穿行于大街小巷,从高处望去,身长近500米的纸大龙腾挪起伏,活灵活现。

游龙沿途,漫山遍野的海内外游客趋之若鹜,左右相随。游龙队伍浩浩荡荡1.5公里,热闹非凡;大龙到处,家家门前燃松明、点香烛、摆果茶、放爆竹,迎接“龙游大地,喜到人间”。

在田间小路的一处拐弯处,由于地势狭窄,且伴有微风,一节龙身突然重心不稳,向一边倒去。危急时刻,两旁的村民合力帮助主抬人稳住支撑龙身的木棒,将龙身扶回“正轨”。

“姑田游大龙”始于明代,至今已四百多年历史。大龙选用当地著名的“姑田宣纸”为材料,最主要的龙头及龙尾由当年主办家族承担制作,其余由每户各出一节自制的龙身,一般高2.4米、长4米,最终出游的大龙就是由这一节节龙身相接而成的。

“从这些客家传统习俗中,可感受到客家人的勇气与团结。”从事客家文化研究的学者严休鸿表示,无论是“游大龙”抑或“走古事”,客家人费尽大量心血、体力,不为别的,为的只是“自娱自乐”的集体狂欢。

行走元宵夜的连城城乡,抬头可望绚丽的烟火,左右则是从世界各地汇聚而来的人群,热闹的节日气氛令人流连忘返。如果说现代城市的发展,早已磨灭了记忆中的节日味,那么客家人的“坚守”让这样的传统节日不但有味,更多了一份情谊。(完)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wenhua/96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