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满族时令

分类:传统文化 2022-05-19

满族从正月起,到腊月止,一年中间有几十个节日,不同节日有不同时令,节日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但不同的地区的满族群众,活动的方式有所区别。本文收集的是清朝末年宁古塔地区(今黑龙江省宁安县、海林县)、吉林乌拉地区(今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满族的时令。

宁古塔地区和吉林地区同属长白山区,一个在长白山向北延伸的支脉张广才岭的东麓,一个在长白山向北延伸的支脉张广才岭的西麓。宁古塔地区和吉林地区之水同发源于长白山脉,宁古塔地处牡丹江中游,吉林地处松花江中游。加之清代宁古塔将军由宁古塔城移驻吉林乌拉城,宁古塔城、吉林乌拉城两城都曾是宁古塔将军府的驻地(后改称吉林将军)。同处长白山区、两江同源、两地曾同是宁古塔将军府的驻地,地域上的联系,人文上的联系,促成厂宁古塔、吉林两地区的满族时令也出现了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

宁古塔地区和吉林地区在正月的上半月,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都有扮秧歌的习惯。宁古塔地区“上元夜,好事者辄扮秧歌”。吉林地区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以粉次祀祖先,街市张灯三日金鼓喧闹,燃冰灯、放花爆,鱼龙曼街,高跷、秧歌、旱船、竹马、诸朵剧”㈦。宁古塔和吉林地区正月里扮秧歌之俗沿袭至今。现在宁安县城乡每年正月都组织秧歌,农村较大的村(屯)每个村(屯)组织一个秧歌队,到邻近的村电互相表演已经成俗。宁安县城每年正月都有二十多伙秧歌在县城巡回演出,以宁安东园子的龙灯、旱船,万家园子的高跷,宁安下洼子的“回族秧歌”,宁安镇的“满洲秧歌”最具有代表性。一些民间艺人在秧歌队中演出,拿出自己拿手的节目,颇受观众欢迎。宁安古城正月里处处张灯结彩,鼓乐齐鸣,热闹非凡。吉林地区不仅保留着扭大秧歌的传统,冰灯的传统习俗仍然保持至今。吉林地区的秧歌队形式变幻多样,说唱的内容也很新颖。

正月十六这一天晚间,宁古塔和吉林地区的满族妇女都有成群结队“走百病、脱晦气”的习俗。宁古塔地区正月“十六日,满洲妇女群步平沙,曰走百病,或联秧打滚,曰脱晦气,入夜尤多”③。吉林地区“是日(指正月十五日)男女出游填塞街巷,或步平沙,谓之走百病,或联秧打滚,谓之脱晦气,入夜尤多”④。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宁古塔、吉林两个地区正月十六走百病、脱晦气的习俗是相同的,只是参加此项活动的对象在记载上有一些区别。宁古塔地区是“满洲妇女”,而吉林地区是“男女出游”。但活动内容还是比较一致的。现在宁安县满族聚居的村屯,妇女在正月十六的晚间仍有三五结队到村外去“走百病”的习俗,但“联秧打滚”者却很少见了。笔者经连续几年的观察,正月十六的晚间,宁安县城南江沿的“十里长堤”上,出游的人数大大超过往日,而且大部分是中、老年妇女,这也是“走百病”习俗的传承。

正月二十五日这一天,宁古塔、吉林地区都有“祭仓”之习俗。正月“二十五日为添仓煮黍饭,焚香楮祭仓日,祭仓乡间尤甚”⑤。此种习俗是满族先世女真人从渔猎经济向农业经济过渡之后,对农业丰收的祝愿和希望,“祭仓”以示粮谷满仓之意。希望能有一个好收成,希望新的一年五谷丰登。

正月至二月宁古塔、吉林地区的青年妇女都有“打秋千的习俗”。“正、二月内,有女之家,多架木打秋千”(6)。打秋千之习俗沿袭至今,现在宁安县、永吉县满族聚居的村(屯)每年春季仍然可以看到青少年儿童在大院子大门上架起绳索打秋千的现象。

在宁古塔、吉林地区,每年的二月二日已是雪化冰消的初春,万物复苏之始,各类冬眠的动物(包括蛇)开始恢复生机,当地满族人把这种现象称之谓“龙抬头之日”。“二月二日俗谓龙抬头,妇女忌针线。是日(指二月二日)多食猪头啖春饼”(7)。这一天满族人有“引龙”之俗,即清晨起来,把灶内的灰取出撒在院子里,在院内左、右两旁各划一个圆圈,再由屋门撒到大门,一直延伸到水井的旁边,撒的灰印迹弯弯曲曲之状如蟠龙,故称“引龙”。这一天妇女不动针线,是恐伤龙目。因此时气温开始变暖,猪头已不容冻存,所以这一天多数人家都要吃猪头,吃春饼,迎接春天的到来。

宁古塔、吉林地区清明为祭墓之日。“清明日家无贫富,必携酒馔墓祭”(8)。此俗沿袭至今。“清明虽然不生烟,荒郊处处挂纸钱”的现象仍随处可见。

四月十八宁古塔、吉林地区都有逛庙会的习俗。宁古塔“每年四月十八日城乡妇女均赴娘娘庙焚香拜祀”(9)。吉林地区每年“四月十八日北山药王庙会男女出游演戏,旁设茶棚食馆尤众,妇女为所亲病许愿,由山麓一步一叩直到其巅,游人执酒阖聚饮林中,兴尽始返”(10)。

宁古塔地区每年“端午节县城人民均往城西观音阁焚香拜礼”(11)。吉林地区每年“端午节门户悬蒲艾,包角黍,食糯米糕,饮雄黄酒,门楣挂葫芦,妇女以探得丝为帚,以五色缎制荷包葫芦诸小物簪髻上,或以布作虎系儿肩,皆除灾避诊之意”凹。宁古塔地区端午节到城西观音阁逛庙会之习俗一至沿袭到民国时期,日本和俄罗斯在中国领土东北发生日俄战争之后,俄罗斯占领我国东北地区,入侵宁古塔,将宁安城西观音阁宁古塔将军巴海亲笔题词“览千里云烟对三春花月,仰一时壮丽振万古威灵”的匾额及大批文物掠走运回俄罗斯境内,并放火焚烧了“观音阁”。至此,“观音阁”只剩下残砖碎瓦,断壁危楼,拜祀活动从此无法继续。现在每年端午节的清晨,宁安人仍然成群结队地到城西观音阁旧址用牡丹江水洗脸,洗去一年的污尘,用泼雪泉水洗眼睛,保持心明眼亮。到鸡林山上去踏青,俯首观看宁安古城全景,采集艾叶、青草、山花并把采回的艾叶倒插在屋檐之下。

宁古塔地区“乡间满族农民恐虫害稼,均于六月六日集资杀牲以报虫王”(13)。吉林地区“六月六日虫王庙会各菜园备牲礼祭神”(14)。六月六日前后正是宁古塔、吉林地区容易发生虫灾的季节,乡间满族农民生怕遭受虫灾,故六月六日杀猪许愿,祀虫王避虫灾。

农历六月中旬已是盛夏之际,宁古塔地区有“六月十九日城乡男女均携香楮至地藏庙拜祀”之俗(15)。吉林地区则有在“六月十九日观音堂会各旗协领董其事,演戏祭神,旁设茶楼,中建高棚以蔽炎日”⑩。宁古塔地区六月十九日是民间的拜祀日。吉林地区六月十九日是满洲八旗协领们的官方祭神活动之日。宁古塔、吉林两个地区的满族人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即“鬼节”。从七月十三日至七月十五日这三天的夜晚都举行放河灯祭“鬼”的活动。宁古塔地区,入夜之后人们在西阁附近的牡丹江江面上将数以千计的河灯点燃之后,放人江中沿江漂放,十里长江如同白昼,漂漂撒撒,沿城东流……。

九月九日宁古塔、吉林两地区秋收已经基本结束,开始喜庆丰收,作各种过冬的准备。吉林地区“九月九日食菊花糕,以面合糖酥为饼凡数层,上粘菊叶,每层夹以果仁、山楂、葡萄、青梅诸物,质脆爽若花糕。人家糊窗,酸蓄白菜,煮以沸水置缸中以石压之,日久则味酸,质脆爽若梨,为御冬之用”(17)。

吉林、宁古塔地区的满族人仿汉俗过除夕,庆新年。宁古塔地区“岁除必贴红纸春联,联贯四、六,岁易新句,或与旧稍同则不乐”(18)。在吉林地区“除夕日清晨,千门万户气象同新,鼓乐沿门贺岁,午后到神主悬遗像设供祭拜,并祀诸神,鞭炮之声不绝。晚间内外燃灯,亲友交贺曰辞岁,三更方罢。人家有未墓祭者,是夜在巷口焚化具资,团聚饮食,亦有终夜不寝者,谓之守岁”(19)。“剪窗花”、贴“挂彩”是满族特点的剪纸艺术。“挂彩”一般贴在门楣上或祖宗板子下面(参见本书前面彩色插页“西墙上的祖宗板”下面的挂彩)。“挂彩”的颜色最初是按各自的旗籍确定。后来由于驻防的迁移和人口的流动,打破了旗籍的界限,满族人各家都开始张贴五颜六色的“挂彩”。清康熙五年(1666年)流放文人吴兆骞在宁古塔城就写出了“新春即至乐陶陶,红蓝挂彩满门飘”的诗句。

了解宁古塔、吉林两个地区的满族时令,对研究满族的风俗、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wenhua/92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