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绫球”

分类:传统文化 2022-05-19

古代满族人发源于我国的东北,一到冬天白雪盖地,用手把雪攥成球,互相追打,成了儿童们喜爱的游戏。1644年,满族人来到了北京,这里夏秋时间长,冬春时间短,下雪的时间比东北老家要少,儿童们不能经常玩打雪仗的游戏了。怎么办呢?聪明的满族妇女想了个办法,用做衣服的剩下来的碎布缝成包,里面装上杂豆,以此代替雪球,让孩子们嬉戏。孩子们用这些五颜六色的布包互相追打。发展成了一种拽包的体育游戏。拽包又叫砍包,其游戏方法是:游戏儿童分为甲乙两方,甲方分两排站在场地两侧,乙方呈分散队形站在场地中央。甲方持包拽打乙方队员,乙方队员若被击中则做为战争减员而下场,如果乙方队员用手接到了甲方拽下来的包,已减员下场的队员则可重上一人,若场下没有伤员可上则积一分。甲方如果把乙方全数击中下场,甲方胜,如果乙方积分超5分,则乙方胜。每一局结束后,双方交换场地继续竞争。

以布包为器材的体育游戏除拽包外,还有夹包和粘包。夹包的游戏规则是竞赛双方对面而立,拉开一段距离。甲方先夹,夹包时先把布包扔到面前地面上,两脚用前脚掌内侧把包夹紧,然后两腿稍弯身子前倾靠双手摆动顺势用脚把包抛起向远处掷去,对方在布包落地处再用双脚夹住把包掷回,这样一来一去,看谁把对方赶出约定范围。粘包用的包是三角型,甲方先抛包,乙方再抛包。如果乙方用自己的包压住了甲方的包,则把甲方的包当成战利品俘回,如果没有压中甲方的包,则只能留在原地成为大家共同的猎物。拽包、夹包、粘包是古代满族儿童喜闻乐见的体育游戏。这种体育游戏具有器材简单,竞争性强,观赏性和自娱性均很浓,很受群众欢迎。这三个体育游戏不但流行在北京满族儿童中间,其他民族儿童也都很喜欢,成为北京地区流行最广泛,流传时间最长的儿童体育项目。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根据群众的要求,北京市民族传统体育协会对这3个体育游戏进行加工整理。经过16年的努力,上千人的反复比赛实践,4次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表演,这3个体育游戏终于成熟了,成为了北京市民族中小学普遍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且正向更广泛的社会体育群体发展。拽包经过整理,定名为绫球。为什么叫绫球呢?因为运动器材是布包,材质是绫;布包是正四方型,形状是棱;布包内的填充的是小铜铃,互相传递时发出铛,铛的声音,可以称铃。因为含有这三方面意思,所以定名叫绫球。绫球的运动场地要求不高,只要有比蓝球场稍大一点的平地就可以了,在场地两端的地上各划一个圆圈为得分区,双方争夺一个绫球,球夺到手后,谁把包扔到自己一方的得分区里谁得一分,在固地时间里以得分多的一方为胜方。这个项目听起来很简单,实际竞赛起来非常激烈,运动量也很大。由于绫球是个布包,只能互相传球不能像手球和蓝球那样拍球运球,双方队员冲撞机会少,安全系数高。由于队员接到球后只能持球跑3步,不能凭个人技术强行突破得分,只能靠队员之间相互配合默契才能取胜,所以开展此项运动可增加队员的集体主义意识。

粘包,由于在北京话中粘包有惹上麻烦的意思,在定型中更名为斗凿,因为其游戏规则了与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斗凿相似,只不过古代斗凿用圆形铁镂,现在用三角形布包。斗凿的场地与蹴球同,很适合中老年运动。夹包由于器材和场地更简单,在小学生中开展得比较普遍。现在绫球、斗凿、夹包已形成一个布包系列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有完整的竞赛规则和广泛的运动人群,成为广大群众欢迎的体育健身项目。满族古老的体育项目,经过科学的规范后融入现代生活,焕发了青春。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wenhua/90460.html